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给“金箍”念念咒

2019-01-08向麟

中国德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走神伦理注意力

最近,浙江一小学让学生头戴“金箍”(脑机接口头环)上课以监控是否走神的新闻燃爆各大媒体,也撩拨社会大众的敏感神经,一时被推至风口浪尖,引发轩然大波,几乎一邊倒的反对之声此起彼伏。有人质疑注意力指数算法的准确性和监测的有效性,有人担心长期使用会影响学生健康发育,有人怀疑高昂售价背后隐藏的利益链问题,还有人指出走神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不应被监视,等等。其实,备受关注和广泛热议的背后反映了人们对于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谨慎态度和伦理关怀。

从伦理视角看,教育是一项道德的事业,尤其是在未成年孩子面前,其伦理负载程度要求更高。这就决定了“金箍”这类“黑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问题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能不能”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伦理层面的“该不该”问题,必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道德反思和伦理审视。就像“金箍”给学生念咒一样,反过来,我们也该给“金箍”行为本身念念伦理方面的“紧箍咒”。

首先,违背教育伦理。教育本身要符合道德,是教育伦理价值取向的根本维度,只有合乎道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道德的人。任何试图用侵害学生身心健康和基本权利的方式或手段来达成目的的教育努力,无论其结果如何,其行为在一开始就走向了道德的对立面,使用“金箍”监控学生就与教育的伦理诉求背道而驰。其一,迫于监控压力,学生的课堂表现可能是伪装的,教学反馈是失真的,有教师称,戴上“金箍”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回答问题时声音也格外洪亮,这容易助长学生形成表演性人格,妨碍其养成表里如一的道德品质,这是虚假的教育;其二,通过“金箍”的实时监控来提高课堂抬头率和参与度,而不是凭借先进的教育理念、鲜活的教育内容、高超的教育艺术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违背常识的教育;其三,教育的对象是有意识、有情感、有思想、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人,而不是机器或小白鼠,过于依赖技术进行精确识别,将有血有肉的孩子及其行为简化为冰冷的数据来追求教育的“精度”,而无视一个个朝气蓬勃、活泼可爱、个性迥异的生命,这是缺乏温度和人性的教育。

其次,损害学生健康。作为应用伦理领域的基本原则,无害原则(也叫善意原则)自然成为任何技术介入教育的首要原则。一切技术应用行为都应严格遵循不伤害学生和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人道主义精神(科技向善),并将此视为权衡预期受益和潜在风险、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基础。让学生戴着“金箍”上课,虽美其名曰帮助孩子集中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成绩,实则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沦为反教育的投射与注脚。一方面,长时间佩戴“金箍”进行脑电波实时监测可能会有生理方面的副作用,尽管生产商出面竭力澄清,头环采用的是脑电图检测技术(EEG),不会对人有任何刺激,亦有教师表示没有产生明显的副作用,但学生反映长时间佩戴后会有头部痛痒、烦躁不安和有束缚感;另一方面,当学生察觉自己的学习状态躲不过“金箍”法眼,又不能防止自己走神时,紧张、恐惧、焦虑、烦恼、压抑之情难免淤积于胸,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学生心灵扭曲,甚至诱发多种心理疾病。究其本质,教育是成“人”的事业,任何妨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技术应用和监控行为,不管这一技术是如何先进,都该受到谴责和制止。

再次,扼杀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思维发散、想象力丰富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教育应该基于并促进这一天性,而不是罔顾甚至扼杀。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而出现走神,是由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属于正常现象和教育常识。使用“金箍”监控学生,杜绝须臾不可离的思想“出轨”和精力分散,追求整齐划一式的全神贯注,是违背人性的,因为人类的特性就在于思想自由、不确定性和独特性。也正由于此,人类才能变得如此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而成为万物之灵。“金箍”看似起到了防止学生走神、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但实际上却抹去了学生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点,浇灭了顿悟、灵光乍现、天马行空这些创新的火种。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凝滞,探索精神日渐式微,聪敏早慧者也可能摆脱不了“泯然众人矣”的悲剧。而且,在“金箍”的监视下,学生不敢有丝毫懈怠和放松,其自由被限制和剥夺,因为这把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掉下来。

最后,破坏亲子关系。使用“金箍”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其时刻绷紧一根弦,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律能力的极度不信任,难免激起学生的抗拒心理和反感情绪。更可怕的是,专注力得分情况除了实时传送到老师电脑上,还会像考试成绩排名一样发至家长群,这可能会滋长一种恶性的竞争文化,破坏亲子关系。因为,在很多家长的思想深处,注意力等同于学习成绩,他们必然对此高度重视,纷纷对孩子念起“紧箍咒”,其后果便是孩子为了不在排行榜中垫底,把教室当战场,视同学为对手,持续不断地刷分。由是观之,即便“金箍”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成绩,充其量也只是应试教育的“帮凶”,而不是所谓的学习利器。当然,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监督是应当和必要的,但这种做法不仅难收家校协同育人之功效,还可能适得其反,破坏亲情。

人、教育、技术三者间的和谐共生是任何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核心要义和终极旨趣,所以“金箍”的教育应用要从伦理维度加以审视和理解,因为并非所有的应用行为都能得到合理辩护和公众认可。令人警醒的是,就像“金箍”中部的LED灯能够可视化呈现学生的注意力一样,任何新技术的教育应用也都需要一组指示灯,以人性温度指引技术精度:在可以应用的范围充分释放其价值(绿灯),在有风险的地带三思而后行(黄灯),在不能应用的禁区不越雷池一步(红灯)。总之,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的良性发展,除了要尽早摘下学生头上的“金箍”外,更重要的是破除我们过于迷信技术的“心中贼”,不让“黑科技”抹黑了教育,伤害了学生!

【向麟,湖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秦 岩

读者热线:010-62003489

投稿邮箱:zgdy_guancha@163.com

猜你喜欢

走神伦理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恭喜你走神了
走神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走神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走神,真的让你不堪一击吗?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