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干预进展分析
2019-01-09孙彬
孙 彬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二科,辽宁 大连 116033)
胃瘫综合征是一种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多见于胃癌根治术后,与手术麻醉、患者精神症状、创伤等因素有关,该胃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患者开始进食的一两天内,临床症状为胃排空迟缓、胃液潴留、呕吐、腹胀等,更深者发生营养不良、贫血等,严重影响了患者治疗效果[1]。胃瘫综合征具有病程长、恢复慢,伴随患者进食功能恢复加重等特性,降低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经济和心理负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1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病因
目前,胃瘫综合征发病原因未明确,但胃癌根治术后该病的产生多与以下因素相关。
1.1 基础疾病:据张卫星[2]研究结果发现,患者在胃癌根治术前患有电解质紊乱、血糖紊乱、低蛋白血症等基础性疾病时将增加胃瘫综合征发病概率。根据其研究结果得出,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与糖尿病有密切关联,可能是因为高血糖可能导致患者植物神经病变,进而降低胃动力,致使胃动力紊乱[3]。而在术前,患者患有幽门梗阻,且其时间越长越可能导致患者术后胃蠕动减弱,提高胃瘫综合征发生概率。此外,胃癌合并幽门梗阻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症状,经过手术后,往往导致患者胃肠壁及吻合口水肿,致使运动功能障碍,导致胃瘫发生。
1.2 精神因素:术前、术中,患者怀着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术后,患者因手术创伤及疼痛影响导致患者精神一直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最终导致胃排空延迟[4]。
1.3 麻醉因素:患者在接受麻醉时,胃内会吸入过多的空气,致使胃过度膨胀,胃壁肌肉麻痹,且麻醉药物能抑制患者交感神经、使其迷走神经兴奋,从而抑制胃动力,导致患者胃排空延迟,胃输出道出现不同程度梗阻,导致患者发生胃瘫综合征。
1.4 腹腔感染:根据张怀华[5]研究结果显示,术中术后患者发生腹腔感染,会引起其胃肠道麻痹反应,最终提高胃瘫发病概率。
2 护理干预
2.1 围术期护理:因术前合并幽门梗阻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症状,导致患者术后胃瘫发病率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在术前遵医嘱对症治疗护理,通过输入血液制品、加强肠内外营养摄入等方式纠正患者不良症状[6]。针对伴幽门梗阻患者,护理人员在术前应给予连续3 d的洗胃及胃肠减压,并用500 mL生理盐水消减胃肠壁及吻合口水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胃瘫发生[7]。
2.2 心理干预:根据赵丽君[8]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对预防胃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及恢复具有重要影响。术前、术中、术后患者因缺乏对手术的准备,精神上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导致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效果,增加胃瘫综合征发生概率[9]。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术前对患者进行胃根治术流程、注意事项,胃瘫综合征发生原因等相关知识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症状,预后等,告知胃瘫综合征是非器质性病变,缓解其不安心理,获取患者的信任,增强其康复信心,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10]。
2.3 术后镇痛方式:对于年龄较大、痛觉差、切口小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尽量不用自控镇痛,利用转移注意、安抚等方式缓解患者疼痛感。而对于术后24~48 h内痛感强烈的患者,应正确评估,确认是否有必要使用,使用时应严格把握指针,缩短时间[11]。
2.4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①应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患者取半卧位,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将吗丁啉或西沙比利等药物鼻饲注入,并夹闭胃管1 h。②洗胃。术后,护理人员遵医嘱用浓度为3%的高渗盐水加糖皮质激素对患者实施洗胃治疗,将胃内残渣排除,减轻胃黏膜及吻合口水肿[12]。③腹部超声波治疗。针对排气缓慢患者,可应用超声波电导胃肠宁药物经腹部皮肤吸收,促进患者胃肠蠕动,预防腹部胀气。④监测血糖及电解质。加强患者血糖及电解质监测,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正常水平[13]。⑤营养支持。从胃肠营养管输入营养液,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⑥预防腹腔感染。术中无菌操作、术后应用抗感染药物,定期检测感染情况。⑦早期活动。术后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2 h翻1次身,以半卧位和右侧卧位为主,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坐起,术后第3天遵医嘱下床活动[14]。
3 结 语
综上所述,胃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与术前基础疾病、精神、麻醉、腹腔感染等因素有关,针对胃瘫综合征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并对患者施加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疏导患者紧张、不安情绪,增加患者治疗信心,术后采取正确的镇痛方式,及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措施,如肠内营养治疗、预防腹腔感染、洗胃等,预防并降低胃瘫更为患者带来的伤害,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