APP下载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以语言文字运用题为例浅谈自主命题

2019-07-05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命题试题

贵州

语言文字运用题常被人们喻为高考语文命题的“试验田” “自留地”,为命题者提供较大的自由空间和创新空间。在每一年的高考试题中,旧题型可能会被改头换面,新题型也会不断涌现,但对学生来说,总是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分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考试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对实际问题的再现,而学生却没有走出书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鉴于此,项目组决定让学生走出课堂,立足生活,自主探究,自主命题,把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进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对比分析,了解变化,明确方向

通过研读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我们会发现:原本比较稳定的语言文字运用题,近两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个变化,项目组组织学生对近三年的高考试题进行了研讨。学生通过查阅、对比、分析、讨论、研究、总结等形式,基本了解了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前世”与“今生”、现状与未来。

以2018年高考试题为例,全国卷试题发生了以下变化:

1.往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第17、18、19题都是独立题型,分别考查成语、病句、连贯(衔接),2018年全国卷则完全颠覆了全国卷延续多年的命题形式,将对三个考点的考查融入一个完整的语段中,在语段阅读中进行考查。

2.增加了对应用文体的考查,出现了诸如对“启事” “信” “邀请函”等的主观性修改。

3.出现了以前从未考查过的流程图,从看图写话转向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全国卷通过呈现生动鲜活的语言素材,将成语、病句修改和句子衔接巧妙地设置在一个语段中,既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考查考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把以往连续几年都存在的句子补写题改为对启事、书信等文段的修改,每一处改动都指向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引导考生关注对语言的具体应用。

对于这部分考点,《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为《考试说明》)也做了适当调整,主要表现在于“题型示例”中新增了3个示例,分别来自2018年全国卷Ⅰ的组合题、2018年全国卷Ⅲ的组合题和2018年全国卷Ⅲ的第20题。

这样的调整或许试图强调某些知识点的重要性,或许想在变化中提醒广大师生还有某些考点的存在。

“题型示例”部分的这些变化,是较为直观的、明显的,但背后隐含的却是未来高考实质性的变化方向:

1.更紧贴时代、关注生活、重视实用,呈献出“生活化、实用化、人文化”的命题趋势。例如:

2018年全国卷Ⅰ的第20题主要考查的是语言得体的知识,涉及应用类文体的知识点。这样的知识贴近生活,对学生来说非常实用。

2018年全国卷Ⅲ的第20题考查的也是语言得体的知识,只是把文体换成了书信,同样贴近生活,实用性很强。

2018年全国卷Ⅱ的“语言文字运用”中含有对戏剧的传承与创新的内容,与当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紧密联系。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将“奋斗” “团结” “同舟共济”等中华民族精神的关键词作为仿写的内容,很好地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考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

2.更重视对准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考查。例如:

2018年全国卷Ⅰ的第20题考查书面语体,“启事”等应用文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理应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而题中五处词语均为口语。学生既需要准确找出用语不恰当的地方,还需要用准确得体的语言来替换。

2018年全国卷Ⅲ的第20题不同于以往选择题的形式,要求找出不当之处并进行修改,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

2018年全国卷Ⅲ的第21题,将构思框架图转换为文字介绍,结构图的逻辑不复杂,但需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将口语中的场景用文字来表达清楚。

了解命题的趋势,知晓出题者的意图,如此才能在应考时“胸中有丘壑”,“一举定乾坤”。

二、立足生活,自主探究,自主命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要“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意识,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以及身边的各种资源和机会,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学会语文运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强调了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积累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同样也要有将知识落实到实践的能力。而尝试自主命题,正是转变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索语文实践的有效途径。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时常地去研究试题设计、答案组织等问题,学会有效地自主命题,不仅能提升解题的能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与效率。

(一)指导命题

语言文字运用内容多而杂,涵盖面广。试题的选材、问题的设置、答案的组织都要精心设计。问题要紧扣考点,答案要准确、规范。这些基本要求和方法要告知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参照全国卷的出题模式,在理解命题要求和方法的基础上,精选素材,有效地设计问题并组织答案。语言文字运用题常考常新,选材最好要生活化、实用化、人文化。为此,项目组老师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回归生活,一是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能够搜集鲜活的命题素材,为自主命题提供第一手资料。例如,一位同学在游览了青岩古镇后,命制了这道题: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组团从贵阳到青岩古镇一日游,请你将下表内容告知已经到达候车地点的游客。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5个字。

车型及车号发车时间到达时间途经地目的地返回时间旅游景点宇通贵A658010月3日8:0010月3日9:00花溪青岩古镇10月3日18:00赵状元府、祥云寺、古城墙

【答案示例】各位旅客,今天8点我们将乘坐宇通客车,途径花溪,9点到达青岩古镇,将游览赵状元府、祥云寺、古城墙,下午6点返回。

这是一道构思框架类图文转换题,结构图逻辑不复杂,但需要用简洁的语言将场景用文字表达清楚,考查学生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符合《考试说明》中“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试题材料来自生活,具有生活化、人文化的特点,问题的设计沿袭全国卷的模式,答案简明、准确、完整。整体而言,还是可圈可点的。简明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简明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题用图文转写的方式进行考核,说明命题人对考点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

(二)合作磨题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课程标准》也倡导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在社会生活中,谁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因为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学生自主命题,即使经过反复推敲和斟酌,也难以保证试题科学有效。因此,项目组老师们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自主命制的试题进行打磨、优化,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此基础上形成最为科学有效的试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激发,对命题要求和考点要求的理解也得到巩固。

例如,一学生搜集素材后命制了如下试题: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2017年贵阳市“最美导游”评选活动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竞争,在近百名参赛选手中,10人崭露头角,荣获“最美”称号。

高文鹏说那你可能还不知道,就在半个月前,或者更早些,美国的几家大银行倒了,引发了全美的金融危机,正在波及欧洲,可能会形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且这种危机正在向中国大陆蔓延,大陆一些钟表厂必将一步步沦为池鱼,受到殃及。钟表厂一旦受殃及,抛光厂的命运便可想而知了。

B.“贵州省第二届侗族大歌百村大赛暨2017年中国·榕江萨玛节”在榕江县三宝侗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媒体济济一堂,共同见证此次盛会的开幕,并倾听千人侗族大歌《天地人间充满爱》。

C.首届花灯艺术大赛在青溪镇热闹开场。这些反映青溪工业生产、农业发展、城镇新貌、文化特色的花灯将青溪镇装扮得绚丽多彩,吸引了众多花灯爱好者及摄影家前来观赏。

D.被誉为“中国十大梯田美景”之一、“贵州十大梯田”之首的贵州从江加榜梯田近年来声名鹊起,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和摄影师前来拍摄。

【参考答案】B

该试题命制后,提交到合作小组进行打磨,组员们针对试题材料的选择、语言的表述、答案的组织等进行研讨,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生一:素材贴近生活,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感觉很亲切。我今后出题也要这样来选材。

生二:我家就在青溪镇,花灯艺术大赛确实精彩,没想到还能出现在考试题目中,我为身在中国花灯艺术之乡而感到无比自豪。

生三:我认为A选项里的“崭露头角”用在这里是不恰当的,它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而材料里并未说明是青少年。再者,材料中说到竞争激烈,说明每个人都是全力以赴,使出了浑身解数,因此用“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的“脱颖而出”更好。

通过研讨打磨,大家一致赞同把“崭露头角”改成“脱颖而出”。这样,一道贴近生活而又符合考试要求的题目就诞生了,虽然它不一定是优秀的题目,但却是学生自主设计与共同合作探究的结果,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命题的热情。如此练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加注重对语言文字能力的运用了,比如:

在“影视报刊大勘误”时,学生能指出热播剧中诸如“手上的掌上明珠” “悉数全收” “听过一些耳闻”等用语错误;

在区别谦辞、敬辞的时候,学生玩起了情境表演,通过在一定的情境中互相问候的形式来加强记忆;

在观看《中国成语大会》时,能全身心地领略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领悟成语承载的中国特有的文化与价值观。

如此种种,学生的认知渠道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上,不滞留在师生单向的信息传递中。他们走出课堂,回归生活,自主设疑,自主探究,学用结合,习得语言文字运用之精妙。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命题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