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DR胸片与传统X线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2019-01-08姜国良
姜国良
(湖北省鄂州市优抚市医院,湖北 鄂州 436000)
肋骨骨折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遇到交通事故、意外事故、车祸与工伤等,近些年来我国肋骨骨折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患者患病时大多会伴随有肺不张、肺挫伤、液气胸疼痛与血胸等病症[1],有些患者还有可能会合并有程度不一的呼吸系统紊乱或复合伤,如果患者不可以在最佳时机接受治疗,则很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所以肋骨骨折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诊断,从而尽快接受治疗。本次研究中对30例肋骨骨折患者采用DR胸片诊断,下文将具体叙述研究内容与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这个时间段中随意选取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借助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中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龄32~67岁,年龄均值为(45.38±2.15)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33~68岁,年龄均值为(46.28±2.34)岁。对比以上两组患者基础数据,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诊断时主要运用传统X线诊断,所使用的诊断仪为传统医用X线诊断机,患者在诊断时保持仰卧位,然后再对骨折部位开展X线诊断,将所得到的数据在观光灯下进行认真读片,最终完成诊断。研究组患者在诊断时主要采用DR胸片,采取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贝斯达BTR-X640),提前将系统相关数值调整好,将患者的受伤部位肋骨切线和正常胸部正位作为具体诊断部位,在进行诊断时先有效标记患者受伤部位的肋骨线,然后确定DR胸片拍摄部位为切线的中心,在进行胸部正位DR胸片的拍摄时,让患者在胸片正前面进行站立,医师按照自身情况来进行前后位或后前位的合理调节,最终顺利完成DR胸片的拍摄。拍摄完成后充分利用PACS系统来对采集到的数据实施显示与读片。
1.3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中需要对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取得的全部数据都在SPSS21.0软件中实施处理分析,计数数据的呈现借助百分数,运用卡方实施测定,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P<0.05,说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76.67%(23/30),χ2=8.659,P=0.000。研究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3 讨 论
人体的肋骨数量为12对,存在于人体的胸部二者当中,和腰椎以及胸骨紧密连接,肋骨作为一种骨骼类型,其在人体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患者常因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影响而患病。当患者出现肋骨骨折之后,其会出现呼吸动度受到限制、局部疼痛、胸腔负压明显增加等病症[2]。为了可以让患者在最佳时期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需要对患者及早诊断并观察受伤部位的情况,因此选取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对于肋骨骨折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临床上常用的肋骨骨折诊断方式有传统X线与DR胸片等。传统X线的临床使用时间比较久,技术相对成熟,但这种诊断方式往往需要比较多的冲洗与拍片时间,且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诊断中很难发现患者骨折的隐匿情况[3],导致患者的治疗遭到延误。近些年医疗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同时X线诊断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DR胸片本质上也是一种X线诊断,在肋骨骨折的诊断过程中有效运用DR胸片,可以直接运用数字化影响来对研究数据实施成像处理,在利用X线拍摄的时候,也能够利用相关的设备来直接读取拍摄图像。而且医师能够在患者拍摄的时候,能够按照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开展适当的调整,所得到的图像具有比较高的对比度,图像层次相对丰富,能够得到更加清晰的拍摄图像,可以得到更高的诊断准确性[4]。
综合上文陈述内容可住,研究组患者采用DR胸片诊断,对照组采用传统X线诊断,观察结果数据可发现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比对照组高,这可以充分验证DR胸片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传统X线。因此临床肋骨骨折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充分利用DR胸片,能够取得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可有效防止出现漏诊的情况,可以为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能够在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运用,提升对该部分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