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的“龙头” 成员的“靠山”
—— 记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南珍水果专业合作社

2019-01-08张兆康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年5期
关键词:特产品龙头竹笋

■ 文 / 张兆康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南珍水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6月,是一家集竹笋、杨梅和柑橘等林特产品生产、收购、储藏保鲜和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农民合作社。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合作社经营规模迅速扩大,核心基地面积1050亩,成员从最初的8户发展到如今的102户,2017年经营收入达419万元,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宁波市农业标准示范区”等。南珍水果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服务的“龙头”、成员的“靠山”。

紧紧抓住“三大引进”,千方百计提升科技含量。合作社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施。2017年,引进兼具水果和药用功能性植物华东覆盆子。项目实施后,年增收10.27万元,增收幅度15.8%。合作社将建立1公顷核心示范基地,开辟一个采摘休闲的新去处。争取到财政项目资金25万元,实施竹笋精品园建设。计划在3公顷杨梅核心基地推广防虫网室,运用这项技术,在杨梅的果实成熟过程中实现不用农药,确保果实质量安全,改善果实品质。据初步试验,防虫网室栽培的杨梅果实产地售价比常规的同档果至少提高30元/公斤。

紧紧围绕技术培训,矢志不渝提升产出效益。合作社建立林特栽培技术培训体系,每年安排专家学者前来讲课。2018年请林特专家为成员讲授一竹三笋,在培训班上,老师与竹笋种植户共同就竹笋幼林抚育、成林施肥、竹鞭管理、钩梢覆盖、松土除草、夏季水分管理等重点问题和关键技术展开热烈探讨,为竹笋培育过程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竹笋产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合作社还邀请全体成员到象山观看象山红柑橘的生产,使成员开了眼界,充分认识到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在杨梅种植上,全体成员推行中耕除草、适时修剪,重视疏花、少量疏果以及科学施肥为主要内容的高效生态栽培技术,2018年杨梅销售价格达22.6元/斤,户均收入5.4万元。

着力组建便捷的营销网络,想方设法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南珍水果专业合作社最大的优势在于开设网站,广结朋友,形成便捷而又优价收购的营销服务体系。合作社不仅大量收购成员的毛笋,而且收购价格高。毛笋收购前期市场价格一般为0.8元/斤,而合作社定价0.9元/斤,后期市场价格只有0.4元/斤的时候,合作社定价0.7元/斤,始终高于市场0.1元/斤以上,2018年合计销售数量51.4万公斤,为成员增加收入16.46万元。成员徐忠华、徐国堂高兴地告诉笔者:“加入合作社是个福音,显著提高了我们的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合作社注重做好田间生产记录,规范投入品使用,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做到检测合格的产品才准出基地,不合格产品退回或就地销毁,把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口,大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抓住品牌和组织管理的关键,坚持不懈提升合作社影响力和美誉度。品牌是合作社的灵魂和生命,也是合作社综合竞争力的反映。合作社成立之初就把提高果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作为重点,注册了“南珍”商标,并通过了无公害竹笋产品认证,竹笋、杨梅等林特产品成了当地的抢手货。同时为全力以赴做好合作社的组织工作,对合作社核心成员进行明确分工。理事长负责整体调度和各项工作的进度把握,同时安排专人负责种植技术、林农培训、基地拓展、市场营销、后勤协调与对外联络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吸纳有多年竹笋、杨梅栽培和管理经验的种植大户参与管理工作,以此带动周围林农318户,采用“农户+合作社+超市”的组织化产销模式,进一步扩大了林特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特产品龙头竹笋
坚持科技引领 强化龙头带动
吕梁创业致富带头人农特产品 走进山西扶贫产品“五进”对接承销展会
昂起产业扶贫的“龙头”
山西面向机关、医院等 推介“扶贫”农特产品
山西面向机关、医院等 推介“扶贫”农特产品
竹笋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竹笋
竹笋见到阳光啦
精心打造地方台的“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