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效果
2019-01-07王艳
王 艳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1)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一种心血管性疾病,且和其他年龄段人群比较,青壮年发病率高,可出现局限性炎症或弥漫性心肌病变,患者以心律失常、发热、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心力衰竭、猝死和心源性休克,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和护理[1-2]。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分析了综合护理在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实验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5.96±1.31)岁,病程2~8.2年,平均病程(3.64±0.48)年;胸闷34例,心悸19例,恶心呕吐30例,心律失常14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5.91±1.44)岁,病程2~8.2年,平均病程(3.61±0.45)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胸闷34例,心悸19例,恶心呕吐30例,心律失常13例。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综合护理。①环境护理。保持手室安静、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调节光线,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保持良好心情。②主动与患者交流,明确其心理状态,以亲切平和语气和患者交流,告知其疾病发病原因和治疗预后,提高其认知,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③病情监护。对患者进行血压、脉搏等的测量,观察有无严重心律失常,若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和面色苍白等症状需及时给予有效处理。④饮食护理。给予丰富营养的流食,摄入高维生素、丰富营养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⑤用药护理。在洋地黄治疗时严密监测消化道、电解质等情况,观察有无中毒症状,若合并休克和心力衰竭,需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服用。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⑥生活护理。给予患者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症状平均消失时间、住院观察时间(0~100分,得分越高则掌握度越高);护理前后患者物质、社会、心理和躯体功能评分(每一项0~25分,越高越好[3]);护理投诉出现率。
2 结 果
2.1 两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相比较:实验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相比较[n(%)]
2.2 护理前后物质、社会、心理和躯体功能评分相比较:护理前两组物质、社会、心理和躯体功能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物质、社会、心理和躯体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症状平均消失时间、住院观察时间相比较:实验组症状平均消失时间、住院观察时间(5.24±1.24)d、(9.56±1.61)d优于对照组(7.45±2.10)d、(12.41±3.57)d,P<0.05。
表2 护理前后物质、社会、心理和躯体功能评分相比较(±s)
表2 护理前后物质、社会、心理和躯体功能评分相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期 社会 心理 生理 整体健康实验组 45 护理前 13.42±2.21 13.23±1.55 14.42±2.21 13.23±1.55护理后 23.15±1.42 22.13±1.25 23.11±1.42 23.13±2.23对照组 45 护理前 13.45±2.25 13.21±1.51 14.32±2.25 13.64±1.26护理后 18.72±2.54 18.11±1.12 18.21±0.64 19.25±1.14
2.4 两组护理投诉出现率相比较:实验组护理投诉出现率2(4.44)低于对照组9(20.00),P<0.05。
3 讨 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常可伴随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在积极治疗同时,需及时给予有效护理,以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心律紊乱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4-5]。综合护理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可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护理,可通过环境、心理护理和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病情监测等,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并遵医合理用药和饮食,从而有效改善病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6-7]。
本研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综合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症状平均消失时间、住院观察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物质、社会、心理和躯体功能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物质、社会、心理和躯体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投诉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加速病情康复,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整体改善,减少纠纷,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