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思考

2019-01-07韦春莲

赢未来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韦春莲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已经成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方式。当下,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在积极研究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策略,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具体分析,希望能为各位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思考和练习兴趣,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因此,情境教学法是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首选。

一 情境教学法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小学阶段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也是教师创新教学课堂的方式之一。有效教学情境的设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它属于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既是为了顺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也是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根本。利用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是小学时代教育的创新的新策略,它对于增强可以学习的针对性,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练习课堂具有特殊价值。

二 以情境教学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思考

(一)利用故事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多的小学生对于死板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感到十分的无趣乏味,甚至是完全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对故事的喜好进行“故事引用式”教学,借助于故事背后的特殊背景来有效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体积与容积》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拿出五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视频。这时,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了水?”。学生怀着好奇心,跟随问题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视频故事的观看很直观的认识到石子的压力将水抬高,也就是说石子的体积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水位被挤出来了。这样的故事情节带入学生进入体积的学习,在基础上,教师再根据“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变得更高。

(二)利用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游戏活动在小学阶段教学的应用逐渐被重视,他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收益可谓是惊喜、出其不意。小学生往往对于游戏活动几乎没有免疫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把游戏带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通过游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建设上,可以促进开放性课堂的建设,使得沉闷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幽默。

例如:对于四则运算顺序的学习,很多的学生可能完全摸不出头绪,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效果上往往实现不了应有的效果,甚至使得学生对新知识丧失新鲜感。因此,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应用,可能会得到出其不意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在练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24点”游戏教学,教师准备一副扑克牌(去除大小王),让学生从中任意抽取4张,再由另一名学生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其中J、Q、K分别表示11、12、13。如抽到黑桃7,黑桃3,梅花3,梅花7,运用算式7×(3+3÷7)=24就凑成了24,反反复复的游戏活动就能使得学生对于四则运算混合应用掌握熟练。在此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而且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本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了主流的教学理念之一,当下,教师需秉持该理念指导,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合理的利用教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学习,继而获得知识,而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策略,正确的发挥引导和启发作用。

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拆解时,在知识内容上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学生对很多的复杂图形难以想象和观察,甚至是完全不知道如何拆分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借助于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进行拆分演示?”这时学生肯定就会想到一些萝卜、地瓜等可以切割的东西,学生利用这些东西做出一样的二维多边形模具,然后对模具进行切割,让学生面对面的进行实物观察,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教学问题进行学习,既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到复杂图形的分割,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是数学练习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证能力和实践精神的重要条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学生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融入实际生活,教师让学生拓展的计算一下窗帘的布料使用面积,桌布的面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窗帘、桌布要稍微大一点)。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不仅能继续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奇妙应用,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四)融入思维导图,优化归纳梳理过程

归纳梳理的过程就是学生优化和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的学習效率和学习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应用好情景教学的基础上必须要融入思维工具帮助学生归纳梳理知识。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简单而实用,对于简单的小学数学知识来说,一两张思维导图就能完整的构建知识结构。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思维导图是一张实实在在存在的图,学生能看到能摸到,更能修改,这要比他们纯粹的想象要好得多。因此,在基于知识结构的结构化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的最好方式。

比如在教学负数为例。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大致包括负数的概念和定义、负数的特点、负数与整数的区分、负数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应用以及简单的负数练习题。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所学的这些内容具有明显的层级性,这和思维导图“由点到面”的知识构建方式完全契合。因此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负数的概念和定义”为起点引出负数的所有知识点,同时在以情景教学法导入相关练习题的同时也利用思维导图串联所有的学习内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最后的练习题部分,教师需要做一张新的思维导图,专门讲一讲负数的计算方法,并以数轴进行解释说明。如此,学生用两张简单的思维导图就把小数知识的理解应用全部囊括,学习难度自然大幅度降低,学习积极性自然大幅度提升。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在故事、游戏、生活化方式下展开,并通过思维导图简化学生的思考过程,依据学生的个性与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创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才能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上述分析虽然只是笔者的个人浅见,但仍希望各位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据此继续探究更多更好的数学练习课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剑梅. 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 新课程(上), 2019(1):333-334.

[2]英格.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 新课程·上旬, 2016(10):123-124.

[3]赵玉荣. 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研究[J]. 科学中国人, 2015(7Z):292-293.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