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回归天然
2019-01-07周玲
周玲
摘 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新春伊始,面对《公告》文件,作为家长兼教育者,我们认为,只有从顶层到基层将规范管理真正落实到细节,素质教育方可完美实现,措施如下:高端设计,上善若水;地方治理,水到渠成;家校合力,成城断金;教育真谛,金玉其质。
关键词:《公告》;教育;规范管理
一年之計在于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借着新春的暖风,春风化雨,水润万物。2018年春季开学之际,我国最高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简称《公告》)让身兼高校教育者及学龄儿童家长的吾辈嗅到了自上而下、扑面而来的“春风”的气息:国家行政层面(上善若水)—地方行政层面(水到渠成)—民众层面,家校合力(成城断金)—学生层面,质如金玉(金玉其质)。
一 高端设计:上善若水
《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先秦道家思想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公告》中对于“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各类竞赛等”活动,要求依法严控严审,原则上不得举办,即使经批准组织的此类活动,也要坚持“公益”性和“自愿”原则,要求合乎教育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作为国家教育最高行政部门发布的《公告》,其主旨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规范基础教育管理,切实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和家长“减负”,从而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还孩子们一个天然纯净的成长空间。
二 地方治理:水到渠成
宋代苏轼《与章子厚书》:“……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亦必自有处置。”“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从哲学视角看,水到渠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需要主观能动性的付出。万事开头难,做好基层教育工作,为学生和家长谋便利,要有打开局面的魄力和勇气。许多工作推进之初或多或少总会遇到各种阻碍。《公告》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中小学校的管理和指导”,严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各类违规“竞赛等”活动,严禁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与“等级评定、选拔考试、学科竞赛等”挂钩,不得承认此类活动的成绩或结果,即使是经审批的活动的获奖结果,也仅仅视为荣誉,不得作为招生入学的依据来评判学生。因此,中小学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下,逐渐适应不以“证书”多少论优劣,一视同仁地对待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者,不再戴“有色眼镜”看待来自不同经济收入或教育背景家庭的学生们。久而久之,孩子们便共享同一片湛蓝的天空,顺其自然地茁壮成长,不再为有“加分项”的各类“等级证书”而被迫四处奔忙拼搏。在“天然去雕饰”的教育环境中,孩子们可以有时间和空间去广泛阅读,充分发挥其天赋聪明和才智,自由发挥其天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再被“专才”集训模式而扼杀其本真的天性。如此可验证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 家校合力:成城断金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即“成城断金”。中小学生接受的教育主要源自家庭教育和基础学校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是学生的继续再教育。家庭教育给予孩子的更多是生活、行为习惯和基本品德教育,学校教育给予学生的更多是知识、能力教育和美育教育。学校和家庭要积极配合,协调互联,方能促进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三字经》曰:“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说明家长和教师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责任及其重要作用。
《礼记·大学》:“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上言“家”指“家天下”的古代社会,强调“国君”的德行影响民众的德行风尚。此处借来用在当下社会,指一个个家庭。每个国家都是由一个个家庭细胞组成的。如果每个家庭都讲究仁爱,那么整个国家也就会讲究仁爱,也就不难实现《爱的奉献》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白虎通·三教》:“上行下效。”父母怎样做,孩子就跟着怎样做。家长的知识素养、品德修养、行为方式、人生态度对孩童有着直接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育儿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孩子对家庭教育的需求。上文所言,没有先学会如何养儿育女才嫁出的母亲。正说明:父母应该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如《礼记·学记》“教学相长”的道理一样。
学龄童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接受学校统一规划的系统教育。然而学校教育永远不能取代家庭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要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家校合力,众志成城,家校同心,其利断金。
四 教育真谛:金玉其质
《礼记·学记》:“……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自古至今,一直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即“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都要学会学习,养成主动的、不断探索的、自我更新的、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即“欲成才,先成人。”又如《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由此可见,古人早就强调“做人”应先于“做事”。教育的基础先从教“如何做人”开始。“德才兼备”是教育的理想目标,兼及“成人”与“成才”的完美实现。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每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返璞归真”更加可贵。《公告》“规范管理”的要求、精神和“减负”行动指向,切实涉及到每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切身利益和自由选择,如沐春风的感觉一定会让身单力薄、羽翼未丰的孩童们绽放春花般的笑颜。回归天然,金玉其质,大概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尚仁.道家、道教的文化地位及其精髓[J]. 岭南学刊.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