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降脂机制的研究探讨

2019-01-09张昭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5期
关键词:降脂高脂血症脂质

张昭华 庞 敏*

(1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2 凤城市中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3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高脂血症为现代医学病名,是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C)或者三酰甘油(TG)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类代谢性疾病,目前高脂血症呈现年轻化和普遍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西医多用他汀类药物予以降压,但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大,肝毒性明显,这就凸显传统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不良反应小的优势特点。中医学中并无“高脂血症”或者“血脂异常”的病名,但是早在《黄帝内经》中有关于“脂”“膏”的相关论述,如《灵枢•卫气失常》中提到“人有脂、有膏、有肉”,且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痰湿”、淤血、“浊毒”等范畴。

1 血脂异常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可直接或者间接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形成痰湿、淤血。而其病机为本虚(脾失健运)标实(痰热、瘀滞)虚实错杂之证,脾失健运、运化失司则不能运湿布津,津从浊化为膏,瘀而为脂,脉络失和,血中膏脂排泄不利,从而形成痰瘀等病理产物。

2 降脂中药的种类

韩梅等[1]对近20年来100个脂中药复方进行检索,发现降脂中药共131味,以补虚类(26味)最多,如人参、太子参、红参、党参、淫羊藿等;活血化瘀类(16味),如丹参、川芎、姜黄、银杏叶等;清热类(9味),如黄连、丹皮、赤芍、决明子等;理气类(9味),如陈皮、香附、木香、佛手等;化痰止咳类(8味),如半夏、贝母、桔梗、瓜蒌等;剩余的有平肝熄风类、解表类、利水渗湿类、消食类、止血类等。

3 降脂中药有效活性成分分类

中药成分复杂,分为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甚至包括有毒成分,目前研究发现,降脂中药活性活性成分分为:皂苷类、黄酮类、蛋白质类、活性多糖、酚类成分、不饱和脂肪酸、生物碱类、萜类、蒽醌类、其他类等。

4 中医药降脂机制

4.1 抑制内源性脂质的合成:含有皂苷类化合物的绞股蓝可使脂肪组织细胞分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减少,使进入细胞合成中性脂肪的葡萄糖降低,抑制肝脏合成内源性脂质[2];文莉等[3]通过大鼠实验研究发现,远志总皂苷具有降低肝脏脂质堆积作用,从而抑制内源性脂质的合成;含三萜类化合物的泽泻,能减少合成胆固醇的原料乙酰辅酶A的生成而降脂[4]。

4.2 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这类中药主要是抑制机体对外源性脂类的吸收,并减少胆酸在肠肝循环中的数量从而降脂。含蒽醌类化合物的中药如大黄、决明子、番泻叶、虎杖等为主要代表药物,可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加胆固醇的排泄;荷叶能使肠道形成一种膜,阻止脂类进入肠黏膜细胞,减少吸收;另外,决明子有利蛋白质与胆汁酸的相结合,降低肠肝循环胆汁的量,从而起到增加排泄量的作用。但应该注意脾胃虚弱、大便溏稀的患者慎用,容易造成腹泻脾虚症状加重。

4.3 抗氧化:黄酮类成分的中药可降脂,其主要机制为抗氧化,其主要中药包含丹参、沙棘、银杏叶、山楂等[5];通过检索近5年研究资料发现,山楂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可淬灭自由基,并抑制LDL氧化。

4.4 调节脂类在体内的代谢,促进脂质的再分布及转运代谢:含不饱和脂肪酸及活性多糖成分的中药多具有此机制。不饱和脂肪酸可加速体内胆固醇分解代谢,代表药物如火麻仁,其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达80%以上,火麻仁油对大鼠血脂有显著影响;活性多糖可增加肠蠕动,并促进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从而增加排泄。

4.5 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变血流变异常:血小板聚集及血流变异常作为脂质代谢紊乱的中间环节或促进因子,可促进或者加重高脂血症的发生,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中药或者配合利湿化痰、升清降浊的中药复方制剂多有此疗效。银杏叶能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桃红四物汤治疗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患者效果显著,有效的降低了血脂;此外,单味中药如酒大黄、水蛭、红花等都具备减少血小板活性物质释放而降低血脂的作用。

4.6 调控血脂相关基因的表达,纠正脂质代谢紊乱:研究表明,基因缺陷可引起脂质代谢紊乱,脂蛋白脂酶(LPL)是脂代谢的关键酶,研究发现LPL基因缺陷与内源性高三酰甘油及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因此,通过提高血脂相关基因表达活性,可增加胆固醇逆向转运速度,加快体内多于脂质的代谢排出。中药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部位增加血脂相关基因表达,增加LDLR受体数量与活性,调脂胶囊(山楂、葛根、大黄、虎杖、丹参)用于高脂血症的大鼠,实验结果显示调脂胶囊有效的升高模型大鼠LDLrmRNAD的表达,从而发挥降脂作用。小檗碱对高脂血症兔脂代谢及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和B类1型消道夫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小檗碱作用机制与促进肝脏LDLR和SR-B1基因表达有关。

4.7 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脂类代谢: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又称为胰岛素抵抗,是导致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一系列综合征的主要原因,高胰岛素血症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受体和血管紧张素增加,使脂蛋白酶减少,血浆三酰甘油分解降低,使血脂增高,从而引起高脂血症。黄连、栀子、姜黄、黄芪、白芍、赤芍等单味药的有效成分可有效的改善人体胰岛素抵抗,且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小的特点。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文献,降中药所含主要降脂成分及中医药降脂机制进行了归纳整理,较西药相比,中药降脂有明显优势,有些中药可以食、药两用,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很有前景。但是中医人才匮乏,在临床不能很好的运用,使一些中药的药理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中医药领域也应该深入研究,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健康。

猜你喜欢

降脂高脂血症脂质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溶剂法提取微拟球藻脂质的工艺优化及其脂质组学分析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脂质过氧化在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肾细胞癌中的作用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棕榈酸诱发的肝细胞脂质沉积和炎症机制中AMPKα2的作用研究
肽基脯氨酰同分异构酶(Pin1)对子宫颈癌细胞脂质代谢的作用
立普妥联合降脂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