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州区玉米制种种植大镇产业转型升级思考与研究

2019-01-07李万儇

甘肃农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制种全区

李万儇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张掖 734000

甘州区是全国最大的县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制种产业是该区的优势主导产业和“黄金产业”,也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户收入增加的支柱产业。只有准确掌握该区玉米制种种植大镇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现状,深刻剖析存在问题,才能全面总结成功经验,为甘州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参考,为全区乃至河西走廊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样板模板。

一、全区玉米制种产业基本情况

甘州区建成稳定的玉米种子基地50万亩,花卉蔬菜制种基地5万亩;建成“四化”种子生产基地15万亩。共涉及15个乡镇189个村,带动农户5万余人,生产玉米组合143个,全区年均生产优质玉米种子达2.8亿kg,占全国玉米用种量的30%左右。全区共有玉米种子生产企业45家,其中全国种业50强企业12家。建成成套种子加工线线128条,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23个,投资总额近15.6亿元,年种子加工能力达3.6亿kg以上,全区获得玉米种子企业信用等级为3A+级企业15家、3A级15家、2A级6家、1A级5家。全区纳税制种企业26家,2018年实现纳税900多万元。种子产业持续占据全区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占农民收入比重最大、效益最为显著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受全国各地玉米种子市场供给过剩影响,甘州区制种玉米面积大幅度缩减已成趋势。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分析,2019年,玉米种子供给过剩的态势依旧严峻,整体市场表现不温不火,全国杂交玉米种子供求比例严重失调,供大于求的矛盾较为突出。但该区广大农民群众对玉米制种的依赖性依然很大,该区逾80%以上的乡村、农户要求继续稳定玉米制种规模,纷纷和企业联系,希望继续生产玉米杂交种,而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来看,2019年全区玉米制种面积落实56.1万亩,较2018年增加4.5万亩;亩产值在2 100~2 400元之间,较2010年以来亩产值均值降低了200~300元。

二、玉米制种种植乡镇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

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制种玉米产业效益下降,农户持续增收的难度不断加大的挑战和压力,各玉米制种种植乡镇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利用市场倒逼机制调整产业结构。

(一)压缩玉米制种抓调整

各乡镇把压缩和稳定玉米制种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强化措施,严格责任,狠抓落实,努力改变玉米制种一头沉状况,推动制种产业健康发展。龙渠乡压缩玉米制种面积1.27万亩;碱滩镇压缩玉米制种面积1.17万亩;小满镇压缩玉米制种面积4 400亩;靖安乡压缩玉米制种面积4 033亩;乌江、甘浚、安阳、长安、上秦、三闸等乡镇制种玉米面积较2018年均有所减少。

(二)发展精品种植抓调整

在压缩玉米制种种植的同时,各乡镇大力发展精品种植,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沙井镇高效花卉、蔬菜制种面积达到9 880亩,每亩保底产值都在2.5万元以上;龙渠乡在头闸村建成200亩珍珠油杏、油桃特色林果基地1个,新胜村新建食用菌日光温室50座;靖安乡依托张掖市益禾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连片5 000亩的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引进并建成1 000亩油用牡丹、2 000亩纸皮核桃、1 500亩珍珠油杏特色种植;大满镇高原夏菜种植面积新增5 576亩达到1.66万亩;乌江镇蔬菜制种面积达到4 000亩,高原夏菜面积达到8 000亩。

(三)立足乡镇特色抓调整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各乡镇坚持不搞一刀切、不一哄而上随大流,认真分析乡情、镇情实际,围绕自身特色做文章,产业结构调整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乌江镇在供港澳蔬菜基地的引领带动下全镇供港澳蔬菜基地达到5 000亩,乌江贡米种植面积达到1 000亩;大满镇依托大满大蒜品牌效应,在马均、平顺、东闸等村发展大蒜种植8 600亩;碱滩镇引进和栽培以珍珠油杏为主的特色林果种植,目前全镇栽植面积已达到1.2万亩。

(四)依托龙头企业抓调整

依托区内现有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各乡镇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轻工原料种植力度,努力实现由原料农业向加工农业的转变;明永镇依托绿涵和发年两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凝心聚力规划建设明永滩万亩戈壁现代农业示范园;大满镇依托紫家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1 000亩,产量1万t;甘浚镇依托山速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林果种植800亩;沙井镇引进张掖市兴合物流配送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建设的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带动小闸、南沟等村发展高原夏菜1万亩,目前已完成投资5 000万元;碱滩镇依托张掖市金满园农业科技公司,计划新建5 000吨果品保鲜库一座,1万t珍珠油杏系列产品深加工生产线一条;靖安乡继续扶持张掖市凯利农林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扩大养殖规模,培育养殖大户,积极构建企农利益联结机制。

(五)强化设施农业抓调整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坚持注重质量效益生态、突出特色、形成规模的原则,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确保全区设施农业达到8万亩规模。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7万亩,其中设施蔬菜8.25万亩,较去年增加0.45万亩。全区各制种玉米种植乡镇均将设施农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手段,着力打造高原夏菜产业。沙井镇在小闸村5 000m2智能温控大棚一座,日光温室104座;党寨镇建成设施农业7 139亩,日光温室1 337座,钢架拱棚3 796座,新建连片200座以上设施蔬菜示范点1个;龙渠乡在白城村建成钢架大棚200座,在白城、墩源、新胜等村建成日光温室250座;大满镇在李家墩、城西闸、新华等村建设钢架大棚500个。

(六)围绕扩张畜牧养殖抓调整

各乡镇把发展草畜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来抓,以构建畜牧经济板块为目标,采取从外引进、调运、自繁等措施,抓紧畜禽补栏,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明永镇以金农源、盛丰肉业等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为着力点,在加快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改造低层次养殖小区等方面距离突破,增加农户收入;乌江镇在做好常规化动物畜禽防疫的同时,创新思路引进公司化防疫体系和模式,进一步提高防疫质量;靖安乡在肉驴养殖和驴奶粉加工的基础上,引进公航旅投资5亿元建设“欢乐驴世界”,把占地3 000亩的北滩养殖示范园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示范区;沙井镇按照农户抓繁育、小区抓育肥、专业组织抓流通、龙头企业抓加工的模式,畜禽饲养总量已达到60万头(只),牛饲养量达4.1万头、羊饲养量达4.6万只。

三、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不强

受长期玉米制种种植习惯的影响,绝大部分农民风险意识淡薄,发展意识不强,对调减玉米制种面积认识不清,对种植高原夏菜、食用菌、小杂粮等特色作物积极性不高,甚至对调减玉米制种面积工作带有抵触情绪,严重影响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农用物资价格、农业投入品价格偏高

受市场因素影响,农用物资价格、农业投入品价格较去年增高,特别是化肥价格涨幅较大,直接影响农民产业结构的积极性。

(三)全区农业结构调整不平衡,精品种植等优质作物比重偏低

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偏小,不能形成规模优势,竞争力不强;部分乡镇对发展设施农业重视不够,缺乏有效措施,种植调整落实不力。

四、意见及建议

(一)精心组织,帮助农户制定结构调整计划

要深入种子生产企业、村社、农户,与企业尽快商定落实年度具体的生产计划,将生产计划落到具体的村社,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积极引导制种无订单的农户按照区域特色,紧紧围绕蔬菜、轻工原料等主导产业,尽快制定结构调整计划,改种蔬菜、花卉、饲草等其它作物。

(二)严格制种秩序,规范制种基地落实行为

要充分发挥在种子管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认真审查进入本乡镇企业的证照及资信,把好企业准入关,认真审核合同及补充协议内容,把好合同关。各村社必须按照村民“一事一议”的原则和程序,选择群众信得过的制种企业,议定合同条款及产值,并做到张榜公布。教育广大制种农户,一旦签订合同后,就必须依合同约定的条款履行权利义务,并服从乡镇和村社的统一决策。严禁村社预约无资质企业,对违反规定允许无资质企业落实基地的村社,除追究所在乡镇主要负责人责任的同时,对该村社负责人依据党纪政纪严肃予以处理,涉及经济问题的将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结构调整的管理服务工作

要积极为种子企业和农户搞好服务工作,支持企业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协调帮助制种企业做好制种基地落实工作,积极引导有实力的大公司落实制种面积。要加强对农户结构调整的信息引导服务,因企业缩减面积退出的村社,要落实种植结构调整的具体作物和品种,积极引导其它加工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签订订单,预约生产。要抽调骨干力量,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办法,切实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确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

(四)强化协调服务,引导制种产业发展

农业部门要及时掌握种子市场形势,分析预测今年制种产业发展形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引导、协调作用。一方面积极与制种企业协调,督促企业尽快落实面积,监督村社签订合同;另一方面,及时向区政府及乡镇通报信息,为政府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结构调整提供新技术、新品种等科技支持,切实为结构调整实现新的突破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制种全区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10亿元支持制种大县建设
玉米种子的安全储藏技术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
低浓度克·酮·福美双利于玉米出苗和幼苗生长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