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兴柱:一位“农民工匠”的科研之路

2019-01-08刘华彬康晨远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年7期
关键词:销售商播种机农技

■ 文 / 本刊记者 刘华彬 康晨远

家住安徽省来安县施官镇张储村的贾兴柱,是远近闻名的传奇人物。他初中肄业就外出打工,却因一段小小的人生插曲,实现了农民工向“农民工匠”的华丽转身。

2009年,贾兴柱来到姐姐家农场帮忙料理农机。2010年,农场花1万多元购买了2台播种机。使用不久,贾兴柱发现播种机存在严重的漏种问题,并且播种不够精准。于是,贾兴柱拨通电话和销售商理论,销售商不阴不阳地说:“现在就这技术水平,我卖了几千台机器,人家都能用,就你鸡蛋里挑骨头,有能耐你自己造啊!”“造就造!”气愤之下,贾兴柱撂下了狠话。

贾兴柱当即与几个机械修理师商量,大胆地提出了改良播种机的想法。一个初中没有毕业的庄稼汉要改良播种机,无异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大家都对此嗤之以鼻。面对嘲笑,倔强的贾兴柱选择了坚持。为了专心搞好科研攻关,2012年,他投入90万元领办了苏皖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一边组织合作社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一边学习农机知识,创新研改农机装备,遇到难题时虚心向农技专家求教。

一是升级改造老旧农机。贾兴柱将农村换代的联合收割机,升级改造成旋耕、播种、施肥、开沟等多功能一体机,2017年—2018年共为农机户改装54台,为农机户节省购置新机投入243万元。

二是研发新型播种机。贾兴柱将播种机反复拆卸组装,研究其结构原理,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地形,有针对性地查找问题,不断试验改进。经过数千次失败和反复试验,2014年,他的新一代播种机横空出世。贾兴柱将播种机传动方式改为软轴传动和卫星精准定位系统传动,将播种精准度误差率降低至3%以内;在播种机种肥箱内加装过滤网及报警探头,杜绝了漏播现象;研发播种机与拖拉机的动力离合系统,实现了动力即离即合,避免了田块两头重复播种现象。在当地农技部门的协助下,贾兴柱的播种机成功申报了精控播种,滤网、报警器,软轴传动3项国家专利。

三是研发电动遥控轨道运秧车。2018年贾兴柱开始研发电动遥控轨道运秧车,2019年投产使用。运秧车自重42公斤,运行速度100米/分钟,载重250公斤(约载50个育秧盘),有自动避障功能,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大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获得了农机户的一致好评。

目前,合作社成员达80多户,年作业面积9万余亩。同时,合作社汇聚了一批农机精英,先后研发了微波烘干机等近10款新机器,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

猜你喜欢

销售商播种机农技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基于PLC技术的播种机电气自动化技术探究
大蒜播种机让蒜农挺直了腰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仓库容量有限条件下桂林米粉的生产销售存贮研究
更换部件隐瞒不告 虽未欺诈仍需赔偿
免耕播种机使用性能的研究
播种机使用维修及用后保养的注意事项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
以销售商为主导进行资源整合的冷链物流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