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积极性声乐学习的习惯养成

2019-01-09云南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

民族音乐 2019年6期
关键词:潜意识声乐学习者

■李 悦(云南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

大凡有过声乐学习体验的人们,都知道学习声乐的过程是一个集思维、感知力、听力、视觉、意念和身体协调等协调统一的复杂体验过程。若学生没有全神贯注和积极投入当下的心理准备,持之以恒的练习习惯,会认为声乐很难学。作为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勤学苦练,就要求老师换位思考,从“学”上去探究思考,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心理学相关知识,探讨“潜意识”如何影响声乐发声这一系列过程,结合教学出现的一些学生情况反馈,运用心理学的“高自尊标准判断”潜在的强化孩子自我意识,逐步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

■潜意识对声乐学习的影响

潜意识,心理学术语。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一种潜在的、不明了的思维方式,它的活动形式是直觉、暗示、想象记忆力、创造力等。潜意识的思维恰恰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从生理机制来看,意识活动与语言密切相关,而潜意识是深层次的心理活动,是未被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在笔者长期教学和钻研技能的实践中,认为最影响声乐学习的是两种潜意识行为,分为技能潜意识和情绪潜意识。

(一)技能潜意识的影响

笔者作为一名声乐教师,更清晰地意识到声乐思维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是由听觉和视觉来感知的艺术形式,由于声音摸不着、看不见,它就要求耳朵和思维的转换和互通形成一种形象思维。因此,要求老师在上课讲述如何发声及演唱时,要尽量简化专业性词汇的再现频率,变抽象概念为具体、常见的有形之物加以对比和区别,既让学生迅速进入模仿与思考、创造等多重状态,这是老师“教”上需琢磨的功夫。而同样,学生也要明白的是:自己在声音塑造中,对大量感知进行高度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典型性形象的过程,即学生对“学”这一过程有清晰的意识。而意识与潜意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声乐的技能潜意识,就是大量声音及演唱状态的信息储备后经由理解和反复琢磨、演练这个“学”的过程,慢慢转化为下意识的记忆活动及脱口而出的已规范的演唱过程,这就属于潜意识活动。掌握声乐发声技能技巧的程度是影响意识与潜意识转化的必要条件。一开始学习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一旦熟悉和熟练了,发声的很多动作就从意识的状态解放出来,形成无意识的自动化动作(即潜意识),不再被意识时时刻刻注意,才能将自动化、习惯化的声音状态投入到二次创作的歌唱演绎状态,因此可见技能潜意识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二)情绪潜意识的影响

声乐学习一定是要在兴奋状态下进行的,这个兴奋是情绪上的,而不是动作上的,因此更多考较的是引发兴奋的心理因素。学习者要一边强化性暗示自己主动兴奋、一边展开充分想像去感知和运用自身的各共鸣腔体,在两者配合的基础上,继续整合科学规范的气息支持来完成对声音、对乐句合理诠释,最后再完整的演绎出一首声乐作品。一系列既抽象且消耗脑力、体力,主要靠听觉来不断修改、调整的发声过程,涉及很多心理、生理体验和感知,老师不断的引导、示范,更需要学生全然投入,只因作品必须经由学生来完成和呈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至关重要。一旦学生不是主动,而是被动的由老师引导学习(而事实上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是把思考和鉴别放在末尾,完全迎合老师的引导,但这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学生无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学会,无互动(学生只学不问,无思考、无探究,纯粹跟随老师的思维引导)、无问答、无回应(老师问了又问,学生只是重复老师引导的关键词),必然变成“师傅累断腿,徒弟无所谓”的低质量教学情况。挨过一节课也许不是学生的初衷,可能性有很多种,也许是无法达到老师的课堂期望、也许是无法整合几个抽象概念,更难于迅速形成歌唱状态等等,这时的学生处于矛盾和失落中,距离老师想要学生达成目标更为遥远。最终教师要么难掩教学失望后的失落,敷衍着嘱咐学生课后加强练习;要么严厉斥责学生的缺点和毛病。这两种情况都会让学生陷入学习挫败,甚至怀疑自我的矛盾情绪中(敏感和细致入微是艺术类学生的共有特征,这些特征更利于学生捕捉艺术灵感,启发艺术感悟。但首先是感知到老师正面的、满怀期许的良好情绪,甚至是赞美之词,其次才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声乐技术技巧状态中,整合身心的感悟去演绎声音,诠释歌曲要表达的内涵)。所以,前文中提到的因课程参与度不够,会导致很多不良情绪的积压,更加剧学生学习声乐的难度。由此可见,教与学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学生在学习时附带的情绪。若老师无视这些在课堂互动中情绪的小波动,慢慢积压成说不清道不明的畏难情绪,直接变成潜意识的抗拒,教学效果一定大打折扣,即使学生条件再好也会学得吃力甚至抗拒,因此学生的情绪潜意识也很重要。教师在接触学生的初期,要快速判断出学生的真实情况,制定合理的适合个体学生的学艺习惯养成方案,并在教学互动中不断修改和补充,以期获得最好的学习模式。

■潜意识规划及习惯养成

(一)介入个体认知评价——高自尊判定标准为参照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软弱无力的、不够好、配不上美好的事物和人,常常会对我坦言自己太差了、太糟了。而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只要对自己的评价和感觉是中性的,他就会碌碌无为,充满被动和学习倦怠,更何况这样的自我差评,会彻底击垮学生的学习动力。逐渐的我从悉心劝导到关注心理学上的自我认知评价,在看到高自尊的判定标准后,才明白这些学生已经处于低自尊状态。自尊在心理学的定义为:“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我们对自己的想法以及我们赋予自己的价值。”低自尊意味着对自我的品质和价值有负面的核心信念,在意识层面上,他们较容易体验到的是焦虑。而高自尊状态,因完全接受自己,决不贬低自己,懂得去爱自己、欣赏自己。因此内心更丰富、更本真和更接近自我实现,忠于自己的心灵,能够满足本真需要,表里如一,襟怀坦荡。这两者的核心即是能否完全接纳自己,不管遇到任何事不贬低自己,懂得欣赏自己。它是人的两面,一旦不接受自己就逐渐变得负能量满满,而一旦接纳自我就慢慢重拾信心。为此笔者把高自尊的标准归纳为3方面:1.接受自我。决不贬低自己,懂得去爱自己、欣赏自己。别人的观点无足轻重,不需要别人的赞同。2.情绪自主。我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让自己感觉不好是毫无意义的。不为过失而过分烦恼,允许自己犯错。愧疚感不会改变过去,也不会使我成为更好的人,所以没必要愧疚做过的事。3.价值判定。成功或者失败都无法证明自己到底有没有自身价值,自己评判自己获得的成绩的人就是胜利者。并将此标准代入声乐课堂教学的学生基本评估中去。

(二)潜意识规划

笔者曾在课上进行了几次教学尝试:刚接触音乐三五个月的才进校的学生,我将其划入低自尊状态的学习者,因为这一类学生的特点是基本不识谱,更不知道乐理、视唱练耳基础知识,对发声及演唱一知半解。这些学生的教学方案要注重自信心的重塑和初级音乐练习习惯培养(因基础好的学生一进校,就会尽情展示才华,花式“碾压”才情一般、基础一般的学生)这些学生因能力上、学识上、思想上的差距及经历、性格等迥异,往往会让学生之间形成巨大落差,潜意识里集聚了很多消极懈怠的负面情绪,因此学习方案中要加强正向引导,着重于移除脑中让自己退缩的声音,不定期地进行自我振作、自我激励,传递给学生正向和积极的自我暗示,每一条练习曲的完成情况一定让学生自己判定好坏,经常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而快速重新体验自我的尝试,就像手机定时更新一样,不定时的重新更新自我认知,慢慢让学习者成为高自尊状态。

在正常教学中逐步渗透高自尊判定标准点滴知识,激励孩子感知情绪和思维的配合关系。一旦在学习发声技巧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让学习者先将所有不愉快扫到思维和感知的边边角角,只重视自己放松和宁静的松弛状态,类似于催眠状态。这时学生的专注力明显提高,参与度也很高,笔者随即引导学生进行一种自我对话般的(揭露内心深处的潜藏欲望)三连自问:“我欣赏什么样的声音?我能唱出如何的声音?我如何改进让它更美?”无论怎样的回答,尽量马上脱口而出。也许答案简单、直接且可能没太多内涵,但都是目前学习者内心的自我判定,这样可使孩子将潜在思维在一节节声乐课中提问式再现,从而不断强化内心判定。“欣赏的声音”会让学习者加强关注和了解与“欣赏的声音”有关联的人和事;“能唱的声音”会让学习者去留意自己与别人音色、分辨音区的变化;“如何改进”则是主动参与技巧学习的开始,已隐隐属于潜意识规划的范畴。但这一切都是围绕学习者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主次分明的教学开展的,不能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在问题中或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声音分辨、音乐审美、技巧学习等切身体验,学习兴趣会日渐浓郁。最后在每次快下课时让学生尝试规划这一周将要完成的练习和学习,一般来说,学生能从单一发声练习的规划,逐渐增加到各个声乐曲目片段的练习规划,甚至有的学生惊喜于自己时间布局和内容规划的逐一实现。这几次的尝试中效果都较明显,尤其在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一旦唤醒学生思维内驱力后,老师的教学由直接灌输变为关照学习者情绪和学习状态的提问式启发教学,既不越俎代庖替学生规划学习方向,也不拔苗助长盲目跳过学生审美能力,强行扭转发声方式,反而让学生更有积极学习的兴趣了。

(三)积极性学习习惯养成

习惯养成是一种长期经过刻意训练来达成的,是一种自我提升和约束,因此需要合理的计划。声乐学习中,学习者积极运用共鸣腔体和气息的合理支持来完成对声音、对乐句的合理诠释,非一朝一夕之功。反复练习这枯燥乏味的呼吸、吐咬字、树立统一腔体、识谱、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等等,学生难免会有懈怠和难以坚持的情况,因此借助潜意识的“帮助”来暗示和强化一些既定的声乐练习习惯,让学生在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中完成每一天的练习,是值得探讨研究的。

通过前面的论述和教学性实验,笔者认为习惯培养的前提是该学习者已处于高自尊状态,渐进式引入潜意识规划的两个阶段:改换思维角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结合具体的技能技巧学习进度,逐渐整合为科学合理的学艺习惯养成方案,让学生将学习声乐的过程,慢慢变成一个认识自己,也是一个重塑自我、持续更新的过程。

举例子说明一下,比方说在一场声乐比赛中,学习者参赛后名次不理想,会将结果归于很多周遭的不尽如人意,尽管这位学习者已是高自尊状态。当学生反馈给老师比赛结果时,教师首要是引导学生进入潜意识规划的第一层次——改换思维角度阶段。即自己的问题并不是别人或者周围的环境造成的,罪魁祸首应该是我们自己,自己为自己的生活及幸福负责任,所以名次本身只说明自己努力得不够。摒弃所有局限性的思想,告诉自己各种消极的思想将从心中清除。只记住:自己想要学习的各种东西就在眼前,自己希望改变和成长,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当杂念抛除后,学习者已从失望、失败的情绪中暂时脱离。这一阶段快的是一两天,慢的可能会是一两个星期甚至更久。接下来再进行第二层次——解决实际问题阶段。在课间将三个问题引导给学生回答:“之前的挫折里我学到什么”“我想如何改变”“我想成为怎样的人”,这些都直接指向一个目的——习惯养成。习惯养成包含目标、具体步骤和恒心3个要素,缺一不可(笔者总结)。之前例子中教师的3个问题中,习惯养成之目标对应问题“我想成为怎样的人”,也许学习者一开始的回答是模糊不具体的,甚至是些空想。这时老师继续将此问题拆分成若干小问题,都是关于“怎样的人”来设定的,学习者在思考探索自己的渴求时,也会加深内心认定,教师也更了解学生的崇拜者,更便于引导。习惯养成之具体步骤对应问题“我要如何改变”,也是将学习者的模糊回答再次拆分成若干小问题,比如学习者会笼统回答“每天练琴练声”,被教师拆分提问后,学习者的答案会变成“在每天下午4点至6点在琴房练习歌曲前16小节和钢琴曲12小节”。这样的步骤具体、详细而不难于达成,学生能守约定,老师也便于查看。习惯养成之恒心对应问题“之前的挫折里我学会了什么”,学习者已在之前的教学中成为高自尊者,他(她)再次回顾事件过程时,心里已全然接受哪怕是比赛失败者的自己。这时学习者对事物的看法就脱离了很多情绪的干扰,会更加积极的看待挫折中潜藏的、自己能够去改变的行为方式,这样的积极性会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一旦思维懈怠不想坚持时,潜意识中关于这一次挫折打击再现时意识到的学习动机会成为持续不断地驱动力,如“快马加鞭”这一成语中的鞭子,时不时会在潜意识中鞭策自己。实际这是人为地把挫折感和内驱力通过具体事件联结在一起,继而引发持续性的潜意识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就成为积极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案了。

■结 语

总之,笔者在20年的教学生涯中深刻体会到,声乐学习并非单一的技能学习,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转变固有观念和习惯,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声乐教学有机结合,教学效果往往事半功倍。此篇论文只是笔者的些许教学感悟,望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潜意识声乐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