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一起输入性疟疾疫情调查处置分析
2019-01-07卢丽丹姚丹成师伟芳杨云亮
卢丽丹 安 冬 姚丹成 师伟芳 杨云亮 余 多 谢 珊*
(1.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中心 贵州贵阳 550004;2.贵州省遵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病科;3.贵州省务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病科)
1 前言
贵州曾是疟疾流行的严重省份,新中国成立以前,疟疾在各地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1]。通过几十年综合防治,随着贵州省消除疟疾工作的推进,2015年8月,遵义市已通过市级消除疟疾考核评[2]。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的不断频繁,贵州省境内人员以劳务输出形式向境外流动增加,剧监测数据显示,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随着本地病例的消除,输入性疟疾防控已成为贵州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3]。2016年5—6月,遵义市发生一起输入性疟疾疫情,人们对该起疫情进行了调查和处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2 基本情况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的北部,东经 106°17′22″~107°26′25″,北纬 27°13′15″~28°04′09″,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南临省会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泸州市,地处国家规划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经济区综合开发重要区域,是西南重要交通枢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全市森林覆盖率49.75%,全市辖13 个县(市、区)。
2016年5月3日至6月18日,遵义市辖区内务川县、凤岗县、道真县赴非洲乌干达卡鲁马水电站务工归国的32人中,陆续有8人被诊断为疟疾,年龄为33~49 岁,系务川县黄都镇燕龙村、凤岗县土溪镇官坝村、道真县兴隆镇爱国村村民。该批人员分别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陆续赴非洲乌干达卡鲁马水电站务。乌干达位于非洲东部,横跨赤道,东邻肯尼亚,南接坦桑尼亚和卢旺达,西接刚果(金),北连南苏丹,总面积 2.415×105km2。全境大部位于东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 000~1 200 m,年平均气温为22.3℃,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1 000~1 500 mm,3至5月、9至11月为雨季,其余为2个旱季。非洲乌干达处于疟疾的高发地区,当地蚊虫较多。本次疫情报告的病例,出国前未进行任何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在乌干达务工期间也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务工期间其居住环境良好,防蚊设施齐全,但工作期间仍易被蚊子叮咬,因此,大多数人反复感染疟疾。该批归国人员中,有25人在非洲务工期间感染过1~4 次疟疾,患病后均在当地医院进行了治疗和处置,疟疾治疗药物具体药名和用量不详。2016年4月29日,这批务工人员开始分批回国,回国后,一直居住家中,未进行任何相关健康体检,居住环境多为砖房,卫生状况较好,大多采用灭蚊香等防蚊措施,密切接触者中,无寒战、发热等疟疾临床症状发生。
3 流行病学调查
3.1 首发病例
2016年5月2日,遵义市疾控中心对从非洲乌干达返回务川县途经遵义的4 名务工人员进行实验室疟疾检测,RDT 检测显示,1人为恶性疟疾,另1人为恶性疟疾与其它疟原虫的混合感染,其余2人显示为阴性; 实验室血涂片镜检,2 例RDT 阳性病例中,1 例为恶性疟疾,另 1 例为阴性,2 例 RDT 阴性病例仍为阴性。根据WS 259—2015《疟疾的诊断》[4],将2 例RDT 检测阳性且有流行病学史、有疟疾临床症状病例判定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于2016年5月3日,由遵义市务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为恶性疟输入性病例。2 例病例现住址均为务川县黄都镇。
3.2 病例搜索
本次事件中,从乌干达归国的务工人员共32人。其中,务川县 21人、凤冈县 9人、道真县 2人。3 县疾控中心对病家、密切接触者进行搜索。按WS 259—2015《疟疾的诊断》,对本次32 名归国人员及48 名密切接触人员,进行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测(血片涂片镜检、疟疾快诊试剂、基因检测),共发现疟疾病人8 例,均为乌干达务工归国人员,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实验室检测均为阴性,亦未发现输入病例引起二代疟疾病例。
4 处置措施
按照 《贵州省疟疾疫情管理与处置技术规范(2013年版)》的相关规定,接到疫情报告后,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立即响应并成立了联合调查处置组,赶赴疫点,现场调查情况,对所有血样均进行疟疾快诊试剂、血片以及基因检测3 项复核,根据WS 259—2015《疟疾的诊断》,最后确诊8 例疟疾病例,虫种均为恶性疟,并组织制定针对性的措施:(1)积极规范治疗现症病例。采用菁蒿素类复方:青蒿琥酯阿莫地喹或双氢菁蒿素哌喹对确诊病例进行规范治疗;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用量及用法:总剂量6 片,每片含青蒿琥酯100 mg、阿莫地喹基质270 mg,每日1 次,每次口服2 片,连服3日;双氢菁蒿素哌喹用量及用法:总剂量8 片,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 mg、磷酸哌喹 320 mg,首剂口服 2 片、8 h、24 h、32 h 各口服2 片。(2)环境清理及媒介按蚊消杀: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清除蚊媒孳生地,采用奋斗呐施行室内滞留喷洒和室外蚊媒孳生地消杀。(3)健康教育:采用上门宣传、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对本次报告病例、同行人员、密切接触者进行疟疾防治知识宣教,增强群众疟防知识及防疟意识,倡导使用纱门、蚊帐、驱蚊剂等驱蚊设施,减少人、蚊接触。(4)加强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监测:指导当地医疗机构加强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监测,对外出乌干达返乡的劳务输出人员均需进行实验室检测,以便及早发现、治疗及处置。
经过以上调查处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所有病例均治愈,未引起输入继发病例。
5 讨论
疟疾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尤其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流行十分严重。同时,东南来亚、中东等地区也面临疟疾风险[5]。
贵州省自古以来就是疟疾的流行区,最早于战国时期即有疟疾记述,曾被喻为“瘴疠之地”。解放前,全省每年发病人数为 2×106~3×106人,约占时年全省总人口的25%~30%。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级政府领导下,通过几代人艰苦有效的防治,1995年后,发病人数降至10 000人以下,至2012年,全省已无本地疟疾病例发生。遵义市已于2015年8月,通过市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但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6]并呈增多趋势。输入性疟疾防控已是贵州省疟防工作的重点,针对当前贵州省以输入性疟疾防控为重点的特点,人们应做好以下防控:(1)加强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监测:加强对赴境外高疟区人员出国前、归国后的管理,重点加强对非洲国家及东南亚地区返乡人员的血检监测,及时发现病例、及时鉴别疟原虫虫种,采取有效治疗;(2)加强疫点调查及处置:对疫点进行分类,对具备传播可能的疫点开展主动病例筛查;进行传疟媒介调查、消杀灭蚊,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止输入病例引起本地传播;(3)加强疟疾诊治、实验室检测能力培训,提高医疗机构临床医生防疟意识和疟疾诊治能力,增加检验人员疟原虫血检能力,及时发现疟疾病例并正确处置;(4)加强健康宣教:针对前往高疟区人员,特别是非洲、东南亚地区等高疟区劳务输出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的提高,从而形成防疟、防蚊意识和行为,减少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发生;(5)多部门合作联防联控探索可持续消除疟疾机制。通过本次事件发现,务工人员在出境前均在前往县公安局办理护照,针对这一环节,应加强疾控与公安部门的沟通联系,公安部门可建立前往高疟区人员基本信息台帐,并将信息共享给疾控机构,疾控机构可根据目标人群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培训,以提高目标人群自我保护意识,从而达到减少疟疾病例的输入、传播,防止死亡病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