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健康教育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2019-01-07李宁王颖
李宁 王颖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急症,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呕血、黑便等,该病复发率高、病死率高[1],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甚至影响疾病的预后。有研究[2]表明: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是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加强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水平,促进其健康的行为,进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探索适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以临床科学证据为依据,针对护理问题寻找证据,对患者实施最恰当的护理方案[3]。本研究基于循证护理理念,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7年2月—2018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诊疗的首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58例。纳入标准: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有呕血和(或)便血症状;有认知和行为能力;有沟通和配合能力;住院天数≥3 d;自愿参与者。排除标准:认知障碍或行动不便,无法理解和配合研究者;有严重并发症;患有其他慢性疾病或严重脑、心、肾、肝等脏器疾病;不愿参与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2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措施,包括止血、禁食、吸氧、扩充血容量、病情监测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视频和口头宣讲等,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知识进行宣教。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基于循证护理的健康教育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 系统评估 全面系统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疾病状况、病程、心理状态、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运动状况、对疾病的认识等,为循证护理提供依据。
1.2.2 提出循证问题 将系统收集的资料,通过科学分析,结合文献资料,提出循证问题“如何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2.3 寻找实证 根据提出的循证问题,查阅相关书籍和科学文献,在全面了解国内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和护理情况、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后,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需要,确定最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案。
1.2.4 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实施 确定循证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规范,制定统一实施标准,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基于循证护理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在出血期间禁食的原因和注意事项,待出血状况好转后,可进食温凉的流质食物。宣教良好的饮食习惯,禁烟酒、避免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进食过程中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管黏膜[4]。(2)用药循证护理健康教育:讲解药疗相关知识,树立患者遵医嘱、坚持用药的观念,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阻止出血状况的发展恶化。(3)休息与活动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出血期间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待病情稳定后,循序渐进开展身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促进疾病康复。(4)心理循证护理健康教育:上消化道出血会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通过认真讲解疾病知识,告知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的预防措施、观察内容和处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和应对能力,减少负性情绪。同时告知患者保持心理状况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激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1.3 评价指标
(1)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自制调查表,了解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对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共25题,每题4分,总分100分,得分≥90分,掌握程度为优;70~89分,掌握程度为中;<70分,掌握程度为差;(2)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量表[5]进行评价,该量表共35个条目,分为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心理状态、抑郁心理状态4个维度,每个条目1~4分,总分范围35~140分,总分越高意味着个体的生活质量越低。入院护理查体时和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时,以同样的方法和量表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对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知识的掌握分值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对比(±s)分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对比(±s)分
对照组 229 63.34±4.61 67.34±5.09 8.500 0.000观察组 229 63.40±4.53 85.71±6.26 43.692 0.000 t值 - 0.135 90.723 - -P值 - 0.893 0.000 - -
观察组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实施后,生活质量的4个维度及总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具有发病原因广泛、起病急、症状凶险等特点,且出血诱因众多、易复发[6]。如果患者对该疾病的知识缺乏、预后不确定,常产生恐惧、紧张、紧张等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健康教育显得极其重要[7]。但是,传统的健康教育偏重于经验式说教,不注重患者的病情差异和个体因素,缺乏科学的、以实证为基础的循证护理健康教育[8-9]。本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分值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循证护理的健康教育可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健康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疾病和健康知识的传播,实施恰当的行为干预,帮助服务对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10]。基于循证护理进行健康教育,是以上消化道出血特有的疾病特点为前提,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和实证、兼顾患者的个体差异、寻找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案,并在实践中持续改进,是一种针对性强、内容充实、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11-12]。
近年相关研究[13]报道,基于循证护理模式对血吸虫病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家庭功能、社交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康复效果。这一结果与本次研究一致,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融入循证护理,通过饮食、用药、休息与活动、心理等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的4个维度及总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循证护理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护理实践中,按照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完成健康教育,保证了护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循证护理为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提供指导思想,并通过寻求实证充实其内涵,兼顾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康复多方面健康教育内容,从而全方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实施基于循证护理的健康教育,更有利于加强患者对疾病和健康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注:观察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P<0.05
日常生活能力 56.37±10.80 56.60±11.12 0.127 0.899 53.13±10.26 46.68±8.50* 7.326 0.000社会活动能力 24.22±4.19 24.58±4.43 0.893 0.372 23.57±4.28 17.24±3.59* 17.147 0.000焦虑心理状态 25.93±4.32 26.24±4.52 0.750 0.453 24.59±3.88 17.02±3.43* 22.120 0.000抑郁心理状态 30.77±5.08 30.49±4.92 0.599 0.550 28.90±4.39 21.57±3.18* 20.463 0.000生活质量总分 137.29±19.61 137.91±19.95 0.335 0.737 130.19±16.81 102.51±16.39* 17.84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