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奋进之笔 奏响时代强音
2019-01-10赵旻
赵 旻
中央音乐学院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主办了“中国与世界——庆祝改革开放40年发展论坛”,这是学校系列庆祝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安排。本次论坛的主旨是,回顾中央音乐学院师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难忘历程;围绕改革开放进程中音乐文化领域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总结研讨;挖掘和梳理中央音乐学院在音乐人才培养,音乐创作、表演、音乐学理论学科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社会音乐服务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宝贵经验;通过研讨进一步坚定“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和路径选择。
一、音乐文化事业与改革开放同行共进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民族血脉相连。每个时代都有着属于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从1978到2018,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便是打开国门、改革开放。回望改革开放4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音乐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文化品质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提升,中国音乐文化艺术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央音乐学院置身其中,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40年回眸,逝者可追、来者可待,当我们满怀收获的喜悦检视来途,除了惊叹现代城市崛起、社会生活变迁、科技突飞猛进、生活蒸蒸日上……一系列历史变化,更不能忘怀音乐艺术发展带来的思想意识的升华、精神世界的丰富,中国音乐教育与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比肩同行,与这个伟大的时代产生了同频共振,留下了一串串绚烂、美丽的音符。
40年的奋斗,沿着音乐艺术文化发展的轨迹,我们发现在中国音乐教育走过的芳华岁月中,中央音乐学院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音乐家、艺术家、知名学人,他们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音乐各领域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在世界舞台上掀起阵阵中国波澜;大批具有中国风范、面向新时代、面向世界的原创高峰音乐作品也层层涌现,为中国当代文化繁荣发展、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0年走来,音乐作为文化产品深入大众生活,不仅西方的经典音乐走向寻常百姓视域,而且散在中国民间的音乐艺术精粹也得到体系化提升,进入大学教育的殿堂。音乐艺术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厚植内涵、蓄势勃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类型,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元素。
二、以专业音乐教育的视角,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音乐艺术教育的自觉和自强
从破解社会发展难题的角度,审视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经验,我们会发现:第一,改革开放是以问题导向的,每一步改革的启动都是为解决当下最为紧迫的经济、社会问题。第二,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蕴含在改革之中,实事求是、善于发现真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管用办法。第三,老问题的解决会在新层次上产生新问题,依次循环上升,不断地用改革解决问题,形成了改革开放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过程。[注]曹远征:《中国改革是自生长的“可持续生命过程”》,《中国的改革哲学》,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第6页。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注]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真正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44页。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创新,都产生于改革开放时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之中,也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
沿着这个认知逻辑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专业音乐教育经验,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专业音乐教育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恢复与重建。1977年12月,中央音乐学院恢复办学后,以“拨乱反正,重建正常教学秩序”为其首要工作。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改革“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5年,第15期,第467页。围绕着新要求新任务,我校开始酝酿改革工作,在领导体制、教学管理、学分制改革等方面开始先行先试。世纪之交,改革步伐加快,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这也成为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期间,我校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度,坚持遵循艺术教育规律,采取各项改革措施,1999年成为艺术类唯一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211工程”建设主要包括重点学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三项内容。经过努力,2002年中央音乐学院以艺术学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教育部重点学科建设的评估,有力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机构设置、人事制度、后勤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发布后,我校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深化综合改革上持续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认真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学校发展实现新突破。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更是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全国第四轮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音乐与舞蹈学”获评A+学科,还获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音乐类别A+。
二是学会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改革开放40年里,专业音乐教育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引起了思想方法的转变,也带来行为方式的转变。其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人们打开了一种新的视野,看到了一个更宽广更博大的世界,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亦是如此。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激发了人的内生动力,使集体智慧得以集成,每一位教师释放最大潜能,把智慧汇聚到一起,产生了更大的效应。第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引导人们看问题不再只是聚焦现实,而是更远,给人一个更大的目标,所以改革开放是对思想的解放,对生产力的巨大解放,对人的创造力的激发。
三是重视教书育人,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在专业音乐教育中,中央音乐学院始终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放在首位来思考,把学生在校学习的经历,看作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不仅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也充分重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改革开放之初,我校为拉近与世界艺术教育的距离,坚持既注重吸收和借鉴西洋音乐文化精华,又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优良传统,这在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上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也为人才培养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扎根中国大地、中西艺术合璧的办学思路和“高精尖、国际化、德艺双馨”艺术人才培养目标。
四是以学科建设为牵引,推动音乐学科理论创新与育人实践的良性互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央音乐学院始终注重加强学科建设,教学与创作相结合,努力寻找理论与实践、现实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不断为音乐艺术事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音乐艺术学科是以音乐教育实践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在实践中诞生的,也特别需要不断地由实践来检验。改革开放以来,无数音乐艺术工作者始终致力于音乐艺术科学化探索,推动学科建设从技能传授到理论奠基、系统建设到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和领域、相对明确的教学方法和相当优秀的一代代教师队伍,在教学、表演、创作、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实践活动离不开创作和理论的支撑与引领,为了强化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校在学科建设上率先突破,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对高等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学科发展的历程提示我们,学科建设的重点,一是注重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学科建设的内在包融能力和协调能力,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围绕学科建设取得的创新成果,丰富和夯实学科建设基础;二是正确处理学科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根据社会需要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当把控学科规模,凝练学科方向,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和水平上,组建学科梯队,发现和梳理学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课题攻关。
三、面向改革开放新征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音乐学院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注]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5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折射了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和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新时代,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认识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坚持思想先行、引领时代、面向未来,弘扬优秀音乐文化,创造美好生活。
一是准确把握音乐艺术发展的时代定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注]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8页。中央音乐学院也正面临着艺术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国内艺术教育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刻不容缓。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将为音乐艺术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平台。这是一个需要音乐而且一定能够产生伟大作品和伟大音乐家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文艺而且一定能够推动文艺繁荣的时代。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德艺双馨的音乐家、艺术家,以音乐艺术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音乐学院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
二是面向改革开放新征程,新时代的音乐教育需要有新的担当和作为。立足于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与经验,面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广阔天地和光辉前景,中央音乐学院可以而且一定能够大有作为。我们要以特色发展为途径,重视教育方法手段的创新,实现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新提升。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音乐艺术教育,必定与这一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紧密联系。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人民精神文化品质的提升,要坚持人民艺术观,依托先进文化,使音乐走入人民心中,努力实现音乐的文化解说和文化的音乐阐释,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注]习近平:《文化是灵魂》,《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49页。“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注]习近平:《文化是灵魂》,《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49页。
三是坚持音乐艺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文艺的社会作用问题,说到底是文艺和人民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前进的主要标志,反映人民的历史地位的变化,“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随着社会进步,艺术应该是与人民的距离越来越近,而不是越来越远。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注]李业道:《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人民音乐》,1983年,第9期,第9页。学校要妥善处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在人才培养要求上,一定是坚持高精尖、国际化、精益求精;但在坚持艺术宗旨和服务方向上,要兼顾大众的审美能力和需求,在普及上多下功夫、下实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含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追求,在艺术人才培养上就要适应这种社会需求。作为艺术高等院校,我们要从专业塑造和人才塑造相契合的角度,适应社会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