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的杂技文化

2019-01-09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杂技与魔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杂技表演观赏性杂技

◎文︱(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属于表演范畴的杂技。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杂技成为真正的表演艺术在宫廷中盛行,但秦王朝仅维持了15年就宣告灭亡。故而西汉立国之初对以杂技为代表的娱乐活动采取了禁绝政策。

武帝即位后,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娱乐需求旺盛,杂技在民间悄然兴起,最终汇聚成一股时代风尚,在汉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由单项表演向复合表演发展

汉代杂技艺术日臻成熟,节目数量大增,表演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的单人单项表演转向复合表演。杂技或与乐舞混合演出,或与其他节目同场表演,演员人数增加。山东济南无影山出土了一组西汉前期杂技俑,杂技节目倒立、柔术与长袖舞同场演出。当然,汉代仍存在单人单项表演的杂技节目,表演者多为流动艺人,在小城市或乡村很常见,如在四川宜宾发现的汉代崖墓石棺画像上,只有杂技表演,包括钻圈、翻跟斗、舞轮、弄丸、柔术和弄剑。

汉代杂技表演比前代更富观赏性,其原因之一就是出现了伴奏乐队,既有金石乐器,也有管弦乐器,单人单项表演也不例外。山东曲阜旧县出土的一幅汉画像石上,有一人在庭院中表演杂技连续后仰翻跟斗,旁边有一人拊掌为节,另外两人在击鼓、吹排箫,周围有数人聚集观赏。

二、由大型节目向小型化发展

武帝元封年间,为招待西域各国来宾及展示汉朝国力,西汉政府曾两次举办杂技表演:一次在未央宫广场上(前108年),一次在上林苑平乐观广场上(前105年)。这两次表演节目众多,除杂技外还有舞蹈、角抵和幻术,尤其是平乐观的表演令人大感惊骇,节目有巴俞舞、都卢寻橦、海中砀极、曼延鱼龙、角抵戏等。这些节目演员人数众多,如曼延表演至少需要数十人参与,都卢寻橦演员人数也不少,观众既包括以武帝为首的汉朝君臣,也包括“四夷之客”,同时还有长安附近的普通民众,如此盛大的演出只能在广场上进行。

西汉时,在外交场合举行的杂技表演规模很大,以大型节目为主,极富观赏性,但花费不菲,对场地要求高。而在民间,汉代豪富吏民宴饮成风,“宾昏酒食,接连相因”(《盐铁论・散不足》),每宴必有杂技乐舞,因而小型化的、适合宴乐场合的杂技演出更受欢迎。宴乐杂技的特点是所需场地不大,尤其注重个人技巧,耍坛、跳丸、弄剑、手倒立等节目便是如此。从出土的画像砖、石来看,这些杂技多数都出现在室内宴乐场合。叠案、寻橦、舞轮、舞盘、冲狭等节目常出现在庭院中。在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上,宾主聚坐于厅上宴饮,艺人则在庭院中表演舞轮、寻橦、叠案等杂技。

三、受外来文化影响明显

西汉武帝时,丝绸之路开通,有不少外国使者涌入中原,其中就有一些杂技家,这对汉代杂技艺术产生了积极影响。

据三国魏人鱼豢《魏略》记载,大秦(今罗马)人擅长跳丸,其表演“巧妙非常”。在他们的影响下,中原杂技艺人改进了跳丸表演方式,手、肩、臂、足、臀等部位均参与抛接,使跳丸数量增多,并发明了新节目——跳丸剑,即艺人同时表演跳丸和弄剑。山东安丘董家庄和王封村画像石就有这样的图案,图中艺人分别抛接3剑11丸和3剑8丸,其表演水平显然超过大秦人。

都卢位于交趾以南(今越南国内),其国人“劲捷善缘高”(《汉书・地理志下》),寻橦杂技在当地很常见。在都卢杂技家的影响下,汉代寻橦表演由正常成年人参加,到包括大力士和少年参加;道具也从矛、戟变为长橦,节目更具观赏性。演员在固定或移动的长橦上进行倒立、跳丸、腹旋、跟挂等表演,十分惊险刺激。“戏车高橦”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目,目前仅在河南地区发现。

安息五案本质上是一种手倒立叠案表演。“案”指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案,多由女性艺人在案上表演倒立等节目。案数并不固定,最多时有12案,最少时仅1案。叠案之所以与安息(今伊朗)相连,是因为吸收了一些安息传来的杂技因素。叠案表演并未出现在汉代史籍文献中,但却是很常见的画像题材,尤其流行于四川地区,这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汉代杂技的兴盛不仅促进了娱乐生活的发展,还为部分底层民众提供了谋生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有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它对后世杂技文化的繁荣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至今在杂技舞台上还能见其风采。■

猜你喜欢

杂技表演观赏性杂技
杂技的表演特色与内涵
杂技表演
浅析创造力在杂技表演中的作用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2019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创同档期新高,《流浪地球》观赏性居历史调查影片第一位
观赏性植物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
老鼠演杂技
惊险的“杂技表演”
怀念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