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2019-01-09包静张英

艺术评鉴 2019年23期
关键词:持续发展艺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包静 张英

摘要: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创新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论、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为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造现实基础。新时代推进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要正确认识其价值,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积极探索其教学模式,大力完善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艺术教育   融合   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3-0117-03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项由社会群体运用特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约束对人施加有目的、计划、组织的影响,使其适用于社会要求的实践活动。艺术教育则是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意在增强受教育者的审美知识和能力,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重要的教育形式融合在更大程度上彰显教育的本质,符合时代要求。

一、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实价值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自古艺术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价值就得到东西方学者的高度推崇。古希腊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一书提到音乐在培养城邦公民善良、勇敢等美好品质中发挥的功用。中国在上古时期便出现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教育,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②等思想更加奠定了艺术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中国传统美育将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道德厚植其中,酝酿出带有泓邃审美品格的中华人文精神。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指明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强调,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③,即为艺术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基础,也为新形势下艺术教育体系的调整拓宽工作思路。

(二)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高校育才,健康的人格视为基础,表现为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等。大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迎合了当代大学生自我、活跃、意志薄弱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情感酝酿过程中感受到教学带给他们对张扬自由的体验和生活独特意义的认知。艺术教育通过调动人的情感,实现对人精神的提升和情感的补给,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艺术活动以自身的个体性表现出情感的独特,同时也因其共通性实现外在规范向内在自觉的转变,提升人的综合能力从而固化为人的品格。

(三)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创新举措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剧增。2013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④。而高校亦是前沿阵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守好高校主阵地做出重要指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因此,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的主体基础,艺术的本质也是意识形态,好的文艺作品能够浸润人的心灵,给人以智慧启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糅合在文学创作当中,反映正确的价值追求和崇高信仰,举精神之旗,筑牢意识堤坝,有效抵制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对新时期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实基础

(一)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认为“人”的形成过程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⑤。人的全面发展是包含个人素质、能力、个性以及社会关系等在内的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区分,但二者都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促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夯实根基。

(二)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同一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科学的理念来引导并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培养人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则是通过审美理念教育人,提高人们对美的感知,以此实现完整性人格培养,二者的落脚点具有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教育都主张运用春风化雨,润物無声的方式进行情感调动、人格塑造和心灵提升,以此增强课堂吸引力。从教育内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等先进文化进行学习,而达到价值引领、凝聚共识的效果;艺术教育需要汲取中国优秀的文化精粹,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成果来指导理论建设。结合共性,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互为补充、融合、促进的过程中培养担任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艺术教育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艺术教育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由外化转为内隐。当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缺乏亲和力和针对性,教育过程中多采用灌输的形式,这种教育方式缺乏必要的文化感染力,以致“一言堂”现象的出现,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入脑入心。艺术教育借助自身的审美功能,烘托出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思考,使其在放松愉悦的环境下自觉接受知识的熏陶。再者,艺术教育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枯燥转向趣味。从两种教育的语言表达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多侧重概念化、抽象化,思政课堂也呈现出疲软的态势,思想政治工作也因此成效甚微。反观艺术教育,运用五彩缤纷的美术色彩、饱含深情的影视表演、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等艺术形式将话语变得生动具体,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晦涩理论、精神意志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增添了教育过程的趣味性也更易于高校学生的吸收。

猜你喜欢

持续发展艺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