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理脾和胃汤联合针灸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
2019-01-07侯泽辉于洪燕甘文昌江志鹏
侯泽辉 于洪燕 甘文昌 刘 伟 江志鹏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一种胃动力紊乱综合疾病,通常发生于腹部手术后,发生率可高达25%[1]。PGS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部恶心、呕吐、饱胀不适等,一旦发病将对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西医治疗以胃肠道持续减压、服用胃动力药物等为主,效果不甚理想[3]。中医将PGS归纳于“胃胀、痞满”等疾病中,手术后脾胃受损,气机失调,引起胃气上逆,胃部是病位所在,而肝脾均与其有关。因此,本研究拟采用调肝理脾和胃汤联合针灸治疗PGS,旨在探讨中医疗法对PGS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医院收治PGS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7~65岁,平均(43.28±4.47)岁;病程3~8 d,平均(4.88±0.52)d;肿瘤患者卡氏评分(KPS)40~70分,平均(61.22±6.39)分。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8~65岁,平均(43.45±4.51)岁;病程3~10 d,平均(5.03±0.52)d;KPS 40~70分,平均(61.36±6.44)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比(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4]①患者有消化道肿瘤手术史;②临床表现为恶心、腹痛等;③胃引流量超过800 mL/d;④经过影像学检测无机械性梗阻;⑤无影响平滑肌收缩药物服用史;⑥未出现显著水电解质及酸解平衡;⑦不合并导致胃瘫基础疾病。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5]对痞满的肝胃不和夹瘀型诊断标准:脘腹痞闷,心烦神惫,胸胁胀满,大便不爽,呕恶嗳气,舌淡红且舌下脉络呈青紫,舌苔薄白,脉象弦细或涩。
1.3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术后出现胃排空功能障碍并符合上述中西医PGS诊断标准者;②年龄超过18岁;③家属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并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严重基础疾病;②心肺、肝肾等功能不全者;③患者试验期间未配合随机入组;④未服从要求者;⑤依从性差或无法按医嘱并配合治疗者;⑥对所用药物过敏者;⑦精神疾病者;⑧合并抑郁等其他影响睡眠质量疾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支持治疗,进食前0.5 h服用多潘立酮(国药准字H10910003,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0 mg),10 毫克/次,3次/d,服用4周;同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调肝理脾和胃方。汤方:柴胡、茯苓、白芍各15 g,砂仁、厚朴、法夏、枳实各9 g,陈皮、甘草各6 g,煎煮至300 mL,分3次服用,1剂/天,服用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辅助治疗,晚上进食后在患者中冲穴点刺出血;进食前1 h在患者阳白穴上1寸、期门穴平刺0.5寸,胃脘下俞及肝俞向外斜刺1.5寸,足三里直刺1.5寸,中脘穴1寸,得气后停留30 min;睡前2 h采用小艾柱隔姜灸中脘穴、膻中穴,持续10~15 min,在百会穴进行30 min热敏灸;上述治疗1次/天,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估。治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以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超过30%,主要症状好转;无效:中医证候积分不超过30%,主要症状无显著改善;R有效=(n治愈+n好转)/n总×100%。②采用胃瘫症状严重指数(GCS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GS严重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③通过X线钡餐造影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胃全排空时间,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试剂盒购于武汉默沙克生物有限公司。④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试剂盒购于上海酶联生物公司。⑤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⑥统计两组患者1个月内出现不良反应比率。
1.6 统计学方法
通过软件SPSS 17.0处理本研究数据,多时间点计量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型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GCSI指数、PSQI分数比较
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GCSI指数、PSQI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3。
2.3 两组胃全排空时间、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比较
治疗后各时间段,观察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胃全排空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两组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IL-6、IL-10水平比较
治疗后各时间段,观察组血清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GCSI指数比较 分)
注: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段P<0.05;2)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
组别n胃动素/(pg·mL-1)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治疗后21 d治疗后30 d胃泌素/(pg·mL-1)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观察组4262.04±6.2872.26±7.071)2)83.55±8.171)2)96.21±9.741)2)120.08±13.361)2)217.55±22.45244.19±24.221)2)263.78±26.421)2)对照组3661.33±6.2468.77±7.042)78.24±8.112)87.94±8.952)113.39±11.452)218.59±22.30226.78±24.152)241.05±25.112)组别n胃动素/(pg·mL-1)治疗后21 d治疗后30 d胃全排空时间/h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治疗后21 d治疗后30 d 观察组43289.55±29.111)2)314.22±31.791)2)6.94±0.715.87±0.601)2)5.41±0.591)2)5.13±0.521)2)4.82±0.491)2)对照组36260.73±27.342)288.94±30.052)6.88±0.706.21±0.642)5.73±0.622)5.42±0.552)5.11±0.552)
注: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段P<0.05;2)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各时间段P<0.05
组别n生长抑素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治疗后21 d治疗后30 d血管活性肠肽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治疗后21 d治疗后30 d观察组4224.22±2.6120.53±2.181)2)18.67±1.951)2)16.79±1.731)2)15.11±1.681)2)35.28±3.6931.08±3.221)2)28.46±3.091)2)26.44±2.751)2)25.01±2.581)2)对照组3624.18±2.5522.08±2.342)20.15±2.032)18.42±1.872)16.43±1.722)35.17±3.6633.49±3.432)31.25±3.272)28.83±2.972)26.73±2.792)组别nIL-6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治疗后21 d治疗后30 dIL-10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治疗后21 d治疗后30 d观察组4238.92±3.8634.11±3.551)2)30.17±3.261)2)28.79±2.971)2)26.43±2.741)2)4.97±0.525.87±1.031)2)6.41±1.061)2)6.68±1.131)2)6.92±1.151)2)对照组3638.97±3.9536.48±3.78b33.49±3.452)30.52±3.142)28.55±2.892)4.93±0.555.32±1.022)5.86±1.042)6.17±1.122)6.30±1.142)
注: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段P<0.05;2)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各时间段P<0.05
2.5 安全性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未出现明显差异,同时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头昏、头痛、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祖国中医认为腹部手术后患者脾胃受损,肝失疏泄,正气虚弱,导致湿热痰浊在中焦积聚及津液无法正常输布,最终造成脾胃功能失调[6]。因此,肝郁脾虚、胃失和降是PGS基本病机[7]。本研究中探究的肝胃不和夹瘀症型,病因则在于病后患者情志不遂,引起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脾失健运,导致水食停滞,无法下行;治疗准则应以调肝和胃、理气健脾为主。本研究所用汤方:柴胡入肝胆经,疏肝升阳;茯苓健脾和胃;白芍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与甘草有协同作用,可调和肝脾;砂仁健脾化湿;厚朴、法夏燥湿消痰;枳实化痰消积;陈皮理气健脾。上述诸药共奏疏肝健脾和胃作用。现代药理表明茯苓聚糖可加强免疫力,芍药苷具有镇痛、解热作用,砂仁可加强回肠运动,厚朴具有兴奋肠管平滑肌作用,枳实挥发油可加强胃肠道蠕动,陈皮挥发油有温和刺激胃肠道作用,促进分泌消化液并排除积气。针灸通过针刺、艾灸等刺激相应穴位,活血行气、温经通络。足三里是胃之合穴,可健脾养胃、理气活血;中脘穴热敏性较高,通过艾灸可通经活络,调和肠胃[8];阳白穴可生气壮阳;期门穴主治疏肝健脾、理气活血,与肝俞配合可化瘀疏肝,与足三里配合可和胃降逆;膻中穴主治腹部疼痛,配合中脘穴治疗呕吐反胃;百会穴主治久泻久痢,与足三里配合可补中益气。
本研究发现通过调肝理脾和胃汤结合针灸治疗PGS疗效较高,可能原因为中药汤方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基础上,结合针灸、艾灸等外治方式调理脾胃,增强治疗效果,田桢等[9]研究采用针刺结合穴位贴敷治疗PGS疗效(90.60%)高于对照组(68.97%)。本研究发现调肝理脾和胃汤结合针灸治疗PGS病症改善更有效,可能原因为汤方中砂仁、厚朴等药物可加强肠胃运动,结合刺激相应穴位疏通经络并调节肠胃功能。胃动素、胃泌素均是胃肠激素,可促进胃肠道收缩及蠕动;胃排空时间是指食物从胃部排入十二指肠时间,反映胃部排空食物能力。本研究发现调肝理脾和胃汤结合针灸治疗PGS有效提升胃肠激素水平并缩短胃排空时间,说明中药汤方结合针灸可刺激胃肠道激素分泌,从而提升胃部蠕动,减少食物滞留时间,董万斌等[10]研究采用温针灸联合肠内营养治疗PGS可提高胃肠激素分泌水平。血管活性肠肽可抑制消化道中平滑肌收缩,生长抑素则是对胃肠道运动及排空有抑制作用;肿瘤手术破坏胃肠道统一性,导致胃壁水肿充血并引发炎症,抑制胃部蠕动,免疫因子中IL-6参与炎症反应而IL-10则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中调肝理脾和胃汤结合针灸治疗PGS可降低胃肠道抑制激素水平并减少炎症反应,说明在服用中药基础上结合针灸可减少炎症反应。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说明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调肝理脾和胃汤结合针灸治疗PGS疗效较理想,可改善患者病情及睡眠质量,调节胃肠道激素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