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磷酰胺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

2019-01-07孙海志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6期
关键词:趋化介素红斑狼疮

孙海志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疾病,具有全身性、弥漫性特点,在青年女性中发病率高,可累及骨骼肌肉和皮肤黏膜等多个脏器[1]。本研究分析了环磷酰胺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11例,女38例;年龄21~63岁,平均(34.24±2.13)岁。发病时间1~5年,平均(2.57±0.21)年。对照组男12例,女37例;年龄21-62岁,平均(34.19±2.34)岁。发病时间1~5年,平均(2.55±0.24)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强的松治疗,其中,环磷酰胺根据患病面积,剂量200~400 mg/m2,用50~100 mL 0.9%氯化钠溶液混合静脉滴注。强的松剂量0.5~1 mg/(kg·d),每周2次,治疗4周。观察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强的松、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其中,环磷酰胺联合强的松用法同对照组,并增加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剂量0.4~0.5 g/(kg·次),每周1次,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24 h尿蛋白和疾病活动指数减少>80%;有效:症状改善,24 h尿蛋白和疾病活动指数减少>30%,≤8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24 h尿蛋白和疾病活动指数减少<30%。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24 h尿蛋白;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作计量、计数数据录入比较,输入数据后分别进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1.63%;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6%。

2.2 干预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24 h尿蛋白比较:干预前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24 h尿蛋白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24 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24 h尿蛋白相比较(±s)

表1 干预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24 h尿蛋白相比较(±s)

注:每组前后比较,#P<0.05;两组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期 白细胞介素-4(pg/m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 (pg/mL) 24 h尿蛋白(g)观察组 49 干预前 7.38±2.25 210.54±10.56 3.73±1.65干预后 3.12±0.32#* 136.21±2.51#* 1.25±0.11#*对照组 49 干预前 7.25±2.21 210.49±10.71 3.67±1.66干预后 5.29±0.69# 163.92±10.25# 2.75±0.62#

2.3 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消失时间(3.49±1.77)周短于对照组(4.41±2.07)周,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高血压有6例,高血脂有4例,膀胱炎5例,骨质疏松4例,总发生率38.78%;观察组高血压有2例,高血脂有1例,膀胱炎1例,骨质疏松1例,总发生率10.20%。

3 讨 论

目前临床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晰,多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和环境、自身免疫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有一定关系[3]。目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以药物为主,一般采取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研究显示,早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取有效药物治疗对病情控制和治愈率的提高、预后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5]。

环磷酰胺社会一种氮芥类双功能烷化剂,可对自身免疫进行有效抑制。而人免疫球蛋白注射为免疫疗法,其对无免疫功能或低免疫状态患者疗效确切。环磷酰胺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有效发挥协同作用,保护患者免疫功能,促进其临床症状的改善[6-7]。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强的松治疗,观察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强的松、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24 h尿蛋白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24 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环磷酰胺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和预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趋化介素红斑狼疮
血清白细胞介素-3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三维趋化流体耦合系统整体解的最优衰减估计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白细胞介素-37在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三七根系分泌物中几种成分对根腐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铜和镉对草鱼肾脏中3种白细胞介素基因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