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对新生儿窒息所致多脏器损伤患儿的影响
2019-01-07申艳泉
申艳泉
(广西省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门急诊,广西 桂林 541001)
新生儿窒息主要是指产前和产时或产后等阶段中多出现的各种病因,使得胎儿缺氧情况造成胎儿出现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呼吸障碍和循环障碍等情况,胎儿出生后1 min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或者不能进行规律性性呼吸,以低氧血症和酸中毒作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在胎儿出现的窒息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就会造成新生儿出现伤残情况或者死亡的情况[1-2]。小剂量多巴胺能够有效对血管进行扩张,并且对其组织灌注状态加以有效改善,多巴酚丁胺的正性肌力作用明显要比多巴胺更加显著,在两者结合的情况下,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加以治疗之后,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3]。本次对12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研究和分析小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对新生儿窒息所致多脏器损伤患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治疗的新生儿窒息患儿共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患儿60例,其中包含早产儿和足月儿等,患儿出生时的体质量为(3 050±331)g,患儿的胎龄显示为(37.6±2.2)周,这些患儿具有不同程度围生期窒息史。X线检查的情况,部分胎儿包含着胃和肠管扩张以及积气症状。两组患儿的脑损伤程度和心音变化及胃肠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先在经过复苏术有效处理之后,对两组患儿呼吸道加以清理,并且进行有效吸氧和及时纠正酸中毒处理,使得患儿电解质平衡得以有效维持,在心肌酶谱出现升高情况时候的患者需要实施能量合剂和维生素C营养心肌等方式对患儿加以治疗实施。研究组患儿在对比组治疗的基础上行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加入10%葡萄糖液中融合之后用药治疗,使用微量输注泵得方式,<5 μg/(kg·min),疗程为3 d,如有循环障碍患者需要增加到5 d。
1.3 疗效判断标准[4]显效:对患儿进行3~5 d的治疗之后,患儿的精神和外界反应显示正常,并且患儿的呕吐和腹胀等现象都具有比较明显缓解的情况,患儿的肠鸣音得以有效恢复,患儿的胃肠出血情况得以控制,并且患儿的原始反射恢复,患儿的肝肾功能恢复正常。有效:在对患儿进行3~5 d的治疗之后,患儿的精神状况和对外界的反应等情况都出现比较明显好转,患儿的呕吐和腹胀情况都具有比较明显好转,患儿的肠鸣音恢复,吸吮力稍弱,患儿的肝肾功能等方面也具有明显好转。无效:在对患者进行3~5 d的治疗之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并不显著,患儿的血心肌酶谱和肝肾功能等方面的好转并不显著。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4%,对比组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都出现下降趋势,研究组患儿的下降程度明显要比对比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小剂量多巴胺能够有效促使多巴胺受体兴奋,对人体内脏血管具有选择性扩张的作用,能有效增加患儿血流灌注,促使患儿的微血管痉挛情况得到有效缓解,使得患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情况得以阻断[5-6]。并且能对UI患儿肺出血的情况加以有效预防,将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在进行用药的时候,能作用于患儿的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促使心输出量增加的机制主要是在正性肌力作用及其微弱的血管扩张等方面作用实现的,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对患儿的动脉血压造成比较明显的波动情况,其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效发现其正性肌力作用要比多巴胺强,但单独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在进行内脏血管扩张的时候,其作用相对比较差[7-8]。因此,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联合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有效促使患儿的心肌收缩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且不断促使患儿的心输出量得以提高,促使其中单一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小剂量多巴胺能够有效对血管进行扩张,并且对其组织灌注状态加以有效改善,多巴酚丁胺的正性肌力作用明显要比多巴胺更加显著,在两者结合的情况下,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加以治疗之后,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表2 两组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对比
综上所述,小剂量使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对新生儿窒息所致的多种重要脏器的损害情况治疗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其损害的程度,并且加以有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