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癫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1-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6期
关键词:负性癫痫家属

王 艳

(吉林省吉林市儿童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护理应用于小儿癫痫中已被证实具有巩固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的作用,但对临床护理方案选择至今仍尚未统一。本次研究将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70例小儿癫痫患者设一组对比试验,探析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癫痫护理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旨意为临床选择护理方案提出指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70例小儿癫痫患者设一组对比试验;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入院均行脑神经分离检测仪确诊,符合临床诊断标准;针对本次研究内容患儿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出血性疾病者;②伴有脏器功能不全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3±1.1)岁;研究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1±1.4)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在患儿癫痫发作期间,及时发现,并清除口腔内异物,避免误吸情况的发生,日常保持患儿病房内环境舒适与安静,减少刺激源,定时定点为患儿提供用药治疗,协同家属予以监督。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①健康宣教: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早期、及时雨家属展开交流,维系双方关系和谐,在交流中掌握、了解患儿病情表现,并最大程度满足其合理需求,减少患儿与其家属对疾病、治疗、周边环境的恐惧感。在实施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应时刻保持细心与耐心,做好相应的知识宣教工作,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预期效果等,宣教可通过口头或开展癫痫座谈会,统一发放疾病相关健康手册等,以此提升其认知度,减轻患儿与其家属的心理负担;②心理干预:患儿因疾病折磨,加上周边陌生环境缺乏安全感等因素,导致入院均呈现程度不一的负性情绪表现,如焦虑、抑郁等,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患儿与其家属的心理护理,日常加强与患儿交流,协助其保持积极、自信、乐观的心态,可通过实时心理辅导与注意力转移方法,即针对患儿喜好,收看动画片等;③情感支持:加强患儿家属识别癫痫发病诱因与先兆,使其具备一定控制能力,在癫痫发作前并可正确识别,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准备工作,减少疾病对患儿的伤害,同时加强患儿家属给予关怀、关爱,给予患儿情感支持,使其处于心态放松的治疗环境内。

1.3 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患儿治疗与护理依从性表现予以统计;采用焦虑(SAS)与抑郁(SDS)量表对两组患儿负性情绪予以评估,量表内总计分值80分,分数越高表示对应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由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数据处理,P<0.05用于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率”由卡方值检验;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由独立样本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后依从率差异:研究组患儿干预后临床依从率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2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40;P<0.05)。

2.2 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差异: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s)

表1 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s)

组别/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SAS SDS SAS SDS研究组/35 67.8±2.6 69.3±3.1 48.3±1.5 50.2±2.0对照组/35 67.7±3.0 69.2±3.4 63.5±3.5 64.6±4.1 t 0.15 0.13 23.62 18.67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小儿癫痫发作时,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抽搐、意识、感觉及情感等方面短暂异常,在患儿惊厥时,多数小儿表现为不省人事、两眼呈紧闭、半睁、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口角抽动、头向后仰,其四肢伴有反复屈伸,口唇青紫,身体强直等征象,持续时间在数十秒至数分钟不等。另外癫痫隶属于慢性疾病,且小儿癫痫病因呈现多样化,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在入院后,首先应对其病因查明、明确诊断,以此选择恰当、适宜的治疗方案,绝大多数患儿遵照医师嘱咐按时、按量服药,病情可得到控制或治愈。

综合护理指的是一种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护理理念,通过临床实践中将护理程序系统化,制定以护理哲理、护士职责、护士评价、标准化护理计划、临床宣教计划、患者出院指导、护理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为框架,做到环环相扣,且整体协调一致,以此最大程度确保临床护理服务水平、质量的提升[1]。由于疾病的特异性症状表现,癫痫患儿入院后均呈现程度不一的负性心理,监护人是患儿入院主要安全感来源,因此在监护人对于疾病的认知度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负性情绪成为主要引导因素,对患儿情绪起到了主要作用[2]。综合护理中强调重视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普及工作,同时期间指导其家属给予患儿关爱、关怀,随着患儿自觉安全感提升的同时,其心理复兴情绪得益明显缓解;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两组患儿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改善,较之对照组,研究组改善更优(P<0.05)。由此得以证实,综合护理的介入确有改善患儿心理负性情绪的作用[3]。另外,小儿患者其自律性较差,多受疾病因素等多方面影响,综合护理重视对此展开干预,通过心理疏导予以调节,另外转移注意力在小儿患者中效果较优,针对患儿自身特点,给予动画片、游戏等方法在有效转移其注意力的同时,维系了双方关系和谐,使患儿与其家属对护理人员予以信任,以此提升患儿治疗与护理依从性[4]。从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患儿干预后临床依从率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2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提示综合护理的可有效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助力。这在弓高云等[5]的研究中得到同样证实。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小儿癫痫护理中效果确切,有助于提升患儿临床依从性,缓解其负性情绪,实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负性癫痫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