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对比分析
2019-01-08白晓梅
白晓梅
(丹东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辽宁 丹东 118000)
静脉溶栓是STEMI早期再灌注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近些年新型溶栓药物的产生,溶栓治疗再通率大大提升,但依然存在心肌灌注不足、血流延迟、再灌注失败等局限性,严重者甚至出现梗死相关动脉再梗死及再闭塞。因此,如何选择更为高效的溶栓药物种,以减少出血风险,提高溶栓效果,仍是当前再灌注治疗研究的重点[1]。笔者旨在对比分析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STEMI静脉溶栓治疗药物种类的选择提供临床实践指导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62例STEMI患者分到观察组(n=82例)和对照组(n=8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0~80岁,平均(59.92±3.31)岁;梗死部位:前壁/广泛前壁50例,下壁+右室20例,其他1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0~80岁,平均(59.90±3.35)岁;梗死部位:前壁/广泛前壁46例,下壁+右室18例,其他16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均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前即刻予以氯吡格雷首剂300 mg、阿司匹林首剂300 mg嚼服,以后予以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出院后长期予以阿司匹林维持治疗,同时至少予以氯吡格雷维持30 d以上。
两组患者均予以低分子肝素钙 5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续使用1周,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止痛、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国药准字H32023290,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150万U加至100 mL 生理盐水中,于30 min内静滴。观察组患者予以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瑞替普酶(国药准字S20030095,爱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 MU加至10 mL注射用水中,静注,注射时间应超过2 min,第1次静注30 min后再继续重复注射1次。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溶栓后120 min内临床再通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30 d内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再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检验方法,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作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检验方法,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溶栓后120 min内临床再通率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溶栓后120 min内临床再通率分别为91.46%(75/82)、71.25%(57/80),两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30 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30 d内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1.22%(1/82)、6.25%(5/80);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2.43%(2/82)、10.00%(8/80);再梗发生率分别为1.22%(1/82)、6.25%(5/80);两组比较,均有P<0.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溶栓后120 min内临床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0 d内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再梗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瑞替普酶为第3代溶栓药物,属于重组纤溶酶原激变异体,具有纤维蛋白的特异性,可与血栓表面上的纤维蛋白进行选择性结合,结合后形成t-PA纤维蛋白复合物,t-PA纤维蛋白复合物具有较高的纤维酶原亲和力,其可使血栓部位活性缺失的纤溶酶原激活成为纤溶酶,从而在短时间溶解血栓[2]。此外,瑞替普酶对全身血液循环中纤溶酶原的亲和力比较小,因此几乎不会对全身血液循环纤溶系统产生影响,有效减少了全身纤溶亢进及出血的发生。此外,瑞替普酶的血浆半衰期更长,在药代学和药理学原理方面均明显优于第1代溶栓药尿激酶[3]。
综上所述,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施以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再通率,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