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质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效果
2019-01-07敖海涛
敖海涛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小儿支气管肺炎为儿童时期最常见感染性疾病,以于2岁以下儿童最多见。该疾病常由病毒、细菌或肺炎支原体诱发,咳嗽、发热、气促均为其临床主要表现,且伴随口周及指、呼吸增快、肺部湿啰音等[1]。由于小儿群体的特殊性,在其治疗期间予以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其机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选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予以治疗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按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n=60)与参照组(n=60)。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92±1.08)岁;参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0.7~12岁,平均年龄(5.72±1.24)岁;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中分析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可作临床比较分析。
1.2 方法:参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含括日常病房巡视、遵医用药等。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方式如下:①心理护理。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以亲切的态度与患儿交流,以消除陌生感,促进后续治疗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告知患儿家属治疗期间应注意的问题,向其介绍小儿支气管肺炎基本病理、发病因素等,消除疑虑。并及时回应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维护护患关系。②注重患儿病情检监测。患儿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注重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病症,第一时间告知医师,并配合其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③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需及时对患儿呼吸道所存分泌物进行清除,并同步开展吸痰处理,以保障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避免因呼吸道阻塞而引发意外。④留置针护理。给药、输液需遵循规定实施无菌操作,避免患儿出现二次感染。同时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换敷料,保障敷料效果。
1.3 观察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肺功能情况。临床疗效由显效、好转、无效三项指标评定,其中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肺功能评定指标含括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G25%~75%)、第1秒用力呼吸量(FVC1)、最大呼气流(PEF)。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情况:观察组(n=60),显效27例、好转33例、无效0例,总有效60例,占总比100.00%;参照组(n=60),显效22例、好转31例、无效7例,总有效53例,占总比88.33%(χ2=7.434,P=0.006),经两组比较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观察组(n=60),FVC(3.35±0.45)L、FEG25%~75%(3.73±0.65)L、FVC1(3.14±0.51)L、PEF(5.91±0.84)L;参照组(n=60),FVC(1.73±0.50)L、FEG25%~75%(1.97±0.61)L、FVC1(1.87±0.46)L、PEF(3.77±0.79)L(t=18.654,P=0.000;t=15.294,P=0.000;t=14.323,P=0.000;t=14.375,P=0.000),经两组比较显示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作为儿童群体中的高发疾病,一旦发病会出现心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且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较高。故而,该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应以及时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机体状态为主。同时予以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患儿及早康复。优质护理干预可在保障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肺功能,稳定患儿情绪,确保其呼吸舒畅。此外,该护理模式可保障病房清洁,避免患儿交叉感染。优质护理需将患儿作为医疗服务中心,为其提供舒适、温馨的护理服务,并以人性化护理为原则,给予患儿及其加家属鼓励与支持,使其以良好的心态及精神状态接受治疗,保障临床治疗效果[2]。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顺利开展使医院护理工作效率及安全性均得到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在患儿住院第一时间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增加了治疗信心,同时具有维护护患关系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相较于参照组应用基础护理干预措施而言更具优势,且最终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中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促进患儿身体康复,因此可扩大临床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