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脉—文意—文风”的完形填空复习策略探究

2019-01-10浙江

教学考试(高考英语)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意文风文脉

浙江

一、问题的提出

完形填空题是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的必考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是学生的主要失分题。其题型特点是:在一篇约250词的短文中留出20处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因此,该题型不仅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对学生的语篇整体理解能力和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

学生在解答该题型时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 理解困难。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不一致;2. 选择困难。思路对了,但是觉得四个选项似乎都可以,举棋不定;3. 聚焦困难。能看懂文章的大概内容,但是某几个小场景看不懂;4. 联系困难。看到后面的内容忘记前面的内容,不能前后联系。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文脉的把握能力欠缺;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手法的认识欠缺。有些问题看似是词汇问题,实际上是学生没有抓住文脉或者不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经过多次教学实践探究,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沿着“文脉—文意—文风”的思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完形填空解题能力。文脉,即文章内容发展的线索脉络,是连接文章各个部分的主要线索。文意是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意义,是作者情感态度的流露,是对具体事件的意义提升。文风是作者所使用语言文字的风格。本文将以2018年11月浙江高考真题为例,具体说明“文脉—文意—文风”这一教学思路。

二、课堂教学实践

(一)读首句 知体裁 抓文脉

完形填空一般以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体裁为主。通过阅读首句可以推断文章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如果是记叙文,可以通过阅读首句理清 who, what, when, where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追寻why和how。如果是议论文,通过首句可以确定话题或者文章的论点,在此基础上寻找作者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寻找文脉的过程,理清文脉之后就不会任由自己的思想漫游,导致偏离文章主题,甚至与作者的写作思路完全相反。如2018年11月浙江高考真题的第一句:I had a student today who got his finger stuck inside a test tube in science class. 根据这一句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Who: a student

What: his finger got stuck inside a test tube

Where: in science class

以此为起点,学生可以预测文本内容的发展思路:一个学生的手被卡在试管里,那么接下来一定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学生怎样把手拿出来?”以及作者对这个事件的延伸思考或该学生、同学们和老师对此事的各种反应。在此文脉的基础上阅读完形,能够有效地避免偏离主题或发生与文章故事发展线索相背离的情况。如下文的第36和38题就不难选出答案:根据事件发展情况“get whiter and whiter ”可知,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所以第36题选D (continued)。因为想把手拿出来,所以该学生尝试了肥皂和冷水,所以第38题选C (tried)。

(二)追主角 知情绪 抓文意

主角就是文本的主要人物。这篇完形填空涉及了3个人物:I, a student, our secretary,其中作者 I是主要事件的见证者,a student是事件的引起者,而our secretary是问题的解决者。因为该文的主角是作者I,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后续的阅读中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作者通过这个事件想要表达的思想——文意。由此就可以选出文中第37,42,52,53,54,55题的正确答案。其中第37题是作者作为老师要保持镇静,并给学生建议。第42题可以从前文推断出这位secretary是个很有办法的人,所以作者把这个学生交给她就放心了,因此第42题的答案就在A、D两个积极词汇中筛选。根据语意可以推知,作者相信她会有办法,所以选D (confident)。第52 ~ 55题是作者对此事件的评论或思考。 I just couldn’t 52 this kid. He’s only twelve. I too got my knee unstuck, but not without great 53 .The excuse for me, however, was not 54 but plain stupidity. I was 55 fifty years old when this happened. 根据第 52 题后面“He’s only twelve.”以及“I too got my knee unstuck,”可知,因为这个学生还小,更何况“我”自己也做过这样的事,所以“我”不能对这个学生生气。第53题联系上面一段内容,“我”在酒店那么多陌生人面前把膝盖夹进去,当然是很尴尬了,所以选C (embarrassment) 。第54题根据however的转折关系以及主语的excuse可知,作者给学生的理由是年轻,可是作者自己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已经是50岁了,所以第54题和第55题答案分别为 B (youth)和 C (after all) 。

(三) 析语境 知手法 抓文风

任何一篇文章都会体现出作者特有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手法,这就是作者的文风。文章风格或幽默,或严谨,或平实,或华丽。读者可以通过分析小语境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从而能够联系上下文,精准选择词汇。如本文的第一个小语境是作者通过例证法对secretary的描写“Finally, I 40 the young man to our secretary, who was a miracle (奇迹 ) worker 41 three kids of her own. With her in charge, I was 42 all would be OK.”她是一个奇迹般的人,一个人独自抚养着3个小孩,所以“我”把这个学生送到她那里就放心了。第二个小语境是第二段整段对“我”自己的经历的描写,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讲述自己的膝盖被卡住的一个过程。“To get the students back in order, I 43 my own story of getting my 44 stuck between the rails of a balcony. Same kind of curiosity, I remembered 45 then how far I could thrust( 塞)my knee between the rails. Inch by inch, I kept 46 and before I knew it, my knee was stuck and 47 before my eyes and in front of lots of 48 at a popular Las Vegas hotel!”

为了收回学生的注意力(To get the students back in order),“我”和学生分享了自己把膝盖塞进酒店阳台栏杆里的事。因此,第43题选A (shared),第44题根据下文可知答案为B (knee),第45题根据前文“Same kind of curiosity”(出于好奇),可知选 C (wondering)。第46 题根据空格前面“Inch by inch”和后面的“my knee was stuck”可知,作者一点点地把自己的膝盖塞进去,直到被卡住。第47题是“我”的行为的结果,膝盖被卡住了,当然就肿起来了,就像上文学生的手变得越来越白一样。第 48 题根据后面的信息“at a popular Las Vegas hotel!”可知,在“我”面前的是许多陌生人,故选 B (strangers)。

三、方法再论证

为了进一步论证“文脉—文意—文风”的完形填空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践论证。下面以 2014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的完形填空题为例,进行说明。该篇完形填空是一篇议论文。首句为“As a general rule, all forms of activity lead to boredom when they are performed on a routine (常规 ) basis.”从中可以获取以下信息:a general rule: activities lead to boredom when performed often.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知道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无论哪种形式的活动,当人们经常做的时候就会很快感到厌倦并觉得枯燥乏味,这已经是一个规律或准则。所以第41题选principle,对应rule;按照这个思路阅读以后,可以发现作者用举例的方式论证他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去理解文本就很简单。以下5道题都属于人们刚接触一件事物时的喜悦和兴趣,所以第44题选interest,第 48题选gladly,第50题选excitement,第53题选eagerly,第56题选great。而以下5道题则是体现人们对事物失去兴趣之后,感到枯燥乏味的情感,因此第46题选half-filled,第47题选passing,第49题选burden,第51题选graduation。另外,第57题选time和第58题选soon就是从兴趣到厌倦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第45题选same,第54题选obtained和第60题选toys也就很容易得出答案了。

由此可见,抓住文脉,就能根据作者的文风,读懂作者的文意,感受作者的情绪。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完成完形填空的时候,能够保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理解正确,与作者和文本进行真正的交流。

四、复习迎考建议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文脉—文意—文风”的教学思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后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研读首句和尾段 提高梳理文脉的能力

学生的解读思路和文本作者的思路不一致是造成完形填空失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思路和作者思路的吻合度,这样学生才能与作者和文本达到共鸣。如看到这个首句“In the heart of Sahara in Africa lies a beautiful oasis ( 绿洲 ),where the native people of that place had never left the desert for thousands of years.”可知,下文有可能会探究其原因。再根据尾段第一句“If we look at our own lives, we too go round in circles.”可以推断中间的过程:这些住在撒哈拉沙漠的人总是在原地打转。

(二)剖析人物性格 感受情境情感的能力

为了正确解读文本主人翁或者作者的情感态度,读者需要根据情节发展的过程、事件发展的方向以及主人翁的所言所行,深度分析主人翁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感知、感受其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当时的情感。这既是一种文化的熏陶,也是人生经历的积累。如根据下面这段话“The thing that caught my eye was how he managed to keep himself going when all hope seemed lost, when his lifeboat was broken with a hole and after more than a week struggling with his weak body to fix it, it was still leaking air and wearing him out to keep pumping it up. He was _____. He was thoroughly_____. Giving up would seemed the only wise choice.”阅读文本,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翁处于一种无助无望的境地,所以设空处应分别为starved 和exhausted。

(三)积累写作手法 培养语篇分析的能力

任何一个文本都有其作者特有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但是不同体裁的写作手法有其相似性和共同点。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文本时,要引导学生赏析、积累并模仿运用这些手法,使学生在自己阅读的时候,能够主动识别,以此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如下面这段文本“When people survive these kinds of circumstances, they do something with their minds that gives them the courage to keep going. Many people in _________desperate circumstances give in or go mad. Something the survivors do with their thoughts helps them find the courage to carry on.”空格处的得分率非常低,但如果学生读懂作者的写作手法——利用对比的手法,赞扬了主人翁不放弃的精神,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选出similarly这个词。

五、结束语

学生通过梳理文章的文脉,能够快速而有效地读懂原文,抓住主题,串联小语境,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意图。在此过程中,学生调用各种思维能力,主动对文本进行构思,不断修正自己的思路,达到和作者共鸣,和文本共鸣的境地。用学生的话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完形填空答题能力,教师在后阶段的复习迎考过程中,可以训练学生阅读首句、分析首句、理解文脉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主人翁或作者的情绪变化、理解文意的能力;帮助学生熟悉更多的写作手法,专注于小语境的分析,理解文风,提高其词汇词义的选择能力。

猜你喜欢

文意文风文脉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参考答案
勿让“排他性”判断遮蔽语文纯粹的美
刘奇葆:改文风永远在路上
媒体改进文风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改文风:要从创新“说话”方式开始
改进文风贵在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