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实施饮食护理的价值
2019-01-07刘涛容丽娜
刘涛 容丽娜
糖尿病患者接受饮食护理对其血糖水平的控制以及病情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1],但是若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精神分裂症,则其思维能力与正常人相比,存在差异性,其较难控制进食的种类、次数以及食量,常会出现过度进食高脂肪、高糖类等食物的情况,部分患者甚至会暴饮暴食,从而影响其血糖控制的水平,使得其糖尿病病情加重,影响其机体健康[2-3]。本文主要对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饮食护理的价值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时间选取为2015年3月—2018年1月,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每组均为50例。实验组中,患者的年龄为40~71岁,年龄均值为(56.58±11.20)岁,其糖尿病病程为0.5~6年,病程均值为(3.38±1.60)年,精神分裂症病程为1~20年,病程均值为(11.30±3.58)年,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为42~70岁,年龄均值为(57.02±10.36)岁,其糖尿病病程为0.5~5年,病程均值为(3.41±1.55)年,精神分裂症病程为1~19年,病程均值为(11.39±3.62)年,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同时实施饮食护理,具体为:
1.2.1 常规饮食护理 糖尿病患者接受合理性、科学性的饮食十分必要,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体质量等测量,对其饮食以及运动情况进行了解,为其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保证其饮食种类、含量的合理性,保持少时多餐的原则[4],即每日就餐量应在3次以上,每次热量摄入控制在总需求的1/3以下,严格控制患者糖类食物的摄入量,可适当增加花生油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5]。
1.2.2 餐时调整 若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胃轻瘫的情况,则不可为患者实施降糖药物口服干预,此时可通过胰岛素注射的方式来对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但是胰岛素会将患者胃排空的速度减慢,阻碍其食物、药物向体外排出的时间,使得患者出现血糖水平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应合理调整患者胰岛素使用的时间以及进食的时间[6]。为患者实施胰岛素注射的时间应根据其餐后血糖水平以及其进食时间进行决定,在其进食后,多次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测定,血糖水平检测的间隔控制在30 min以下。患者注射胰岛素后开始进食的长短与其胃排空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开始进食的时间越长,其胃排空的速度越短[7]。
1.2.3 食物成分调整 适当增加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纤维素等食物的摄入量,此类食物能够对胃排空的速度控制,从而将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降低。若患者存在胃瘫的情况,则应减少其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量,同时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8]。
1.2.4 进餐次数、食物状态的调整 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消化能力较差,因此,应调整其一日三餐用药方式,少食多餐,严格对其每次进食量进行控制,可适当给予患者零食来对其主食量进行控制。固态食物会将患者的肠道不适感增加,且会影响血糖水平的控制,因此,在保证患者营养充分的状态下,应尽量给予其流质饮食[9]。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以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评价,总分为110分,根据具体的分数来评价其护理满意度,即十分满意(85~110分),一般满意(60~84分),不满意(60分以下),以十分满意率+一般满意率作为总满意率。
1.4 数据处理
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
两组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干预后的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降糖药物口服、胰岛素注射是对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研究的深入,发现在糖尿病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其饮食的控制,则可更好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控制[10]。黄永芳,雍恩华,王海燕等[11]研究显示,为精神科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以及饮食指导,可较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对临床护理的配合程度,同时饮食指导的应用,能够对精神科糖尿病患者接受更加规范、合理的饮食进行保证,使得其血糖水平可以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本研究显示,两组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其中接受饮食护理的实验组,其干预后的血糖水平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其护理总满意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76.00%)。表明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对其血糖水平控制,促进其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本文研究结果与黄永芳,雍恩华,王海燕等研究结果相比,一致性较高,但是本文同时加入了患者满意度的研究,表明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加强其饮食干预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入院后运动、饮食爱好询问、体质量测量等方式,可更好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若患者为存在胃轻瘫的情况,则应调整其治疗方案为胰岛素注射治疗,并对其进食的时间调整;虽然高纤维食物能够降低餐后血糖含量,但是应对其进食量进行控制,每天应在120 g以下,并适当对维生素补充;少时多餐则不仅可对患者的营养充足进行保证,且可避免其出现血糖水平明显升高或影响其胃肠功能的情况。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糖尿病患者相比,其存在一定的精神障碍,若其出现绝食的情况,则可通过肠外营养或鼻饲的方式来对其进行能量补充[12],且应尽量取得其家属的配合,从而将护理的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饮食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更好对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且可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以此提高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表1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s)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50 10.01±2.02 5.10±1.92 14.06±2.05 7.69±1.33对照组 50 10.15±2.13 8.56±1.82 14.39±2.82 10.58±2.02组别 例数(n)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