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问题设计法让语文教学有效有序—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艺术
2019-01-10李祖鸿
李祖鸿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福建三明 365001)
引 言
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面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情绪恹恹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简化教学方式,如何呈现探究课堂的活力和精彩。鉴于此,笔者选择“主问题设计”的方法,告别零碎问题的单调和呆板氛围,力争让语文教学有效有序。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为突破点,解析在这一课题思路下如何实施“主问题设计法”的有效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审慎反思,告别简单低效的“碎问题”模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大多是教师提出“碎问”,学生被动地“碎答”。因此,阅读教学的话语权几乎全在教师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备课程序,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而学生只能“被牵着鼻子走”,教师问到哪里,他们就答到哪里,不但生硬呆板,而且被动茫然。许多问题在学生来不及回答或一时回答不出来的情况下,教师便迫不及待地代替回答了,课堂俨然变成了教师自问自答的表演[1]。这样的课堂,对师生而言,都难以寻找到其中的乐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学习素养。面对过去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常规状况,笔者不断进行反思,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型,期待让课堂教学跟上时代的变化和学生成长的需求。比如,针对阅读课堂的“问”进行分析和评判,“哪些问题是过多而无效的”“问题的出发点怎样才能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如何找寻不同文本中的关键问题”“主问题如何才能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活动”,这一系列要点都需要纳入笔者的思考和探索过程中。
笔者把学习的方向和主问题交付给学生,用以保证课堂阅读的重心和走向,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自主阅读并互动交流。当教师低效提问数量减少后,学生的思维角度才能被充分呈现,课堂才能沿着主线前进,表现出重点突出、整体性强的特点,原有沉闷单调、被动跟进的问题将逐渐被消除。
二、大胆尝试,实施有效有序的“主问题设计”策略
为了落实主问题的作用,运用它支撑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实现课堂阅读的探究目标和品质提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策略,争取达到有效有序的课题效果。
(一)针对文本特点,提炼凝练性教学问题
笔者在课前深研文本,顺应高中生的学情实际,提炼出穿透性强、凝聚性高的主问题,用于辐射整个阅读教学环节。比如,在阅读《沁园春·雪》时,笔者从题目“雪”切入,让学生阅读斟酌“一‘望’一‘评’”这一主问题,感受写作对象和抒情特点——“望”即上片的内容,重点写雪景,辽阔而又壮美;“评”即下片的内容,重点评古今,豪迈而又自信。问题不多,却准确无误地抓住文本关键之处,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流畅地进行。课后听学生反馈,他们也认为不再忙着追逐老师提出的“碎问”,整个学习过程和知识构建都清晰呈现出来,得到了丰厚收获。阅读教学课时有限,笔者大胆地剔除掉无关紧要的因素,敦促学生形成对文本的本质理解,让阅读活动显得凝练而有序,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以主问题为线,串联起自读自探的活动过程
为了让课堂阅读落到实处,笔者还努力思考如何将“主问题设计”作为线索,让自主阅读探究一气贯通。笔者首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感受和热情,自己立足“主导者”的角色,陪伴他们,牵引他们,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以自主探讨为主的历程。例如,在《荆轲刺秦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点拨学生,让他们围绕“荆轲刺秦王”核心事件这一主线,针对“刺前、刺中、刺后”这一主问题进行自问自探。在老师引领下,学生扣住情节及脉络,适当地引发主问题,领会文本风格,领会主人公精神。以主问题为线,串联起自读自探的活动过程,“让学习在场”便不再是一句空话,我们的阅读课堂便成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
(三)从主问题出发,在阅读过程中实现对话交流
仅仅对主问题的独立理解和学习还不够,笔者期待学生主动钻研并表达交流。例如,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兰芝勤劳孝顺,焦母为何还要赶走兰芝?”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结果收获颇丰。有的学生提出是因为门户观念,于是笔者进一步发问,如果是因为门户观念,那么当初为什么要迎娶兰芝,若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兰芝是进不了焦家的,学生的设问被打破;然后有学生提出是因为恋子情结,笔者觉得这个想法很独特,但马上就有同学反驳,如果是因为恋子情节,焦母为何又要许诺迎娶秦罗敷?设问再一次被推翻;正当争论处于胶着状态时,又有学生大胆提出是因为兰芝不能生育,这样的设想让笔者感到吃惊,于是赶紧追问其原因,学生指出,兰芝嫁入焦府三年而未生育,古人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作为封建家长,这是焦母的底线,不等学生答完,班级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意外的火花被精彩的诠释点燃。文学艺术原本缥缈而又美好,笔者期待学生不仅从真实存在的角度去阅读,还能够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去浮想、品味、交流和顿悟,他们紧扣主问题,尝试多向交流,在对话中成长,跨越了“获取知识”的障碍,实现了“取长补短、和乐共进”的学习效能。
三、着眼思维,培养深入探究和个性阅读素养
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感知和深入探究至关重要,只有让他们沉入其中,感受语言的美好和其中的意蕴,才可能拥有独特的感知和表达。唯有如此,他们才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把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鲜活的生命意识,使其中的意象得以复活,借由学生的解读和探讨活动获得全新的呈现。当然,鉴于阅读是融合语言、心理、文化和心智的复杂过程,阅读主体在和文本客体的对话过程中,偶尔也会出现思维偏差的错误。少数学生过于注重观点的创新,却忽略围绕主问题拓展和演绎,甚至偏离课堂学习的主题方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发挥理性权衡者的作用,维护探究性阅读的开放性和意旨性,不可“为探究而探究”,对学生的思考和内容一味叫好或者盲从,从而有效有序地实现学生的发展。
结 语
在阅读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努力地做到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究,追寻“让学生在场”“让思维在场”的现代教学模式。笔者摒弃“碎问碎答”的陈旧施教套路,大胆选择“主问题设计” 法,在阅读活动中进行更到位的指导,帮助学生依托文本,不断地前进,实现语用能力和思维成长。在这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由“知识型”迈向“教研型”,课堂由“被动传输”变为“应用创造”,最重要的是,学生懂得主动进行探究后,他们会应用所学解决遇到的问题,在阅读意识和语文学科能力上呈现出极大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