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1-10聂意铁
聂意铁
(东港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东港 118313)
重型脑室出血是以脑室积血>2个、且合并脑脊液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脑血管病,属于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重症,在全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中发病率达到30%~60%,病死率高居不下,达到42.6%~83.3%,即使有幸存活,患者也多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1-2]。本研究对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改良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军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瞳孔改变、呕吐等症状,急诊头颅CT检查显示丘脑、脑干、壳核、小脑、尾状核出血破入脑室,单侧或双侧脑室存在不同程度的积血,双侧积血96例,单侧积血44例;积血量<50 mL 85例,>100 mL 55例,其中49例可见明显的脑室铸型。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脑室额角穿刺术,改良组接受改良侧脑室额角穿刺术,方法:将发迹上2 cm中线旁1.5~2 cm的位置作为穿刺点,标出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麻,以指向双侧外耳道连线中点为穿刺方向,依次刺入头皮、颅骨进入侧脑室内4.5~6.0 cm,有血性脑脊液流出即表示穿刺成功。放置引流管并妥善固定,术后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术后每天用尿激酶对脑室进行冲洗,当引流液恢复清明,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消失,引流管夹闭24 h后,患者病情不加重,即可拔管。
1.3 观察指标:①疗效判定标准[3]:血肿完全清除,复查头颅CT未见脑室扩张,神志恢复正常为治愈;血肿基本清除复查头颅CT未见脑室扩张,但仍存在较轻的神经功能障碍为显效;血肿清除,复查头颅CT可见脑室有一定程度的扩张,仍存在一定的神经功能障碍为好转;未达到好转的标准,血肿不消失为无效。②记录相关的突破感后见血性脑脊液流出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改良组痊愈33例(42.9%),显效20例(28.6%),好转14例(20.0%),无效3例(4.3%),有效率为95.7%;对照组痊愈23例(32.9%),显效16例(22.9%),好转20例(30.0%),无效11例(15.7%),有效率为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改良组出现中枢性高热2例(2.86%)、肺部感染5例(7.14%)、脑心综合征2例(2.86%);对照组出现中枢性高热3例(4.29%)、肺部感染4例(5.71%)、脑心综合征2例(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室出血具有原发性脑室出血与继发性脑室出血之分,出血量小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即可,而对于重型脑室出血者出血量大,病情凶险,进展快,并发症多,必须接受手术治疗,及时将脑室内的积血引流出来,解除脑脊液循环障碍,减小颅内压。一般情况下,脑室外引流需在7 d内恢复脑脊液循环,否则容易引起高颅内压、脑积水、感染等情况[4]。采取传统的脑室额角穿刺术,如果对于脑室扩大不明显的患者,则穿刺难度加大。而改良侧脑室额角穿刺术则改变了穿刺的方向,更符合脑室与颅骨表面的投影关系,减小了穿刺的难度,并且切口小,有利于阻止细菌进入颅内引起感染。在这个过程中联合尿激酶,可有效预防导管阻塞,有利于血肿的溶解、吸收。如果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消失,即可决定拔管。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组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P<0.05)。可见,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切实、可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提示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多,要密切加以防治,以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综上所述,重型脑室出血采用改良钻孔引流术可行、有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