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年谱”补遗及其他
2019-01-08潘敏钟
□ 潘敏钟
一、徐悲鸿年谱类编著概述
目前,笔者所见到的徐悲鸿年谱类著作共三部:
1.《徐悲鸿年谱1895-1953》(图1),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3月版,李松编著。它是最早一部有关徐悲鸿年谱的编著,遂成彼时“徐悲鸿研究”最具史料价值的必备参考文献。该编谱框架设置除按“事略”“自述”“有关记述”“美术创作”“著述”“时代背景”六个方面对徐悲鸿事迹进行叙述外,还段落性地把徐悲鸿艺术人生分为七个部分:
(一)“少小也曾锥刺骨,不徒白手走江湖”(1895-1907);(二)“飘零十载,转走千里"(1908-1918);(三)“勿慕时尚,毋甘小就"(1919-1927留学欧洲);(四)“平生飞动意,对此一沉吟”(1928-1937);(五)“遥看群息动,伫立待奔雷”(1938-1945);(六)“师法造化,寻求真理”(1946-1949);(七)“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1949-1953)①
图1 李松编著《徐悲鸿年谱1895-1953》
图2 徐伯阳、金山(王震)合编《徐悲鸿年谱》
图3 王震编著《徐悲鸿年谱长编》
图4 常任侠著《战云纪事》
李松依靠“与徐悲鸿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的记述,由于事隔过久或其它原因,相互间每不免有错讹出入,年谱中尽量根据较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加以订正。遇有难以查核清楚之处,则暂付阙如,俟日后有条件时,再作补充”②之开创精神与严谨学风,令我们后辈肃然起敬。
该谱有着很强的美术史意识,但似乎存在“演义”的色彩,再限于当时公开资料略显苟简,使年谱内容显得得其大略,而徐悲鸿平生事迹之外延伸过多,看看它的目录便可一目了然:
一、中西历对照;二、年谱;三、附录:(一)同时代人物生平年代对照;(二)解放前国统区美术院校;(三)中央美术学院沿革;四、参考文献;五、《悲鸿自述》中译名对照。③
1981年春,编者李松在《序》中言:
年谱侧重记载艺术思想和创作活动,对于生活、交游等,记述较为简略。④
这未免犯编谱大忌。有根有据、实事求是、事无巨细、不站立场、不发评论等才是编谱的规则,而主人公之生活、交游正是编谱的关键一节。编者结尾“希望它对开展徐悲鸿的研究工作,能起到一点垫脚石的作用”,甚是谦虚而自信。然而时过境迁,伴随着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发展的日新月异,国内“徐悲鸿研究”领域亦成绩斐然、硕果累累。有鉴于此,李松在该谱即将杀青之时不无遗憾地《补记》:
这本年谱从脱稿到排出校样,已时隔三载。这期间又经历了不少重要的变迁:首先是1982年8月,廖静文先生《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一书出版,其次是1983年1月31日徐悲鸿纪念馆在首都重建落成、正式开放;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回忆徐悲鸿专辑》,国内外报刊又发表了许多回忆和评论文章,为研究徐悲鸿生平和艺术成就新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相形之下,这册年谱,编纂就显得过于仓促和简略了,由于版面已排定,无法作大的调整补充,只有请读者在检索时,自行参阅了。⑤
2.《徐悲鸿年谱》(图2),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1年6月初版印行,徐伯阳、金山(王震)合编。通过编者在《徐悲鸿年谱长编》“后记”中的叙述,我们可了解其出版发表的曲折经历,也有利于正确认识编者金山(即王震)“走上搜集整理徐先生资料的漫长道路”⑥之严谨的治谱学术态度。
……1983年末完成《徐悲鸿年谱》,1984年被列入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现代中国画家年谱丛书”出版计划。责任编辑茅子良先生与该丛书的主编卢辅圣先生已对徐谱进行审稿。后因该丛书出版计划取消,1985年又被退稿,除支付部分资料费外,卢先生又说:“本谱确有颇多鲜为人知的史料,《朵云》可给你留三万字的版面,望你利用谱中的史料写篇介绍徐先生的长文在《朵云》上发表。”当时我因工作和其他编著较忙,也不想过早地将资料抛出,我未应卢先生之约。
80年代末,徐伯阳先生由香港来函询问我有关徐先生的编著出版情况,当我如实相告后,他说可帮我联系在香港出版。因我指定的香港中华书局和三联书店也积稿较多,短期内也难以出版,他又说台北艺术家出版社的何政广先生也甚推崇徐先生的艺术,亦愿出版拙著徐谱,我即请香港探险家、摄影家李乐诗小姐将徐谱带给伯阳先生。
1991年6月,拙著《徐悲鸿年谱》在台北艺术家出版社出版,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我的笔名金山之上曾出现徐伯阳先生的名字,因此曾引起一些读者的误会,认为拙著为徐氏一家之言,但伯阳先生与拙著并无关系。⑦
王震所说“伯阳先生与拙著并无关系”,可从该年谱只有166字的《序》中得以窥见:
这本《徐悲鸿年谱》,是参考了早自一九一二年,晚自八十年代,前后七十年间的近千种资料整理而成。从开始收集资料至今,共花了三十余年的时间,可算是目前海内外有关徐悲鸿生平的最齐全的第一手资料,并可能纠正以往出版物中的多处错误。
《徐悲鸿年谱》中关于徐悲鸿、蒋碧微和孙多慈之间的感情纠葛,亦做了一些片段式的反映,可作为《蒋碧微回忆录》的补充。⑧
该《序》一是过于简短,迥然不合王震作文风格,不似出于一人之手;二是特别强调了此谱“可作为《蒋碧微回忆录》的补充”,该句有肯定《蒋碧微回忆录》的纪事后再补充完善之意,而实际上该谱恰恰多处修正了蒋氏的不实之处,如果改为“可作为《蒋碧微回忆录》的完善”倒是正确,说明了作《序》者没有了解王震之本意;三是最后这一段文字按编谱逻辑根本不应该出现。由此笔者陋见,“伯阳先生与拙著并无关系”属实。
3.《徐悲鸿年谱长编》(图3)(以下简称《徐谱长编》),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王震编著。关于该书的出版过程,王震在“后记”中叙述:
为纪念徐先生诞辰110周年,上海画报出版社除出版了拙编《徐悲鸿文集》,同时亦要求再版拙著台北版《徐悲鸿年谱》,因当时我向台北提供的是简体字书稿,在出版过程中,因排校人员不识简体字,许多字和词组被排错,……又因该版徐谱成稿于1983年,二十余年来我又查到大批有关徐先生的新资料。故对徐谱需要重编,为与台北版及他人编著的徐谱有别,重编本定名为《徐悲鸿年谱长编》,内容增加颇多。⑨
此谱求真务实,学术严谨,每一处钩稽探索必有来龙去脉,由此纠正了学界许多人云亦云、相互传抄的所谓“公案”,常常一个结论的诞生几乎可成一篇小论文。不过,治谱之格,事无巨细,然终有百密一疏,诚哉永无止境。该书结尾《部分参考书目及篇目》录有关于徐悲鸿生平事迹的林林总总文章、评论及线索等,一直收到《美术报》2005年12月3日郑晓华、王文娟、唐培勇、石莉、白锐、赵雅卓的文章《巨匠风范艺坛楷模——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暨徐悲鸿的艺术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发言纪要》为止,其间也包括常任侠日记,但比该日记更加精确且更有历史价值、出版于1999年9月的常任侠《战云纪事》,2004年9月叶宗镐《傅抱石年谱》等等,却被遗漏,加之2014年孙群豪《陈之佛传》的出版,这就为我们为《徐谱长编》补遗留出了可能。
二、关于常任侠《战云纪事》等
《战云纪事》(图4)(以下简称《战云》)著者常任侠是我国著名东方艺术史与艺术考古学家、诗人,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与徐悲鸿、田汉、郭沫若、傅抱石以及蒋碧微、孙多慈、廖静文等都是极好的朋友。
常任侠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1931年毕业后任中央大学实验学校高中部主任。1935年春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国立艺专、东方语专教授,后又赴印度国际大学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图书馆馆长,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
图5 常任侠致舒新城信札
《战云》1999年9月由海天出版社出版,郭淑芬、沈宁整理,是一本常任侠1937年至1945年间的日记,记录了常任侠自东瀛返回祖国到抗战胜利这一时期坎坷的生活经历和他坚持不懈的治学态度:“1938年2月[1日 星期二 雨止有云],晨寄瀛南一函,寄上海中华舒新城一函。”笔者在中华书局1992年1月版《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书信手迹》第262页找到了该信(图5)。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冒着日寇的轰炸,仍然从事学术研究。日记中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过程,正是基于常任侠的点滴记录,笔者爰不揣浅陋,爬梳其记,钩稽探赜徐悲鸿以及蒋碧微、孙多慈乃至廖静文的生活、交游等等之迹,从而得以开展“徐悲鸿年谱”补遗。
《傅抱石年谱(增订本)》(图6)(以下简称《傅谱(增)》),编著傅抱石女婿叶宗镐(傅益玉丈夫)。
2004年9月,《傅抱石年谱》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为研究者、书画爱好者提供傅抱石先生一生行止的最基本的资料,包括他的艺术创作、史论研究、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及生活状况等等各个方面。”⑩其后,又“经过六年的检证考量,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例如纪事时间之误、重要作品遗漏等等,这些都在本书中一一做了修正与补充”⑪,于是2012年12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傅谱(增)》。
图6 叶宗镐编著《傅抱石年谱(增订本)》
图7 孙群豪著《陈之佛传》
徐悲鸿与傅抱石有着几十年的至交,“1930年7月初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主任徐悲鸿到南昌,下榻江西大旅社。经友人廖兴仁、廖季登叔侄介绍,持作品前往拜访求教,甚得徐氏赏识。这是两人第一次会面。”⑫两人最早的同框合影见于1931年,这为笔者通过傅抱石的艺术活动来发掘徐悲鸿的艺术寻踪又找到了路径。果然,在《傅谱(增)》里我们发现了《徐谱长编》中许多徐悲鸿的未载信息,成了《徐谱长编》的可信补遗。
编著叶宗镐,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江苏油画雕塑院院长,代表作品有雕塑《画家傅抱石》以及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周恩来浮雕等。同时他亦是傅抱石研究领域的首席专家,与傅益玉结婚后一直致力于傅抱石研究,出版编著有《傅抱石美术文集》《傅抱石年谱》《傅抱石研究》等。
《陈之佛传》(图7)(以下简称《陈传》)是目前关于工艺美术家、画家陈之佛(1896-1962)的唯一一部传记。陈之佛,浙江余姚人,1916年毕业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教图案课。1919年4月考入日本文部省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1923年3月毕业回国。受到上海东方艺术专门学校的聘请,任该校教授兼图案科主任,后创办尚美图案馆。陈之佛先后在上海艺术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央大学艺术系、南京大学艺术系任教授。1930年应徐悲鸿邀请,每隔一周去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授课一次。1933年迁居中央大学丹凤街8号宿舍,与徐悲鸿同住一幢楼,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我们从1934年陈之佛与徐悲鸿、潘玉良、吕斯百等教授和学生们在中央大学梅庵前合影(图8),1945年陈之佛、徐悲鸿、傅抱石、黄显之等教授与45届学生合影(图9),1946年陈之佛与徐悲鸿、廖静文、黄君璧、许士祺等在重庆磐溪中国美术学院合影(图10)可见一斑。所以,《陈传》著者孙群豪与陈之佛之女陈修范、女婿李有光合编于书后的“陈之佛生平表”,其中的艺术事迹是可信的,而其中有关徐悲鸿与陈之佛的艺术人生交集,亦为我们补遗徐悲鸿年谱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线索。
三、补遗
“徐悲鸿年谱”补遗:
1930年
7月14日,庚午六月十九日,徐悲鸿回访傅家,与廖兴仁、廖季登叔侄陪同徐悲鸿往游南昌名胜水观音亭及佑民寺,遽遇寺内偏殿储存的弹药发生爆炸,几罹于难。傅抱石在家中备酒为徐悲鸿压惊,并以所凿《徐悲鸿印》铜印一方相赠。徐悲鸿乘兴当场作水墨画《鹅嬉图》回赠,题识云:庚午初夏,薄游南昌,承抱石先生夜治铜印见贻,至深感荷。兹以拙制奉赠,即希晒纳留念。自愧不相抵也。悲鸿。
按:此据徐悲鸿先生文《对泥人张感言》、罗时慧回忆、抱石门人沈飞文及包立民先生、华天雪女士的意见而参照修改。但沈飞文称《鹅嬉图》款题作画年代为“辛未初夏”,疑其有误。“鹅嬉”,有谐音“吾喜”之意。(据《傅谱(增)》225页)
8月,徐悲鸿手书傅抱石,谈关于八大山人画像等作品的保管方法。(据《傅谱(增)》225页)
8月,徐悲鸿邀请陈之佛,每隔一周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授课一次。(据《陈表》270页)
1931年
7月,徐悲鸿到江西庐山,获见蒋介石随侍熊式辉。徐先生再游南昌。(据《傅谱(增)》12页)
□月,徐悲鸿致信熊式辉,信中向熊氏推荐傅抱石,建议由江西省资送傅抱石赴法国留学。时熊氏为第五师师长,并任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兼参谋长,年底又被任命为江西省政府主席。推荐获熊氏支持,拨款大洋一千五百元作为留学费用。(据《傅谱(增)》13页)
□月,得傅抱石治印四方。一、《悲鸿》,金文、白文、水晶方印;二、《未能免俗》,白文、寿山石方印;三、《当其无有文之用》,大篆、朱文藕粉冻石方印;四、《当其无有书之用》,白文、石方印。(据《傅谱(增)》13页)
1932年
7月,傅抱石赴南京来拜,徐为傅介绍外交部、教育部友人办理出国留学手续。(据《傅谱(增)》13页)
9月,初徐悲鸿为傅抱石赴日设宴送行,并请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教授陈之佛作陪,傅、陈从此订交。(据《傅谱(增)》16页)
9月,徐悲鸿作《骏马图》赠熊式辉,表示感谢熊氏拨款大洋一千五百元作为傅抱石留学费用,上题“问汝健足果何用,为觅生刍终日驰”。(据《傅谱(增)》16页)
此图在小报《坦克车》上发表。因熊氏跋足,好事者称“问汝健足果何用”句有讥讽熊氏之嫌,曾引起熊氏不快。
1934年
笔者在查阅民国时期1934年12月18《中央日报》偶然发现:“18-23日,“马万里先生书画展览会”在中央饭店大礼堂举行,徐悲鸿为‘仝启’之一,其他仝启有于右任、吴稚晖、陈树人、张道藩、陈布雷、陈立夫等等。”
1935年
5月10日-14日,在东京银座松坂屋七楼举办“傅抱石氏书画篆刻个展”,徐悲鸿寄去了题词,以表祝贺:“追寻真艺。抱石先生于绘事精进不已,诸名公展览其作于东京,书此志怀。乙亥春尽,悲鸿。”(据《傅谱(增)》39页)
春,作书法条幅“宁静致远,乙亥春尽。悲鸿。”(2018年9月2日安徽省博物馆《文房四宝展》展品,图11)
10月,徐悲鸿推荐傅抱石,任教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为艺术科简任讲师。(据《傅谱(增)》44页)
1938年
6月6日,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发起组织,“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该会在郭沫若主持下,假武汉青年会举行成立大会。会议选举潘天寿、吴茀之、吴作人、傅抱石、黄君璧、陈之佛、吕斯百、徐悲鸿、王临乙、汪日章、常书鸿等43人为常务理事,汪日章为理事长。另推选蔡元培、冯玉祥、张道藩、郭沫若等为名誉理事。会员有一百一十多人。(据《傅谱(增)》58页)
1940年
4月,中华文艺奖助金管理委员会成立。由谷正纲(社会部代表)、老舍(文抗会代表)及张道藩任常务委员。委员有郭沫若、徐悲鸿(二人从未到会)、阳翰笙、李抱忱、林风眠、洪深、曹禺、胡风、马思聪、吴作人等。(据《傅谱(增)》64页)
5月19日,中华美术会理事长张道藩与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汪日章等倡导,中华美术会呈请结束,两会合并为“中华全国美术会”,于重庆“生生花园”举行成立大会。张道藩任理事长,徐悲鸿当选为理事,其他理事有陈之佛、傅抱石、汪日章、吕斯百、黄君璧、秦宣夫、谢稚柳、张书旂、吴作人、潘天寿等;陈树人、蒋复瑰、宗白华等为监事。(据《傅谱》65页)
图8 1934年,陈之佛、徐悲鸿、潘玉良、吕斯百等教授与学生们在中央大学梅庵前合影
图9 1945年,陈之佛、徐悲鸿、傅抱石等教授与45届学生合影
图10 1946年,陈之佛、徐悲鸿、廖静文、黄君璧、许士祺等在重庆磐溪中国美术学院合影
1941年
9月1日,由常任侠、潘菽主编的《学术杂志》在重庆创刊。编委有徐悲鸿、李士豪、商承祚、宗白华、黄国璋、梁希、黄正铭、傅抱石、陈之佛、卢于道。该刊由学术杂志社发行,“为专门性学术性并偏于理论性的刊物”。(据《铁骨》53页)
1942年
6月29日[星期一],晚间,晤常任侠、傅抱石、宗白华,大家与抱石畅谈至夜半,力劝其助之佛接办国立艺专。(据《战云》387页)
7月2日[星期四],与常任侠等畅谈,赠常任侠照相(图12)。(据《战云》387页)
7月19日[星期日],上午,常任侠来见,常任侠言“徐为人坦率,近有流骗刘某林某,日侍其左右,而不自知,亦危矣哉”。(据《战云》389页)
8月11日[星期二],夜与常任侠谈话久,常任侠牙痛不能忍。(据《战云》390页)
8月28日[星期五]晨,常任侠入城。取回装裱徐悲鸿画猫一张。(据《战云》392页)
10月,教育部第三届全国美术展览筹备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张道藩,筹备委员有王世杰、陈树人、林风眠、徐悲鸿、黄君璧、张大千、傅抱石等。傅抱石还被任为审查委员。(据《傅谱(增)》84页)
10月9日,教育部第三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在重庆教育部礼堂举行。林风眠、傅抱石等委员出席会议,傅抱石还兼代徐悲鸿出席。(据《傅谱(增)》83页)
图11 徐悲鸿 宁静致远 纸本 1935年
10月10日,“傅抱石画展”在重庆夫子池励志社开幕(即“王午个展”)。有郭沫若、徐悲鸿、沈尹默诸先生题诗题句之《屈原像》《陶渊明像》等名作均在此次个展中展出。(据《傅谱(增)》85页)
10月16日,重庆《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刊“傅抱石教授画展特辑”,发表徐悲鸿《题抱石云台山图卷》:“好事印痴兼画迷,捕风捉影写云台。若言笔墨精能处,俯仰之间见夏圭。”常任侠发表《徐悲鸿与傅抱石》一文。(据《傅谱(增)》86页)
12月10日[星期四 晴],常任侠下午渡江至中大,持徐悲鸿由青城山携回后赠常任侠之杖访徐悲鸿,不遇。(据《战云》400页)
1943年
4月1日[星期四 微阴],常任侠上午赴磐溪中国美术学院,为廖静文女士转信一封,与悲鸿相谈二小时。(据《战云》415页)
4月15日[星期四],常任侠为廖静文转信,过悲鸿处,即畅谈晚餐。(据《战云》417页)
6月2日[星期三 雨],“……良友克罗多先生间及往事,惭愧答之。戊辰秋七月、湘潭齐璜时同在京华西城之西。”(据《战云》425页)
注:《长编》1943年5月29日刊齐白石叙其平生与《战云纪事》同,此上最后几句《长编》没有,此处补上。另,《长编》与《战云纪事》二者记录日期不同。
6月8日[星期二],下午,与常任侠谈至薄暮,常返校。(据《战云》426页)
6月28日[星期一],上午,常任侠冒雨渡江至徐悲鸿处畅谈,以悲鸿今日生辰也。午郁风亦来。下午作游戏,常任侠六时归校。(据《战云》427页)
9月15日,吕风子、徐悲鸿、陈之佛、傅抱石等在中央图书馆举行联合画展。(据《陈传》277页)
10月17日[星期日],常任侠至文艺社,晤徐悲鸿云,成都友人,颇盼往游(据《战云》446页)
1944年
1月8日,徐悲鸿与吴铁城、余中斯、林风眠、傅抱石、吕斯百、黄君璧、陆丹林、丰子恺、陈树人等在《中央日报》以启事形式推荐介绍蔡光切、徐振中书画展。(据《傅谱(增)》111页)
1月10日[星期一],常任侠渡江来访并留晚餐,其晚间返艺专。(据《战云》461页)
1月19日[星期三 昙天],常任侠、章桐晚间来访问,大家围炉闲话,至十时他们离开。(据《战云》463页)
2月19日[星期六],徐悲鸿所藏吴道子画《八十七神仙图》,前为刘某盗去,今刘复送还,徐赏给三十万元云。(据《战云》469页)
是年晚秋,徐悲鸿为傅抱石1944年10月17日画《丽人行》大幅精品题:此乃声色灵肉之大交响。抱石先生近作愈恣肆奔放,浑茫浩瀚,造景亦变化无极,人物尤文理密察,所谓炉火纯青者非耶?余前尝作画中九友诗咏之云:“门户荆关已尽摧,风云雷雨靖尘埃。问渠那得才如许?魄力都从大胆来。”三十四年晚秋,悲鸿观,因题。
钤印:白文方印悲鸿之印、朱文方印江南布衣。(据《傅谱(增)》133页)
1945年
3月15日[星期四],常任侠作书寄箴予、金兰及徐悲鸿。(据《战云》531页)
7月4日[星期三],徐悲鸿设宴,到宗白华、顾一樵、陈之佛、傅抱石、司徒乔、吕思伯、常任侠、水叔等三四十人,多艺术界人士,谈笑甚欢。(据《战云》536页)
7月5日[星期四],悲鸿五十寿诞,到常任侠、吴麟若、乔大壮、黄君璧等三四十人。傅抱石治印二方为赠,白文方印悲鸿长寿(2.3×2.3cm)、朱文方印悲鸿五十后作(2.3×2.3cm)。(据《傅谱(增)》151页)
8月5日[星期日],常任侠来访,徐悲鸿与之商洽与蒋碧薇离婚条件事宜。画一百张,款一百万,悲鸿已允。(据《战云》543页)
8月6日,收到傅抱石作《仰高山图》(118.0×42.0cm)。画款题:仰高山图(篆书)。民国三十四年七月五日,为悲鸿先生五十大庆,陪都友好于先一日称觞于沙坪坝对江之磐溪中国美术学院。先生握时代,负高艺,倾精力于无限。方之近代,明之白石翁与衡山,清之香光与烟客,其承启之功未足拟也。抱石不才,识先生于滕王阁畔,十数年来,除艺与道外,无它论议。烽火十载,逢先生揽揆之辰,艺运将转,先生之为举世瞻仰者何如也。谨呈此为寿,六月廿九日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山斋并记,新喻傅抱石(行草)。
钤印:白文方印抱石大利、朱文长方印乙酉、朱文方印代山川而言也。(据《傅谱(增)》151页,画藏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8月7日[星期二],晨,常任侠写信寄蒋碧薇,劝其与悲鸿和平解决离婚事件。常任侠访沈钧老,并以此意告之。畅论爱石子、爱化石之癖,因与钧老有同嗜也。(据《战云》543页)
8月15日,日本投降。之后陈之佛虚五十寿辰,徐悲鸿、吕凤子、汪东、柯璜、陈树人、赵少昂、黄君壁、傅抱石、陆洪东、杨仲子、傅猬夫、张安治等画友聚集在沙坪坝“金刚饭店”内,为陈之佛设宴庆贺,并纷纷泼墨挥毫,为寿星献出佳作。(据《陈传》159页)
8月23日[星期四],何毅吾交给常任侠五张徐悲鸿画作,托常代售。(据《战云》547页)
9月9日-16日,“陈树人画展”在重庆江苏同乡会展出,徐悲鸿与傅抱石、陈之佛等联袂参观。(据《傅谱(增)》154页)
9月15日[星期六],晚间与常任侠闲话,谈国际大学生活状况。(据《战云》551页)
9月20日[星期四],旧历中秋,常任侠携二千元酒菜赴磐溪徐悲鸿处赏月。……晚间来聚者五六十人,月下起舞,夜深始散。(据《战云》552页)
1946年
2月6日,蒋碧微女士在重庆江苏同乡会举行所藏近代名人画展,主要展出徐悲鸿作品,另有齐白石、张大千、陈树人、高剑父、吕风子、陈之佛、张书旂、傅抱石等人作品。(据《傅谱(增)》171页)
6月,法国巴黎市立切努斯基博物馆举办“现代中国绘画展览”。由郭有守提供了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林风眠、黄君璧等人的作品,分两期展出。(据《傅谱(增)》175页)
12月12日,在南京香铺营文化会堂举办“徐悲鸿、傅抱石、陈之佛、吕斯百、秦宣夫联合画展”。(据《傅谱(增)》181页)
1947年
3月25日,中华全国美术会发起“首届美术节”画展,在南京成贤街文化会堂开幕。展出徐悲鸿、林风眠、常书鸿、刘海粟、吴作人、吕斯百等人的油画,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吕风子、陈之佛等人的国画。傅抱石主讲《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优秀传统》,报告会主持人为蒋碧微。(据《傅谱(增)》192页)
1949年
5月3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徐悲鸿聘任常任侠为该校教授。(图13)
9月15日,徐悲鸿函复傅抱石:“抱石贤兄惠鉴,昨日(九月十四)弟已将尊函示郭老,并为携去。彼亦告弟收得足下一长函,弟言兄为顾全妻子,情形可谅,但开会未能深谈下去。政协将近,忙碌异常。闻斯百不日来平入‘华大’。弟等粗佳,勿念。敬祝俪祺,夫人、诸郎安善。弟悲鸿、静文顿首。九月十五日。”(据《傅谱(增)》224页)
9月18日,徐悲鸿致信黄显之教授:“显之先生惠鉴:得手教,备悉种切。弟方为抱石兄留心工作,足下先为计及此,非为个人计,实为艺术计也。感服之至!吾侪初来近入现实主义,但写实主义乃弟在当日‘中大’内建立,其它概可谓之投机主义(掩饰形秽,实未尝有主义)。解放后,得足下主持,弟有望矣。他日助教必须限定在校两年,其特殊者(成绩)留校,为之升级。否则必致人满为患。在此,弟即如此办法。此祝艺祺!”夫人及令姐并祈候安,内子随叩,弟悲鸿顿首。九、十八。”(据《傅谱(增)》224页)
11月10日,徐悲鸿函复傅抱石:“抱石先生足下,奉手书,欣知安抵南京。绘事前途,光芒万丈,足下可无疑。特吾人处境今非昔比耳。但极可能有转机之时,较之处在强弩之末,仅免利少数人者,此犹胜于彼耳。此间墨油组人数甚少,亦时会使然。但任职者甚具信心。惟此时言遗产,确谈不上,乃无可如何事。敬祝百益,
夫人、诸郎安善。弟悲鸿顿首。十一月十日。”(据《傅谱(增)》225页,此信傅氏家藏)
四、讨论
《战云》是一部非常有史料价值的反映抗战时期文化名人之间往来的文献遗产,它让我们解决或再证了许多有关徐悲鸿人生事迹的扑朔迷离。
1.关于“徐悲鸿生日”
以前学界包括徐悲鸿后人均认为是1895年7月19日,经王震凿破鸿蒙,考证为阳历1895年6月18日、阴历5月26日。此结论在《徐谱长编》第1-3页和第271-272页有多角度的考证。其中有一证,即1945年7月5日(阴历5月26日)徐悲鸿五十岁生日,这天“徐仲年教授还在当天的《中央日报》上发表了《寿悲鸿五十》一文。这是徐先生出生于阴历五月二十六日的又一证据,查1895年阴历五月二十六日,即是阳历6月18日”⑬。世人都以阳历来查徐悲鸿生日,显得各说一词。其实徐悲鸿是以阴历来过生日的,王震据此查出。这里我们再查这一天《战云》,有记1945年7月4、5日两天徐悲鸿设宴庆祝50岁生日,艺术界人士宗白华、顾一樵、陈之佛、傅抱石、司徒乔、吕思伯、常任侠、吴麟若、乔大壮、黄君璧、水叔等三四十人前来祝寿,大家谈笑甚欢。这两条日记,一是再次证明阴历5月26日为徐悲鸿五十岁生日。二是庆祝活动持续了了7月4、5日两天且场面隆重而欢乐。另,《战云》还提供了另一则铁证:“1943年6月[28日星期一]上午乘车至沙坪坝,过中大访潘菽,即冒雨渡江至徐悲鸿处畅谈,以悲鸿今日生辰也。午郁风亦来。下午作游戏,六时归校。”⑭查1943年6月28日即阴历癸未羊年五月二十六日,这一天徐悲鸿过48岁生日。以笔者之见,常任侠的这三则日记比王震的一大堆弯弯绕考证来得更加直接明了。再,笔者又查阅了《傅谱(增)》,有记:“8月6日,傅抱石作《仰高山图》(118.0×42.0cm)。画款题:民国三十四年七月五日,为悲鸿先生五十大庆,陪都友好于先一日称觞于沙坪坝对江之磐溪中国美术学院。”⑮画款中傅抱石记录了两处与《战云》相吻合之处:一是1945年7月5日(阴历5月26日)徐悲鸿五十大寿,提前一天即7月4日就开始了酒会。
2.关于《八十七神仙图》被盗后的送还时间
徐悲鸿所藏吴道子画《八十七神仙图》被盗之事,美术理论界和坊间都有各种故事版本,大家都知道是帮助徐悲鸿运画的刘汉钧窃去,但该画何时失而复得,没有一个具体的文献记载。《战云》给了我们一个准确的回答:“2月[19日 星期六]徐悲鸿所藏吴道子画八十七神仙图,前为刘某盗去,今刘复送还,徐赏给三十万元云。”这里不但记录了《八十七神仙图》1944年2月19日收回,而且还记载徐悲鸿赏给刘汉钧三十万元,大慈大悲!当天,《徐谱长编》记载“在重庆《中央日报》刊登‘赵少昂画展’启事,介绍赵少昂画展”⑯,图卷失而复得事件漏载。
图12 徐悲鸿赠常任侠照片
3.关于徐悲鸿与蒋碧微离婚条件画一百张、款一百万事宜具体时间、过程
《徐谱长编》记1944年:“9月,再次向蒋碧微提出办离婚手续,并委托沈钧儒律师与蒋谈判。蒋提出瞻养费一百万元,另要徐的一百幅亲笔画”⑰。综合《战云》还原整个过程:1945年8月5日徐悲鸿与常任侠“商洽与蒋碧薇离婚条件事宜。画一百张,款一百万,悲鸿已允”,“8月7日常任侠写信寄蒋碧薇,劝其与悲鸿和平解决离婚事件。访沈钧老,并以此意告之。畅论爱石子、爱化石之癖,因与钧老有同嗜也”。由此可以看出:(1)1945年8月5日这一天徐悲鸿答应了蒋碧微开出的离婚条件;(2)通过那几天徐悲鸿与常任侠频繁的长谈,可以推算出由常任侠出面请大律师沈钧儒来调解徐悲鸿与蒋碧微离婚事宜,应该是他俩合计的结果,并且常任侠为了拉近与沈钧儒的关系,与之畅论同嗜爱石子、爱化石之癖;(3)结合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因此笔者认为《徐谱长编》记录1944年9月该事件应该是1945年发生的事情。
4.徐悲鸿与蒋碧微为什么选择常任侠为离婚斡旋人先看看常任侠与蒋碧微密切的关系:
1939年2月[6日 星期一],得宗白华转来郭有守信云:蒋碧薇约明晚邀请文艺界晚餐,嘱代约舒绣文及英茵。(据《战云》169页)
1939年2月[7日 星期二],晚间赴蒋碧薇招宴,所谓文艺沙龙者。到有郭沫若、宗白华、胡小石、顾树森、彭汉怀、杨仲子、方令孺等人,其后到者有蒋梦麟、郭有守等。又国立编译馆陈可忠亦在坐。夜深始散。(据《战云》170页)
图13 1949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徐悲鸿聘常任侠为该校教授
1939年3月[1日 星期三],晨赴蒋碧薇处,观所藏镜,赝品也。田黄章亦系黄寿山。
(据《战云》173页)
1940年12月[28日 星期六],夜宿晓南处。与徐悲鸿夫人蒋碧薇女士闲话,出绥英照片示之,极赞其美。夜寝不能寐,三时即起。(据《战云》295页)
1942年4月[1日 星期三],寄蒋碧薇函,为绥英求其推荐工作。(据《战云》377页)
1942年4月[5日 星期日 阴霾,风势稍杀,甚寒],晤蒋碧薇,以绥英事面托之。(据《战云》378页)
1942年5月[11日 星期一 雨],下午赴教育学院讲课,晤蒋碧薇云为绥英介绍附中教书工作已成功。雨中撑伞步归。(据《战云》382页)
1942年5月[14日 星期四],……上年与绥英同至教院访蒋碧薇。(据《战云》382页)
1943年2月[22日 星期一]……下午访碧薇,谈至暮,返沙坪坝。(据《战云》409页)
1943年3月[21日 星期日],上午十时,参加蒋梅笙先生公祭。到邵力子等一二百人。梅翁学术,并无独到,但为人极和熙。执教大学四十年,年七十余,死前一周犹上课。弟子显贵者多,老无所养,吾辈教书人,不能不致慨矣。(据《战云》414页)
1943年9月[5日 星期日],晚间至中国文艺社,与蒋碧薇、童桐等闲话,即在其处晚餐。(据《战云》439页)
1944年2月[12日 星期六 晴朗 红日满街],由民国路乘汽车至磁器口教育学院,晤蒋碧薇、颜实甫,在蒋处年餐,餐后观实甫所藏古瓷器。(据《战云》468页)
1945年8月[7日 星期二],晨,作书寄蒋碧薇,劝其与悲鸿和平解决离婚事件。访沈钧老,并以此意告之。畅论爱石子、爱化石之癖,因与钧老有同嗜也。(据《战云》543页)
1945年8月[14日 星期二],下午,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号外发出,此历史大事件,法西斯将永久消灭矣。王蕙芳来,蒋碧薇、傅抱石来。(据《战云》546页)
1945年10月[22日 星期一],晨,老舍来谈,马叔平将扇面写就送来。蒋碧薇来谈。(据《战云》559页)
通过以上几件事件:(1)常任侠受邀蒋碧微招宴;(2)常任侠为蒋碧微鉴镜鉴印石;(3)常任侠给蒋碧微看绥英照片,求蒋碧微为绥英找工作(该事件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蒋碧微有一定的社会人脉),带绥英至教院访蒋碧微;(4)参加蒋碧微之父蒋梅笙先生公祭等等,这些足以表明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在徐蒋离婚事件中,常任侠与徐悲鸿数次长谈、出面请律师、给蒋碧微写信希望和平解决、为徐卖画筹款等等,生动地再现了常徐两人的肝胆相照。
5.常任侠在徐悲鸿与廖静文之间也扮演了信使的角色
徐悲鸿的密友常任侠早在1945年8月5日徐悲鸿与蒋碧微离婚的前两年多时间里,即担任徐悲鸿与廖静文之间的信使:
1943年3月[27日 星期六 微雨],并为玉清、廖静文转信。(据《战云》415页)
1943年4月[1日 星期四 微阴],上午赴磐溪中国美术学院,为廖静文女士转信一封,与悲鸿相谈二小时。(据《战云》415页)
1943年4月[4日 星期日 雨止],上午赴磐溪石家花园中国美术院,徐悲鸿邀午餐,到四五十人,多中大艺术系学生。餐后与华采真、尤玉英、梅健英、吴作人等作游戏,五时始返校。借与廖静文《死敌》一册,《奥古洛夫镇》一册。(据《战云》416页)
1943年4月[15日 星期四],为廖静文转信,过悲鸿处,即畅谈晚餐。(据《战云》417页)
这些史料的发掘,再联系到常任侠与廖静文的合影,可见徐悲鸿、蒋碧微、廖静文都很信赖常任侠,这也是我们通过《战云》补遗“徐悲鸿年谱”的路径保证。
注释:
①李松《徐悲鸿年谱1895-1953》,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3月,第9页。
②李松《徐悲鸿年谱1895-1953》,第11页。
③李松《徐悲鸿年谱1895-1953》,第9页。
④李松《徐悲鸿年谱1895-1953》,第10页。
⑤李松《徐悲鸿年谱1895-1953》,第11页。
⑥王震《徐悲鸿年谱长编》,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12月,第353页。
⑦王震《徐悲鸿年谱长编》,第353页。
⑧徐伯阳、金山(王震)《艺术家丛书——徐悲鸿年谱》,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1年6月初,“序”页。
⑨王震《徐悲鸿年谱长编》,第353页。
⑩叶宗镐《傅抱石年谱(增订本)》,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12月,第3页。
⑪叶宗镐《傅抱石年谱(增订本)》,第3页。
⑫叶宗镐《傅抱石年谱(增订本)》,第11页。
⑬王震《徐悲鸿年谱长编》,第271页。
⑭常任侠《战云纪事》,第264页。
⑮叶宗镐《傅抱石年谱(增订本)》,第151页。
⑯王震《徐悲鸿年谱长编》,第262页。
⑰王震《徐悲鸿年谱长编》,第2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