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地区高效稻耳轮作模式

2019-01-08曾先富熊维全李昕竺罗小波王富全

食用菌 2018年1期
关键词:耳片装袋菌袋

曾先富 熊维全 李昕竺 罗小波 王富全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成都温江611130)

成都位于内陆平原地带,是传统的水稻主产区。近年来,由于城市的发展,农业比较效益迅速下降,水稻亩(一亩为667 m2)产值不足1500元,轮作的蔬菜等经济作物产值虽然达到数千元至上万元,但除去生产成本,亩效益仅2000元左右,农户种植粮食和一般经济作物的积极性普遍很低。为了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当地水稻产区广大农户的经济收益,2015年开始,四川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将东北黑木耳栽培模式[1]和浙江丽水黑木耳栽培模式[2]相结合,通过品种筛选、窝口制袋、田间无架排袋、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集成,构建成都地区高效稻耳轮作模式,每亩除出产千斤水稻外,黑木耳产值约3.8万元,纯收入1万元以上,经济效益非常明显。现将该模式总结介绍如下。

1 品种筛选

从国内引进了22个主要黑木耳菌株,通过PDA培养基对峙培养试验、菌丝生长试验和出耳试验,最终筛选出农艺性状好、抗杂性强的品种916(引自浙江庆元)作为稻耳轮作的主栽品种。该品种菌丝生产快、菌丝生长浓密、抗逆性好、产量高(干耳平均单产达到65 g),木耳呈菊花状,朵大、肉厚、筋少(图1)。

图1 黑木耳916田间出耳试验

2 稻耳轮作安排

黑木耳安排在5-6月初制种,7月中旬至8月底制袋,待水稻收获20~30 d后,于9月初至10月中下旬排袋,10月中旬至次年4月底收获。水稻于4月初播种,5月中旬移栽,8月底或9月初收割。水稻选用中熟品种,水稻收割后,田块经晾田、翻耕、开沟作畦,用于排放黑木耳菌袋。

3 黑木耳菌袋制作

3.1 栽培料配制

黑木耳栽培以杂木屑为主要培养料,粗细搭配,其中细木屑(直径1 mm左右)占1/3,粗木屑(直径5 mm左右)占2/3。所有原材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栽培料配方:木屑76%,麸皮10%,玉米粉2%,石灰1%,石膏1%。料含水量控制在55%,即抓一把吸足水的培养料,用手握紧,以指缝间有水痕而不滴水为好。粗木屑最好提前24 h浸泡,捞出沥水后与细木屑以及其它材料一起配制,以便吸水充足,灭菌彻底。

3.2 料包制作

装料袋规格采用折角型规格为16.5 cm×37 cm的聚乙烯袋,采用冲压装袋机进行装袋,单个料棒湿重1.25 kg。装袋后使用窝口机窝口,插上菌棒,倒立在框内,将框尽快移入灶内灭菌。装袋时,应仔细检查袋,有刺破的应及时粘补。采用常压蒸汽灭菌,待袋内温度达到100℃时,保持16~20 h。灭菌完成后,将料包移至预先消毒的接种室内,冷却至30℃以下时,采用接种箱或净化空间接种。接种时,取掉插棒,接入菌种,用灭菌的泡沫封口,移入干净、通风、阴凉的培养室进行培菌管理。

3.3 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料包移入培养室,分层堆叠码放,留足通风走道。气温高于28℃,码放3~4层;气温低于22℃,码放6~8层。培养室保持黑暗,温度控制在25~27℃,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保持环境空气新鲜,每天至少通风一次。接种10 d后进行杂菌检查,及时处理污染袋。经过45 d,培养菌丝满袋,有少量黑色原基形成,表示生理成熟。

4 出耳管理

4.1 菌袋刺孔

用刺孔机在耳袋四周刺100个左右深约1 cm的出耳孔;刺孔后菌包原位堆放,室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每天进行通风,7~10 d,刺耳孔菌丝恢复,可排场出耳。

4.2 稻田准备

选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水源方便、无污染、排水通畅的稻田作为耳场。水稻收获后晒田10~15 d,然后进行翻耕,开沟,耳场四周开好排水沟,沟深30 cm。然后作畦,畦床整平,宽140 cm,畦间留排水兼操作道30 cm,深15 cm,畦长度依据田块而定。畦床用石灰消毒杀虫,然后铺上4针以上遮阳网,透气并防止泥沙溅上耳片影响质量。整个耳场只需畦上铺遮阳网,不建荫棚,也不需要搭架,露天直接排袋,省工省时,黑木耳生长环境更接近于自然。

4.3 田间无架排袋(图2)

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选晴天或多云天气将菌丝满袋且出现耳基的菌袋移至耳场进行直立排袋,袋口向下。每畦排袋6~8行,行距11 cm,袋距6~8 cm,每亩可排10 000袋左右。排袋后,在畦间排放喷水带,每畦一根。喷水带通过田间主管道,连接到带压力的供水塔,以便实现田间半自动化水分管理,节省人工。

4.4 出耳管理

图2 稻田无架排袋法

重点是喷水管理。一般早晚各喷1次,每次10~20 min(分钟)。气温低于10℃可不喷水;10~15℃白天早上适量喷水,晚上不喷水;15~25℃应早晚喷水;气温高于25℃白天不喷水,清晨和晚上喷水。做到气温低时少喷勤喷,气温高白天不喷,晴天刮风早晚多喷,阴天可随时喷水,空气干燥增加喷水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黑木耳形成一个干湿不断交替的生长环境,利于耳片的生长。

5 采收

耳片颜色转浅,由黑变褐、边缘舒展软垂、肉质肥厚、耳根收缩、腹面出现白色孢子粉时,即可采收,采大留小,可用刀割也可用手掰。不能留下残耳,以防杂菌发生。采收前一天停止喷水,采收后清理杂质,停止喷水5~7 d,以利菌丝恢复,第6~8天开始喷细水,使刺孔培养料湿润。待新的耳芽形成后,再继续喷水。一般整个生长期可采收4~5潮,平均每袋产干耳65 g。

6 干制加工

木耳采收后应及时整理,去掉杂质,在遮阳网架台上及时晾晒,耳片朝上,耳根朝下,开始不要翻动,八分干时可以随意翻动。遇连续阴雨天应移至室内,在摊晾架上方用大功率灯泡对空间加热,同时换气排湿,尽快烘干木耳。栽培规模较大的农户或合作社可购置烘干机烘制木耳,前期勿超过40℃,待耳片失水后升温,最高不超过60℃。最好晾晒烘干相结合。木耳干制后装入带内膜的编织袋,在干燥黑暗处保存待售。

7 菌渣处理

5月初黑木耳收获后,用刀片划破菌袋,回收塑料袋,将菌渣翻耕入土,即可灌水插秧。

猜你喜欢

耳片装袋菌袋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板栗的塑料薄膜袋贮藏技术
固定菌袋插杆
含孔边套筒的厚截面复合材料接头耳片强度分析
线上称重器给食品装袋带来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