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2019-01-07周菊花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1期
关键词:精神科科室风险管理

周菊花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精神科护理工作有别于其他科室,该科室内的患者在认知功能、精神状态上存在异常,情绪波动明显,护理风险更高。护理工作属于科室治疗工作的强有力辅助,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与效果。风险管理则是针对科室护理工作存在的风险做防控准备,减少风险发生频次与严重程度,由此提升护理工作整体水准。

1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基本概念与价值

风险管理最初源于国外金融领域管理的经验与理论,而后逐步推广到各行各业。在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价值是基于以往护理工作经验与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共有问题、常见问题以及高风险问题,而后有的放矢的作出动态性的升级管理。风险管理并不是一蹴而就或者一劳永逸的护理管理方法,其具体的内容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变化。不同时代、不同患者情况、不同护理工作状态,所需要的护理风险管理也应该差异性地展开。因此,风险管理需要不断随着时代变化优化提升。风险问题也会不断通过新形式、新内容展现,护理管理不能因为新的风险推陈出新就不解决问题。问题是始终存在的,不可能杜绝。但是旧的问题不解决,只会让风险问题累加,导致更大的风险问题爆发。而精神科护理管理而言,其风险本身就相对较大。尤其是人们物质生活的提升,对品质的要求更高。因此对于护理工作的水准也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护理工作自身不能更好的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容易引发医患双方更大的纠纷矛盾,影响社会对精神科工作形象的判断。

2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基本方法

2.1 设定风险管理小组:要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设定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带头,由护理骨干成为小组成员。小组成员要认真的收集整理精神科以往的护理工作记录,尤其是风险问题、不良护理事件信息与数据,分析其中的规律与特点。分析最终的处理应对措施,以及借鉴其他机构的优秀经验,做好与本科室情况的融合调配,保证各种风险问题能够有对应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改善对策。这些工作需要由风险管理小组工作人员操作,同时监督后续的人员培训与执行监督工作。例如精神科患者中有多种不同情况,抑郁症患者会有自杀倾向,躁狂精神患者会有伤及他人与自己的行为冲动,患者自身会因为多种意识状况出现漏服与隐藏药物的行为,这些都会导致治疗护理工作存在一定阻碍,甚至引发恶性事件。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做好科室具体情况分析,分析其中属于科室个性情况以及所有精神科的共性问题,做好问题的性质划分,为后续的工作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护理工作一方面要参照国家的有关行业标准与职业标准,制度是行业的底线;另一方面要通过灵活的调整来适度的提升护理水准,调控科室自身的个性情况,避免制度所无法管辖到的细节。

2.2 注重护理人员培训管理:要注重护理人员综合素养的培训管理,培训内容不仅要集中在护理理论、行业要求变化、操作技术、心理学、沟通技巧、社会学、思想状态、法律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培训方式需要多种多样化的进行,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线上培训,也可以采用传统的课堂集中性培训,甚至可以运用医院科室骨干人员做好针对各科室实际情况的定制化培训。培训需要做好对应的考核监督,监督考核结果与激励措施结合,由此来调动工作积极性。要充分意识到时代动态变化的状况,不能将护理工作停滞不前的长期延用传统方法,要充分利用新技术与新方法论来补充工作不足,减少护理工作的漏洞,完善工作品质。

2.3 注重责任制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上,要注重责任制管理,无论是人员招聘、人员培训、工作考核监督、激励措施等都需要有对应匹配的责任制管理。通过责任认定,避免责任相互推诿,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由此更好的控制风险发生[1]。例如风险控制合理,可以提供薪资福利、假期、晋升机会、进修机会以及科室医院其他资源条件等,有效的满足护理人员实际多样化的诉求,提升激励措施的有效性。要规避激励措施不匹配个人所需,要做好激励措施开展前的诉求了解。甚至可以将多种激励措施做联合提供,让护理人员有获得感。

2.4 发挥制度管理与人治的互补优势:现代化的制度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方式,制度本身是工作的底线与基础标准,要守住底线[2]。但是光凭借制度底线来管理护理工作风险往往不够,不能有效的满足个体情况所需。人管人的人治方式,可以更好的针对不同护理人员、患者个体情况做灵活的调整,由此来更好的保证护理工作落实的有效性。风险管理是管控一切可能威胁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因素,而传统人管人的风险在于有人力不及的时候与细节,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员精力。现代化的制度化管理可以达到一定工作引导作用,通过细致标准的制度来告诉护理人员按照科学标准执行,减少人管人的反复强调与逐一监管。通过制度引领来让护理人员知晓工作要求,发挥一定指向作用,让人员自觉遵守规则,通过激励措施与考核等来让护理人员落实各项细节工作,形成自觉工作氛围。人管人的传统模式与现代化的制度化管理结合,就可以发挥更为人性化、科学化的风险管控效果。风险管理的对象不能是单纯事物,而是活生生的人。无论是护理人员还是患者,都有多样化、千人千面的特质。人性化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满足实际情况多样化需求,减少管理偏差,有效的促使管理效果落实到实处。

2.5 落实患者风险管理细节:在具体的风险问题管控中,要针对实际问题而定。例如患者不配合治疗的开展,藏药、漏服或者顿服等情况。需要做好患者用药的监护,检查患者是否全部服下,甚至要看到患者已经口服。具体情况下,需要在病房中设置摄像头来监督患者的行为,避免患者在护理人员离开后呕吐药物。要做好护理工具、物料遗落在病房,例如针头、止血带与棉签等物品需要做好使用情况的记录,使用后都需要做好对应数量的标注,离开患者时要做好清点,防控有关物品遗漏所引发的患者自伤自残行为。对于患者情况要做好细致观察,必要情况下限制患者行为[3]。要保证治疗环境的安全性,避免有损身体健康的设施。避免锐器,要保持环境清洁,保持柔和线条与柔软物品的使用,防控患者自残。要做好警报系统的设置,派专人动态观察患者情况,随时发现异常情况。此外,需要注重家庭与社会对患者的关怀,通过亲情友情来温暖患者,避免病情的严重化。要做好家属与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让其意识到配合治疗的重要性,避免错误认知导致的风险与纠纷。要做好家属的心理建设,避免家属行为构成患者的心理状态刺激。包括护理人员沟通处理中,都需要减少刺激源,降低患者的敏感度危险。

3 结束语

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需要动态性的发展变化,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执行实践与检验总结,形成不断循环的自我提升优化意识,将风险管理纳入到风险防控的无限循环提升中。要有不断自我更新优化的意识,在解决旧风险时要沉淀经验,为后续的风险防控提供参考,不能简单的解决问题就放任自流。要重视经验的价值,同时也需要学习新的方法论与技术,达到各方面能力的融合。

猜你喜欢

精神科科室风险管理
精神科护士再任职后的压力分析及对策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爱紧张的猫大夫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提高精神科儿童睡眠质量的方法探究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