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分析
2019-01-07左红艳
左红艳
(辽中区人民医院儿科,辽宁 沈阳 110200)
小儿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因素较多,病症多见于2岁以下的幼儿身上。患小儿腹泻的外源性致病因素多为轮状病毒。小儿腹泻会改变患儿大便性状,增加患儿大便次数,并可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的重点为保护患儿肠道黏膜、调整肠道环境[1]。综合国内研究资料,双歧杆菌活菌、蒙脱石散均能够治疗小儿腹泻,但是治疗效果不尽人意[2]。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小儿腹泻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研究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小儿腹泻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人数均为45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1例,患儿年龄均在2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2.2±1.1)岁,患儿病程为1~7 d,平均病程为(5.6±1.8)d,腹泻次数3~10次,平均次数为(5.3±1.6)次。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0例,患儿年龄均在2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2.3±1.0)岁,患儿病程为1~7 d,平均病程为(5.3±1.8)d,腹泻次数3~10次,平均次数为(5.4±1.6)次。所有患儿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被确诊为小儿腹泻,且均有脱水、发热等症状。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腹泻次数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空腹口服,1岁以下的幼儿每次服用1 g,每日3次;1岁以上的患儿每次1.5 g,每日3次[3]。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制剂,1次1粒,1日3次。
1.3 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标准: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详细记录两组患儿腹痛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等情况。评价标准: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检查结果一切正常视为痊愈;患儿症状明显改善视为有效;患儿在治疗后大便次数等并未得到缓解,甚至有加剧的趋势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与分析我院90例患儿的治疗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二者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痊愈人数30例、有效人数12例、无效人数3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的痊愈人数18例、有效人数16例、无效人数11例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发热、呕吐等症状在1周内均得到了治愈。观察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1.4±0.5)d、大便恢复时间(2.6±0.8)d、呕吐缓解时间(1.5±0.7);对照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2.2±0.6)d、大便恢复时间(4.1±1.2)d、呕吐缓解时间(2.3±0.8),均长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小儿腹泻是2岁以下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人类轮状并病引起,并可伴有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蒙脱石散可以较好地保护肠道黏膜,并可修复已损坏的胃肠黏膜,同时又能抑制袭肠道细菌的繁殖[4]。双歧杆菌活菌是一种肠道菌群生物制剂,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5]。目前,双歧杆菌活菌、蒙脱石散均被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中,然而单独使用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大便恢复时间、呕吐缓解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患儿肠道免疫力,而且能够提高免疫球蛋白以及其他重要的免疫细胞比值[7],缩短了患儿发热消退时间、大便恢复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