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临洮县产业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01-07

甘肃农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优势产业中药材贫困村

白 冰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农业农村局 亚行项目办公室,甘肃 临洮 730500

一、产业扶贫工作现状

(一)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思路

依托全县73.18万亩旱地和38万亩水浇地的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选定了马铃薯、畜草、蔬菜、百合、中药材、花木等六个发展潜力大、适合当地气候环境、产品品质优良的特色产业,制定出台了《临洮县产业精准扶贫到户奖励扶持办法》,为每个产业确定了优惠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做到了“一业一策”。

(二)立足调优结构,着力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依托全县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提出了“山区药材洋芋饲草加百合,川坪蔬菜花木改饲促旅游,全县上下抓好劳务搞养殖”的发展布局,马铃薯面积达52.97万亩,中药材面积达15.1万亩,畜禽饲养量达368.8万头(只),蔬菜面积达25.57万亩,百合面积达4.8万亩。

(三)围绕激发活力,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坚持把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了《临洮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健全完善了资金、税收、项目、人才保障等保障机制,先后招商引进农业龙头企业44家,培育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1 560家、注册资金38.35亿元、会员5.9万户、带动农户8.4万户,新发展合作社联合社6家、家庭农场99家。

(四)着眼提升素质,全力推进精准培训工程

立足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升贫困群众技能素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实施精准培训工程,对产业扶贫村干部进行了培训,结合主导产业的发展,按照贫困户劳动力的培训需求,依托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实训基地采取“1+X”的精准培训模式,对精准扶贫劳动力开展集中强化培训,2018年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产业培训150人,一户一个明白人集中培训1 310人,入户培训1 200人,实用人才培训24 000人。

二、产业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全县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自然条件和项目资金的限制,特色产业培育慢、产业链条短、促农增收作用不明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现整体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群众持续增收的难度大

主要是百合、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还没有培育起来,现有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发展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加之受自然灾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马铃薯、中药材等农作物减产减收,促农增收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二)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由于县级财政紧缺,对特色优势产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扶持能力有限,县内特色优势产业在标准化基地建设、良种引进、新技术推广、质量标准认证、市场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资金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专业人才缺乏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还没有培育起来,特别是农村科技人才、新型经营主体管理人才等比较缺乏,特色优势产业科技含量低、运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比较突出。

(四)新型经营主体促农增收的作用不明显

大部分新型经营主体以自我发展为主,带动发展意识不足,工作开展仅仅停留在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产品收购等方面,收益分享、共担风险的利益共同体还没有建立起来,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增加收入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持续推进产业扶贫项目

一是结合全县贫困村和贫困户实际,多渠道整合资金,依托新型经营主体谋划实施双层钢架大棚、蔬菜保鲜库、马铃薯贮藏窖、基地建设等一批产业扶贫项目。二是将项目资金扶持建设的贮藏窖、冷藏库、烘干房、设施农业等形成经营性资产以村为单位折股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带动农户发展。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应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农田水利及道路建设,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继续落实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把扶持重点放在运营规范、带贫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上,重点扶持勤荣马铃薯、恒德源蔬菜、雪源金正百合等一批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产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搭建对接平台,使贫困户和合作社的利益有效联结,进而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

(三)不断强化科技和培训支撑

一是要强化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甘肃农业大学、定西市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合作,在贫困村每年引进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畜禽新品种和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聘请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障碍和实际问题。二是要强化技术培训,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以农业技术、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等为重点,定期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覆盖”的农村干部和农民培训,使每户贫困户都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四)不断加大产业发展融资力度

受银行信贷抵押政策限制,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贷款难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以及带贫能力强的农业企业和合作社产业发展的融资力度,建议市上协调省上有关部门,适度降低贷款门槛,放宽担保抵押物范围,简化贷款程序,助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五)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贫困村实际和资源优势,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已确定的主导优势产业,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和科学化养殖技术,在重点产业村和贫困村积极开展马铃薯、百合、胡萝卜、中药材、牛羊等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有机认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商标注册和农产品原产地保护,使每个产业都有叫得响的名优品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完善交易、检测检验和信息等服务功能,设立产品销售专柜和专卖点,形成布局合理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猜你喜欢

优势产业中药材贫困村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澄海:产业“智造”引领转型升级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