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症护理
2019-01-07姜丽凤
姜丽凤
(丹东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下,导致脑血管堵塞,进而引发脑血管功能障碍,是严重危及患者的健康,针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临床主要以手术为主,但是手术的风险较高,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症护理效果,特选择7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式
1.1 基线资料:本次实验中涉及的患者均为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来院治疗,其例数共70例,上述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同时辅助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等进行检查,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构成为20:15,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为(49.72±2.3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构成为19:16,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为(49.83±2.2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较小,可实施下方实验。
1.2 方式:以上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对应的手术方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重症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心理干预,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情较为危重,因此针对于有意识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积极的和其进行沟通,让患者放松,缓解其心理不良情绪,同时通过交流,让患者了解手术的方式,并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
1.2.2 加大基础护理,在手术结束后,患者应进入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将床头抬高20°左右,并保持持续吸氧治疗,减轻其脑水肿的情况,降低颅内压,避免患者头部活动,防止出现血管扭曲的情况,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进行准确记录,对患者的口腔进行相关干预,定期为期翻身、吸痰等[1]。
1.2.3 颅内出血干预,手术后颅内出血主要在术后24 h后,常见在搭桥处出血,主要为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的,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判断患者意识情况,同时还要保持室内的安静,避免刺激加重患者血压升高,必要时可采用降压治疗。
1.2.4 脑血管痉挛干预,护理人员应动态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分析其是否出现神经功能症状加重情况,例如头痛、呕吐、失语等,随后在谨遵医嘱的情况下,实施钙离子拮抗剂进行进治疗,并加入扩容药物,在药物治疗的过程在,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如果出现血压持续下降的趋势,应适当的调整滴注速度,必要是应停止治疗[2]。
1.2.5 药物不良反应干预,手术后,为了防止吻合口血栓的情况,需要予以患者抗凝药物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微量泵入治疗,治疗3 d后,口服阿司匹林,由于抗凝治疗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牙齿等情况,定期检查凝血4项,及时调整抗凝药物[3]。
1.2.6 饮食干预,为了确保患者的功能恢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打造一个科学的饮食计划,保证食物内热量和营养的充足,加速脑组织的恢复,应以低脂肪、低胆固醇以及清淡的饮食为主,指导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禁止吃蛋类、动物肝脏等,保持大便的通畅,针对于肥胖的患者应控制总热量,并增加其运动量,减轻体质量。
1.2.7 锻炼干预,针对于患者术后病情恢复情况来进行康复锻炼,稳定后就可实施肢体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降低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强直的发生率,并及早的进行下床锻炼,针对于失语的患者应实施语言功能恢复训练[4]。
1.3 观察范围:观察上述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同时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式: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上述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56±2.11)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77±3.56)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2 分析以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患者为3例,发生率为8.57%,其中有2例为血管狭窄,1例为脑血栓,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患者为6例,发生率为17.14%,其中有4例为血管狭窄,2例为脑血栓,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随着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其病死率以及致残率也逐年增长,因此针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实施有效护理干预,重症护理干预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的严密护理措施,主要从多方面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力求为患者打造安全的治疗环境,确保治疗的效果,而此次研究中,我们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后并发症、饮食、药物等多方面实施重症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变化,并及时发现不良情况,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安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