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

2019-01-08陈思颖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整合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基于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现状,论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作用,以及其运用途径,从而让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多媒體技术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052-02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让不同的多重对话发挥最大作用呢?下面笔者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现状

(一)传统教学为主,简易使用多媒体技术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生怕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一节课下来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硬塞给学生很多的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那么多知识,但是不理解其中的意蕴,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由于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比较呆板,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反过来又会使整个课堂更加沉闷,形成了恶性循环。少部分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也只是简单的运用,文字和图片简单结合,不是文字过多,就是版面设计欠合理,使学生看得头昏眼花,并未能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还有一些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不够熟练,操作不够娴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进程。

(二)多媒体使用不合理,华而不实

多媒体的使用在城市比较普及,不过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真正发挥“图片为文字服务”的功能,为了追求图片的视觉效果,没有很好地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导致图文脱节。二是为了追求课堂表面的活动效果,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没有很好地结合教学目标,而是使用大量的视频、动画进行教学,以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此一来,虽然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了,但却出现了课堂纪律难以把控的后果,最终导致学生没有学到真正需要掌握的知识。

二、多媒体技术辅助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无意注意占主体地位,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他们在课堂上出现走神的现象也就不足以为奇了。在信息时代下,学生从小就接触各类电子产品,如果课堂教学工具仍旧是黑板、书本,那么,就会跟不上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容易被真实、具体、形象的事物所吸引,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音频、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就能很好地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形象性。例如,在教授《日月潭》时,可以出示日月潭的图片,结合图片讲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日月潭命名的来源;教学《剃头大师》一课时,小沙的头发被剪得坑坑洼洼,像层层梯田,教师如果出示梯田和小沙理发后的头型图片,就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作者比喻的贴切;在教授《肥皂泡》时,以玩肥皂泡的视频作为导入,能勾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有助于学生在情景中体会情感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古诗文时,鉴于学生的年龄小,社会经验不够丰富,不能很好地理解创作背景以及其中的意境,教师就应该结合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进行适当点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这份情感,引起共鸣,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而不是由教师自圆其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材中的课文仅仅是阅读中的一小部分,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必须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拓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时代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便利,如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为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给学生补充课外阅读内容,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信息技能培训

时代发展变化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第一,了解多媒体的优势特点以及它对教学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让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第二,主动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具备现代化、信息化的教育理念。第三,掌握制作课件的基本方法,甚至更多地掌握深层的技术,如动画的制作、希沃授课助手的运用;学会下载多样化的背景模板,并且进行筛选,使其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把图片、音频、视频与文章有机结合起来,避免文字过多,动画过多,喧宾夺主而忽视了课本内容的讲解;学习录制微课……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多花时间研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断摸索和训练,把多媒体技术的本领学到家,能熟练、灵活地运用这些软件。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中“合理”的界定,体现在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课堂教学顺利推进,能够起良好的教学效应。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接触的知识也丰富起来,简单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文导入环节中,教师运用好多媒体技术,能让课堂教学产生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查阅我国十大名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了解到我国的十大名画,既丰富了课外知识,也激发了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兴趣。在上这门课时,教师出示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照片,在学生的一阵阵感叹声中顺势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整个教学流程,学生都在积极地探究为何张择端能画出如此生动细致的开封汴京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又如,教学《中国美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各种各样的美食图片,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接着再讲解它们的制作过程,随之播放视频。这样,学生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

2.创设情境,顺利推进教学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章的情感。同时,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如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先通过音频的方式,让学生倾听朗读者的朗读;再让学生自由朗读;最后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再读一遍,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妈妈睡了》的教学为例,在讲解完课文后,笔者播放音乐,让学生再次朗读。这样,一股浓浓的母愛之情在学生的朗读中体现出来了。在朗读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的限制,学生对于有些久远的文章不一定能够体会,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其中的内容与情感。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很多学生没有见过火烧云,就只能根据课文的描述进行想象。对此,教师可以收集火烧云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看,并且和自己的想象进行一个对比,加深对火烧云的理解。再如,《海底世界》这篇文章中,孩子们很难理解大海深处的奥妙,要让学生体会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除了激发学生的想象,还可以加入海底世界的一些探索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海里的动物怎么生存、怎么觅食、怎么保护自己等。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自然,而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知识。

3.拓展课外知识

课本上的知识只是小学阅读生涯极小的一部分,要想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还是要以大量的课外阅读为主。当今社会信息量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课外阅读体验。例如,在教学《纸的发明》后,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让学生观看造纸的过程,同时还可以顺势播放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的历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鼓励他们课后寻找更多的资料,加深认识。又如,在教学《昆虫备忘录》后,鼓励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法布尔的《昆虫记》的节选片段,以激发更多的学生在课后阅读这本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如果能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顺利推进课堂教学,又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注:本文系2017年度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7C2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思颖(1994— ),女,壮族,广西防城港人,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识字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整合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