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症的护理要点分析
2019-01-08张洋
张 洋
(辽宁省沈阳市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糖尿病是临床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的代谢性疾病,患者在发病之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会出现严重的不足,导致患者存在血糖增高的情况,患者的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也会存在有一定的紊乱情况,不利于患者临床的治疗。在临床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偏高,这类患者一般为2型糖尿病[1]。干预过程当中降糖药物使用较为广泛,再加上患者自身相关生理功能的减退等,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患者并发低血糖的情况,那么就会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并发低血糖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此进行调查,并将主要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本研究选择其中并发低血糖症状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3岁,最小年龄为63岁,患者平均年龄为(71.5±8.4)岁。本研究所有患者经临床检验,均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患者年龄均超过60周岁。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都出现了血糖偏低的情况,本研究所有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和批准。
1.2 方法:在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以后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进行糖分的补充,同时为患者进行相关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方法如下: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干预过程当中,需要降低血糖的相关症状,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述,使患者能够明确患者在出现低血糖的时候,存在有心悸情况、盗汗情况、嗜睡和烦躁情况,而且患者存在有面部苍白的症状,意识存在有模糊。对患者进行指导,使患者在出现不良症状时可以选择采用饼干,糖果等进行糖分的补充。如果患者存在有嗜睡和意识障碍较为严重的,需要为患者进行血糖的急查,这可有效的防止低血糖的二次发生。同时对患者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要告知患者家属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监督,患者在外出的时候,家属需要为患者携带适量的糖果或者食物,患者随身可以携带糖尿病小身份证,可以导致患者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昏迷时,为医师的抢救赢得时间[2]。②药物护理:护理人员需要降糖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和用量,告知患者正确使用降糖药物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对于老年患者,禁止使用强效的降糖药物。如果患者在餐前用药的话,用药半小时及以后需要进食,当患者看到饭的时候再服药。患者不能够将用药时间提前或者延后到睡眠之前。胰岛素注射降糖的患者需要形成规律的注射时间,并准确的对于注射剂量进行掌握,尽量的不能在患者运动部位进行注射,可以有效避免患者机体对于胰岛素吸收过快,导致出现血糖症状。需要对患者进行强调,使患者能够遵医嘱服药,患者在服药过程当中不能够私自添加药物使用的剂量,如果患者出现有漏服的情况,不能够随意的补服。③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情况,为患者制定符合科学的饮食计划,要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时候老年患者可以适度的进行加餐,并且防止低血糖情况的发生。如果患者容易在夜间出现低血糖症,需要为患者在睡前适量的进行加餐,防止患者在睡眠期间出现低血糖。患者如果存在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或者是患者的饮食和作息时间不规律,应该督促患者戒烟戒酒,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④运动干预: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指导,使患者能够进行运动,合理的运动可使降糖药物使用量大大减少。这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保证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患者可以在进餐后一个小时进行运动,运动量主要以患者不存在疲劳为限度,并且针对存在有视网膜病变或者存在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鼓励患者加以运动。
1.3 观察指标: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的情况进行观察,同时选择采用自制的量表对于所有患者在护理干预结束之后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并作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所有数据选择IBM SPSS26.0作统计学检验,进行t或卡方检验,组内比较采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研究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前,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2.8±1.3)mmol/L以及(5.2±1.4)mmol/L;护理干预结束以后,患者的这两项指标分别为(7.8±2.3)mmol/L和(10.4±2.7)mmol/L,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选择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评分,满意度评分为(91.6±5.1)分。
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很多并发症情况,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就是低血糖症状,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服用降糖药物或者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血糖稳定性进行控制相对比较困难,很多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都和个人的年龄有关,而且患者年龄越大低血糖的发生概率也就越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于老年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低血糖的情况进行干预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指导。
常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护理过程中,一般是为患者进行血糖的监测和相关的处理,这种方法不能够从多角度入手为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护,需要做好临床护理干预工作,这样容易导致患者的低血糖症状出现在发生,而且为患者的血糖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研究针对于此主要分析在对于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当中出现低血糖患者的对症护理,这一种护理干预措施是护理过程中的主要部分,是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临床病症和相关表现形式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强化护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内容都能够围绕临床患者实际情况来进行。在护理干预过程当中,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认识到并发低血糖症状的相关情况,并且可以做到有目的性的预防。而药物护理干预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低血糖症状的发生率,对患者的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工作,使得低血糖症状能够大大的缓解。每一方面都是围绕着低血糖患者的相关症状所开展,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能够保证患者低血糖症状的缓解。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糖尿病在治疗过程当中并发低血糖的患者,为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改善低血糖症状,能够促进患者维持血糖的稳定,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