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教师网络协同教研影响因素研究*
2019-01-08刘佩文
吴 磊 李 环 张 丹 刘佩文 周 鹏
中小学英语教师网络协同教研影响因素研究*
吴 磊 李 环 张 丹 刘佩文 周 鹏[通讯作者]
(华中师范大学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9)
网络协同教研是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整体推进形式不容乐观。探究影响中小学英语教师网络协同教研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常态化、深层次地开展网络协教研活动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基于问卷调查数据,文章首先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法,来探究感知有用性、教学资源、教研交互、自我效能感等预测变量对网络协同教研的影响;其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了城乡中小学英语教师在预测变量上的差异;最后,分别讨论了预测变量对网络协同教研的影响以及城乡中小学英语教师在预测变量上显著差异的原因。
城乡教师;协同教研;英语教学;教研影响
引言
教研活动是确保英语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传统教研活动的地点多以教研室、教研班级与工作室为主,往往只能组织区域内的部分专家、名师对特定的教研主题、教材素材与课程内容开展研讨,容易导致分析问题粗放化、讨论结果片面化以及给出策略理论化,造成教研成效与实际预期目标“脱钩”的现象[1]。网络学习空间协同教研(简称“网络协同教研”)是借助名师工作室、课程社区等网络空间将教师、专家、领导、家长等人员共聚一起,利用公开课评选、主题教研、在线听课、视频互动等教研方式就教学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进行论证与分析的活动。网络协同教研不仅提供资源共享化、场景情景化、工具虚拟化等服务,还提供多样化的教研主题以及形式各异的教研社区互动,共同保障整个教研活动的同步性与持续性。网络协同教研在带来教研变革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诸多技术挑战与心理要求,这些因素制约着网络协同教研的普及与应用。为此,本研究从教研平台与教师心理两方面入手,来探究中小学英语教师网络协同教研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网络协同教研常态化、深层次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
一 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
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研研究主要集中在教研现状、教研支持与教研模式方面:①在教研现状分析方面,现有研究主要利用问卷调查、行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区域[2]、院校[3]以及线上[4]协同教研开展的区域应用状况、院校发展需求以及线上教研特点,同时结合《英语课程标准》规定[5]分析了指导方案与实际应用存在的差距,通过教研课题的申报情况[6]系统窥视整体教研分布状况;②在教研支持方面,有的学者设计了CAI支持的英语说课课件[7]用以支持教研课件与资源的制作,有的学者构建了涵盖研、读、写一体化英语写作教研平台[8]用以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还有的学者开发了教师研修专用服务系统用以支持教研技能与经验共享服务[9];③在教研模式方面,以导学教学模式为核心的重庆教研模式和“合作学习”为主线的美国教研模式开始显现[10],校本教研模式[11]、同课异构模式[12]、博客教研模式[13]逐步得到应用。虽然网络协同教研已经得到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关注与重视,但是网络协同教研的影响因素还有待深入探讨。
针对网络协同教研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本研究通过对G市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问卷调研与实地访谈,着手研究以下两个问题:①教研资源、教研交互、感知有用性以及自我效能感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网络协同教研是否具有影响?②城乡英语教师在教研资源、教研交互、感知有用性以及自我效能感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模型与问卷设计
本研究构建了城乡中小学英语教师网络协同教研的影响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教研资源、教研交互、感知有用性以及自我效能感是网络协同教研的预测变量。整个问卷经历了实践调研、专家函评以及内部预测三个环节,以确保问卷设计的合理性。经过多轮修订与完善,最终拟定了问卷的基本内容:①用户的基本信息,如学校、年级、网络协同教研经历等;②网络协同教研应用情况,重点分析教研资料、在线讨论和协同教研平台的应用频次;③网络协同教研的预测变量,具体如表1所示。问卷回收后,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对问卷选项做归一化处理。
图1 城乡中小学英语教师网络协同教研的影响模型
2 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面向G市不同学段、区域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发放问卷350份,回收286份,回收率为81.7%。经初步筛选后,剔除缺失信息问卷、无效问卷(无网络协同教研经历)共47份,得到239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3.5%。经统计,调研英语教师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本研究主要借助Excel、SPSS 21等工具对调研数据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并采用半开放式访谈法分别对G市5位农村、城市英语教师进行了实地访谈,旨在探究影响协同教研开展的深层次原因。
表1 中小学英语教师网络协同教研影响因素量表设计[14]
表2 调研英语教师分布情况
三 研究数据分析
1 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Alpha判断量表及其构成的信度。DeVellis[15]提出Cronbach’s Alpha值大于0.9时,表示数据一致性高。数据显示,总量表、网络协同教研、预测变量的Cronbach’s Alpha值分别为0.946、0.905、0.918,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是指测量量表所测结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经过多轮修订与完善,问卷的内容具有了良好的适切性与代表性,拥有了一定的内容效果。KMO与Bartlett球体测算结构信度显示:KMO值为0.886,表示变量间适合因子分析;而Bartlett球体检验的零假设不成立,说明该问卷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
2 相关分析
积差相关主要反映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变量间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表明两者变量间的关联性越强。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变量间的相关性,如表3所示。数据显示,教研资源、教研交互、感知有用性以及自我效能感与网络协同教研均为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说明预测变量能够有效解释网络协同教研的变异性。
表1 中小学英语教师网络协同教研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3 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法研究网络协同教研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表4所示。数据显示,仅有教研资源、教研交互以及感知有用性进入回归方程,间接反映出自我效能感对网络协同教研无显著影响。其中,教研资源(B=0.547,β=0.522,P<0.001)、教研交互(B=0.267,β=0.258,P<0.001)与感知有用性(B=0.170,β=0.163,P<0.001)对网络协调教研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此得到标准化回归方程:网络协同教研=0.522×教研资源+0.258×教研交互+0.163×感知有用性。
表2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4 差异分析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探究城乡中小学英语教师在预测变量上的差异,研究结果如表5所示。数据显示,城市英语教师(M=3.4554)对教研资源的应用频次显著高于农村英语教师(M=3.0519);城市英语教师(M=3.2817)的教研交互频次显著高于农村英语教师(M=2.8919);城市英语教师(M=3.4050)的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农村英语教师(M=3.1431);城市英语教师(M=3.7897)的有用性感知高于农村英语教师(M=3.6623),但无显著差异。
表3 城乡中小学英语教师协同教研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四 研究结果讨论
1 教研资源对网络协同教研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发现,教研资源对英语教师的网络协同教研具有显著影响。比如,吴筱萌等[16]发现教学资源和音频视频的应用策略对网络教研使用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陈静勉等[17]认为整合专家、学校与区域的资源能够有效推动教研工作的开展。教研资源作为维系网络协同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血液”,只有高质量、共享的资源才能有效解决教师的备课、教学等问题。英语教师通过网络教研资源直接获得教学资料和间接的教学经验,从而保证课堂教学高质量开展,减轻自身日常教学工作负荷。
2 感知有用性对网络协同教研有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英语教师的感知有用性对网络协同教研有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是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如李毅等[18]发现感知有用性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行为有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Chen等[19]发现教师的微博教学感知有用性影响微博教学的持续应用。本研究的感知有用性是英语教师对网络协同教研中的资源、经验、平台等在线教研的作用感知。英语教师使用名师工作室、课程社区等平台,获取教学、资源、交互等带来的支持与服务,切实感受到网络协同教研在提升教学技能、教学质量上的积极作用。
3 教研交互对网络协同教研有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教研交互对网络协同教研有显著影响。交互是网络活动开展的必备要素,钱瑛等[20]认为用户的感知互动对网络公开课的使用行为有直接影响,汪晓凤[21]认为协作交流能够有效促进个体与知识创生水平的进化,将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有机扩散、嵌入与积累。教研交互是衡量教师有效教研与学习的重要刻度,促进教师理解学习过程[22]。英语教师只有不断与专家、同侪进行互动,才能将网络协同教研的持续应用内化为习惯。英语教师通过积极参与名师工作室、课程社区等平台开设的话题讨论、同步教研、主题教研等活动,可以直接获得专家、学者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4 自我效能感对网络协同教研无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网络协同教研无显著影响。此外,Zhan等[23]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者对数字化系统的持续使用,王耀莹等[24]发现自我效能感影响教师网络培训平台的应用。自我效能感直接反映了英语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的自信力,影响网络协同教研的有序化、常态化应用。G市每年都会组织学校部分教师进行信息化专项培训,英语教师通过培训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积累了网络协同教研经验。所以,英语教师在熟悉教研流程、基本技能与方法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网络协同教研信心。
5 预测变量显著差异的原因分析
结合实地调研与访谈,本研究总结了城乡中小学英语教师在预测变量上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教研资源方面,借助校内教研平台以及全市的云平台,城市英语教师的优质教研资源的供给有了基本保障。而农村英语教师更多是参加“校本教研”,教研资源渠道单一、教研资源类型有待丰富。在教研交互方面,相比农村英语教师,城市英语教师熟练应用名师工作室、课程社区,形成较为稳定的教研共同体;部分城市英语教师创建了网络教研社区,担任网络协同教研的“意见领袖”。城市英语教师还承担着向偏远农村学校输送教学资源与经验的任务,发挥着名师效应。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城市英语教师的教研交互频率较高,在不断的实践中树立了较强的操作信念。另外,城市英语教师较为频繁地应用教研资源,在不断的知识与经验交互中,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应用信念。
五 结论
网络协同教研是整合学科资源、缩小城乡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学科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对G市239名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问卷调研、数据分析,发现教研资源、教研交互以及感知有用性对网络协同教研有显著影响,且城乡英语教师在教研资源、教研交互以及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另外,通过对10名城乡英语教师的实地访谈,进一步探究了城乡英语教师在预测变量上的差异原因。本研究受研究视野、采集样本以及调研区域的影响,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续研究将纳入更多的教研影响因素、面向更全的教师群体、覆盖更广的调研区域,不断强化研究问题的结论,促进网络协同教研的深层次开展与应用。
[1]肖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教研活动——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电化教学,2009,(3):48-52.
[2]张松松,顾云锋,潘艳艳,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研究报告——以南京地方高校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6,(2):70-74.
[3]管春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校本教研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D].成都: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20-30.
[4]王江汉,段长城.在线外语教师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模式——基于iResearch外语学术科研平台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7,(3):85-91.
[5]贾贻东.《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和教研员的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2,(4):9-14.
[6]卢真金,胡晓敏.浙江省2012-2015年教研课题立项情况述评——从内容分析法的角度[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6):103-109.
[7]罗晓杰.多媒体辅助英语“说课”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3,(6):50-52.
[8]陈红.校本大学英语写作教研辅助平台的设计构想及理论基础[J].外语界,2009,(1):78-85.
[9]周辉.基于网络研修平台促进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7,(3):155-156.
[10]刘安海.“导学式教学模式”与“合作学习”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2,(1):61-63.
[11]张雁玲.校本教研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7,(4): 65-68、96.
[12]任庆梅.中小学英语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理论思考[J].基础外语教育,2010,(3):3-7.
[13]杨利成.基于教研组博客的英语听评课教研模式[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3,(3):60-65.
[14]吴磊,吴砥,徐晶晶,等.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中小学教师协同教研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2):53-61.
[15]Devellis R F.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M]. London: Sage, 1991:34-35.
[16]吴筱萌,雍文静,何政权,等.区域网络教研改进教师专业发展公平感的效能研究——以重庆市某区为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5):65-71.
[17]陈静勉,何彪.常态课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教研和培训的调查研究——现状、评价、需求及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J].教育导刊,2016,(8):69-73.
[18]李毅,廖琴,吴思睿,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行为的量化模型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6,(6):97-105.
[19]Chen C P, Lai H M, Ho C Y. Why do teachers continue to use teaching blogs? The roles of perceived voluntariness and habit[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5,82:236-249.
[20]钱瑛.在线学习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化网络环境和学情定位视角[J].现代情报,2015,(3):50-56.
[21]汪晓凤,陈玲,余胜泉.基于实践性知识创生的网络教研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16-22.
[22]魏雪峰.问题解决与认知模拟——以数学问题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179-180.
[23]Zhang Y, Fang Y, Wei K, et al. Promoting the intention of students to continue their participation in e-learning systems[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eople, 2012,(4):356-375.
[24]王耀莹,王凯丽.面向教师教育远程网络培训平台的技术接受扩展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7):96-100、107.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nglish Teachers’ Online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Research
WU Lei LI Huan ZHANG Dan LIU Pei-wen ZHOU Peng[Corresponding Author]
The form of online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CTR)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primary and secondary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but the situation of its overall progress is not optimistic. Exploring the factors of online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regular and in-depth conduction of OCTR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data, this study uses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redictive variables, including perceived usefulness, teaching resources, interactive learning, self-efficacy, on the OCTR. Then, independent-sample T test is used to find the urban-rural English teacher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 predictive variables. Finally, results of the two analysis are further discussed.
urban and rural teacher;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research; English teaching; influence of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research.
G40-057
A
1009—8097(2018)12—0068—06
10.3969/j.issn.1009-8097.2018.12.010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复杂网络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绩效评估研究”(项目编号:15YJC8801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吴磊,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数字化学习,邮箱为ccnustone@yeah.net。
2018年5月21日
编辑: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