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透析患者透析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
2019-01-07王晓辉
王晓辉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常用手段,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并发症是临床重点关注问题。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较多,患者内瘘功能丧失,影响患者透析质量及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发症发生情况,明确并发症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我院根据多年经验,通过本次研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提出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8例,患者透析时间>6个月;认知正常;意识清晰;自愿接受研究;医院医学伦理会就审批通过研究;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5~74岁,平均(49.12±11.35)岁;慢性肾小球肾炎48例,糖尿病肾病30例。
1.2 并发症护理及预防
1.2.1 低血压。患者透析期间,体外循环血流量增加,血管收缩反应力降低,中后期超滤过多,脱水速度快,极易导致低血压。因此透析期间,需控制患者脱水速度,控制干体质量;适当减少透析脱水量。密切注意体征变化,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不适症状,需立即关闭超滤,降低血流量,并补充血容量。
1.2.2 出血。术后注意患者造瘘处有无出血,注意按压力度;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若患者存在出血倾向,应适当调整肝素用量。
1.2.3 感染。医护人员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抗生素;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内瘘侧手臂勿进水,注意保护内瘘的干燥、清洁,若感染严重,需立即停止使用。
1.2.4 血栓形成。患者应在实施内瘘成形术3个月后方可使用内瘘,内瘘手臂不得受压,止血时注意按压速度,弹力绷带松紧适宜。若早期见血栓形成,适当使用尿激酶。
1.2.5 高血压。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低脂、低盐饮食,适当控制液体出入量,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若患者透析期间血压过高,可适当舌下含服硝苯地平,以免出现脑血管意外。
1.2.6 心律失常。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除了患者心脏病未能控制后,电解质紊乱,主要见高钾状态,极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房颤、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因此,患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需做好患者本身心脏病的防治,适当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严格控制出入量,适当控制钾的摄入量,维持钾平衡。对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者,需适当考虑禁止使用血液透析,采取腹膜透析。
1.2.7 发热反应。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患者主诉发冷,伴寒战症状,通常是在透析后30~120 min内出现发冷、寒战情况,其原因多是由于内毒素热源反应所致。通常透析器未彻底消毒,或水质卫生不达标,少数患者是因感染所导致。因此需严格规范透析器使用操作步骤,严格监控消毒液浓度及透析用水的各项指标。
2 结果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13%(2/39),即出血1例,低血压1例;症状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并发症均消失。
3 讨 论
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会中断患者透析治疗过程,透析不充分影响患者透析质量及效果。因此必须要加强患者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在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症预防工作中,需先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原因,掌握血液透析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本次研究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护理同时,采取并发症预防措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13%(2/39),即出血1例,低血压1例;症状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并发症均消失。因此,在患者并发症预防中,根据透析中可能持续的并发症,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明显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在患者并发症预防工作中,我们不能单单仅凭临床经验,处理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需运用科学循证性思维采取护理方案,先预防后治疗原则,为患者制定有计划、有目的并发症预防方案[2-3]。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能及时发现血液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早期处理,及早预防,进而提高患者血液透析安全性,促使患者能顺利完成血液透析。总而言之,掌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能减少患者透析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