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2019-01-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致死率溶栓神经功能

朱 蓉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若抢救不及时,则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除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早期缓解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还应结合必要的护理干预,减去不必要的就诊流程,争取最短时间内提供抢救治疗[1]。传统急救护理程序已经不能满足急救要求,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把握抢救时机,有利于促神经功能恢复,减少病死率。本次研究中,分析总结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为40~75岁,平均年龄为(57.0±15.0)岁,观察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年龄为(57.2±15.5)岁。两组各项基础数据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研究比较。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经CT以及MRI检查确诊;入院后接受溶栓治疗;获得知情权。排除标准:入院即死亡;合并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等功能损伤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者。

1.3 方法:入院后先给予两组患者实施溶栓治疗,注射用重组链激酶(上海凯茂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00022)80~100万单位+100 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用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后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之后采取对应急救措施,护理人员按照医嘱要求加强心电监护、常规检查、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做给氧、吸痰处理,开放气道,之后送入相关科室接受专业治疗。观察组急诊护理流程:①组建急诊护理流程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专科医师、责任护士、急诊护士,并对小组成员进行急诊护理流程等方面知识的专业培训,此外要求小组成员的临床经验、配合能力,根据疾病特点制作护理流程图,分配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而且要求各个项目负责人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按顺序完成护理工作。责任护理人员24 h在岗,专职护理人员以及责任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全程负责,实施责任到人,便于护士长随时进行测评,保证急救护理质量。②具体的急诊护理流程:急诊预检护理人员接诊后,首先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语言功能、肢体功能、面瘫程度等情况,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开设便利通道,及时与急诊医师取得联系;脑梗死应急流程开启,护理人员辅助诊疗,建立静脉通路,常规检查,同时检查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头颅CT和心电图等指标,加强心理护理;影像学检查后,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外伤史和出血等情况,明确患者是否有溶栓适应证,确定后,开通第二通道实施溶栓治疗,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转到ICU病房。

1.4 观察指标:统计对比两组抢救时间(入院到意识恢复时间)、抢救成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并根据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量表[2]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根据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3]评价精神状态。

1.5 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分析工具:SPSS20.0。计数资料组间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方差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两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

2 结果

2.1 统计两组急救情况:对照组抢救时间、急救成功、致残、致死分别为(47.25±16.25)h、33例(60.0%)、8例(14.5%)、5例(9.1%),观察组抢救时间、急救成功、致残、致死分别为(35.22±11.30)h、44例(80.0%)、2例(3.6%)、0例(0.0%),统计对比表明观察组的抢救时间、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少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精神状态:治疗前,对照组CSS评分、MMSE评分分别为(29.37±4.00)分、(18.40±4.55)分,观察组则分别为(28.45±4.90)分、(18.35±3.80)分;治疗后,对照组CSS评分、MMSE评分分别为(21.45±4.30)分、(23.11±3.99)分,观察组则分别为(16.40±3.58)分、(28.50±5.15)分,治疗前,两组的CSS评分、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SS评分明显下降,MMSE评分则有明显上升,且观察组的神经功能以及精神状态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以及饮食不健康等,再加上我国老龄化加剧,脑梗死发生率逐渐增加,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急性脑梗死发病急,而且致残率、致死率高,治疗时间成为影响临床疗效以及预后的关键,因此临床提出应早期提供治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预后效果[4]。溶栓为急性脑梗死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为了保证治疗效果,需把握最佳治疗时机,结合适当护理流程,缩短就诊时间,提高就诊治疗率,改善患者的急救效果[5]。

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中,护理转运会浪费时间,而错失最佳溶栓时机。为了保证患者尽快得到有效治疗,实施急诊护理流程,缩短急诊中各个环节时间。成立专业急救护理小组,定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提高组内成员对急救知识的掌握度,有利于提高急救护理效果。急救护理流程实施中,通过规范护理流程,明确划分护理流程小组成员的职责,熟悉了解各个护理内容和流程,方便进行医护、护患间配合,从接诊开始到专业治疗,大大缩短了护理时间,旨在争取最佳治疗时机,缩短急救时间[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急诊护理实施后抢救时间、致残率及致死率少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精神状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急诊护理流程规范化可显著提高急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应用急诊护理流程,规范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提高急诊护理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致死率溶栓神经功能
低毒高效空仓烟雾杀虫技术应用探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台湾致死率升至5.2%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