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音乐专业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的现状和对策

2019-01-09卿丹

艺术评鉴 2019年23期
关键词:邵阳民歌校本

卿丹

摘要:校本音乐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它是国家课程的必要有益补充。邵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在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充分挖掘本土音乐资源,并将其跟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是改进课程教学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校本音乐课程   本土音乐资源   开发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3-0120-03

校本课程开发起源于英美等发达国家,21世纪以来,校本课程逐步引用到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中来,发展到现在已进入了由实验到推广的新阶段。所谓校本课程,主要指由学校根据自身的教育思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是国家课程的必要有益补充。201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师范类音乐专业作为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的重要培养基地,其课程建设应主要围绕基础教育的艺术要求展开,而地方院校师范类音乐专业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未来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以地处湘西南的地方本科院校——邵阳学院为例来探讨师范类音乐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

一、邵阳学院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的现状

(一)邵阳学院校本音乐课程已取得的成果

1.把地方民歌引入课堂,已经开设了湘西南地方民歌这门课程

邵阳学院坐落在湖南的西南部,属丘陵地带,这里崇山峻岭,交通不是很方便,但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编了一首首古朴优美的民歌,他们用自己朴素的语言歌唱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深切感受。这些民歌贴近生活,学生学起来会饶有兴趣,为了增进大学生们对地方音乐的了解,音乐舞蹈学院的教授,原系主任杨耀华就利用业余时间,穿梭在邵阳的九县三区,风雨无阻,走访各类民间音乐艺人,传承人,文化馆、通过他的辛勤努力,整理出版了《邵阳地方民歌》一书,此书收集了邵阳九县三区的几百首民歌,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湘西南地方民歌》课程的开设有了教学的蓝本。书中的歌曲有《乡里妹子进城来》《采槟榔》《迎宾歌》《马桑树儿搭登台》《太阳出来喜洋洋》等,都是该地区家喻户晓的民歌,这些民歌曲调优美,形式简单,朗朗上口,均是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现在,每年暑假,音乐舞蹈学院会组织教师下乡采风,如参加城步六月六山歌节,专门去当地的歌王家中听他们演唱山歌,录下他们演唱山歌的录音、视频,为教学获取了一手资料,在音乐课堂上这些民歌既风趣又生动,方言的演唱,形式的多样化(有领唱、对唱、合唱),使得课堂妙趣横生,激发了学生对民歌的无限畅想,从而产生美的感受,美的探索。

2.把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曲艺文化融入课堂

湘西南可谓是曲艺的故乡,邵阳花鼓戏,祁剧、邵阳县的布袋戏、武冈丝弦是该地区著名的文化遗产。教学过程一方面开设跟地方音乐文化相关的湘西南民俗文化课程,课堂上老师精彩的讲解,以及多媒体的图片、视频教学,对同学们了解湘西南各民族也是很有帮助。另一方面更注重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重要举措就是实施曲艺进校园的活动,将戏曲引入了课堂。如请邵阳县布袋戏的传承人刘永安进校园给同学们表演布袋戏的传统剧目,并且现场手把手教同学们演绎,请祁剧院团长肖笑波给同学们表演祁剧,搞讲座,演绎祁剧的传统剧目,并教同学们学唱祁剧,现场讲解祁剧的发声要点,给同学们纠正,并把祁剧的脸谱、道具编成PPT,给同学们讲解、欣赏。

(二)存在的问题

1.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组织性和持续性

邵阳学院是位于湘西南的一所高校,和其他所有高校一样,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两大块。一是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二是完成科研任务,而且教师的教学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同时学校也没有成立专门的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机构,因此,没有人特意组织开发此项工作,完全是教师自发、自愿进行开发,在时间投入上,在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中,常局限于编写一两本教材。没有将其纳入学校规划或加入制度化建设,教材一编写完,此项活动就告一段落,没有持续性,没有着眼于中长期的校本课程开发,而事实上校本课程应是为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应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

2.校本课程开发缺乏系统的整合

邵阳学院是处于湘西南的一所高校,在音乐课程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如杨耀华老师的《邵阳地方民歌集》,同时这里也是曲艺的故乡,花鼓戏、祁剧、武冈丝弦都是該地区著名的文化遗产,为了传承花鼓戏和祁剧,我系进行了地方戏剧进课堂的校本课程开发,将祁剧和花鼓戏引入课堂,构建了我系具有特色的艺术选修课,请这些方面的老艺术家搞讲座,讲这些戏剧的舞台表演、服装和道具的特色、唱腔的特色、语言的特点,并把这些戏剧的传统剧目通过多媒体供同学们欣赏,最后让同学们对这些剧目进行初步的模仿表演,许多同学对戏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师资配套,只能断断续续邀请一些老艺术家来上课,因此,课程开发缺乏持续性,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因此也没根据学生的爱好以及年龄特征,把教学内容按由浅入深的方式编成教材,很多内容都是点到为止。

二、改进思路

(一)充分挖掘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优势

猜你喜欢

邵阳民歌校本
寻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