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纤溶酶治疗大面积脑梗死55例效果观察
2019-01-07赵文岩
赵文岩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300)
脑梗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又称缺血性卒中,致残致死率极高,多发于中老年人[1]。大面积脑梗死是指颈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完全性卒中,导致相应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软化、坏死,是脑梗死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发病突变,病情进展快,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2]。因此,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丁苯酞联合纤溶酶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较为显著。本研究,即对我院5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丁苯酞联合纤溶酶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5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将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79.85±8.85)岁]和研究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79.15±8.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扩血管、改善脑循环、降颅压和预防感染等基础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纤溶酶(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110)治疗,100 U溶于0.9%的氯化钠溶液中,1次/天,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100 mL联合治疗,纤溶酶量与对照组相同,2次/天。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分值(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除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将结果纳入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表示和(%)表示,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患者28例,显效12例(42.86%)、有效8例(28.57%)、无效8例(28.57%),治疗有效率为71.43%;研究组患者27例,显效16例(59.26%)、有效8例(29.63%)、无效3例(11.11%),治疗有效率为88.89%,比较结果为(χ29.584,P=0.002)。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NIHSS评分:治疗前对照组(21.48±2.74)分,研究组(21.78±2.45)分,比较结果为(t=0.428,P=0.671);治疗后对照组(16.74±2.65)分,研究组(12.98±2.36)分,比较结果为(t=5.550,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半身不遂、吞咽困难、谈吐不清、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面积脑梗死是脑梗死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此病起病突然,致残致死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与负担。因此,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纤溶酶可通过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技术直接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主要针对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的Aα-链和Bβ 链产生作用,对纤溶酶原无活化作用,也不会对其他的血小板膜和凝血因子产生水解作用,纤溶酶对改善微循环缺血区血供和微循环有积极作用[3]。
丁苯酚的主要活性成分是dl-3n-正丁基苯酚,其可保护线粒体功能,促进能量代谢改善,可重建缺血区微循环,提升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脑组织微血管数量增加,改善缺血症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缩小脑梗死面积,同时丁苯酚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有积极意义[4]。丁苯酞联合纤溶酶临床效果更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丁苯酞联合纤溶酶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综上所述,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丁苯酞联合纤溶酶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