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保留灌肠预防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

2019-01-07陈景艳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灌肠放射性

陈景艳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030000)

宫颈癌在女性中的发病形势严重,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约有527000例,每年约有265700例死亡,其中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我国宫颈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占世界的1/3,对女性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及损害[2]。临床上对于Ⅱa期以前的宫颈癌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以放疗为辅;对于Ⅱb期以后的宫颈癌患者,主要通过放疗手段维持治疗[3]。由于盆腔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直肠往往与宫颈或肿瘤病灶距离较近,因此在放疗过程中很难准确控制达到需要进行治疗的肿瘤病灶靶区,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放射性直肠炎占并发症的10%~20%[4]。目前,对于宫颈癌放疗导致的放射性直肠炎并无较好的治疗方案,主要使用肠道黏膜保护剂或局部抗炎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不理想[5]。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预防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行放疗的宫颈癌患者54例,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2012宫颈癌诊治指南解读》中临床分期指标进行分期[6],分为Ⅱb~Ⅳa期。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年龄37~74岁,平均(56.7±8.54)岁;病程1~4年,平均(2.78±1.05)年;分期为Ⅱb(15例),Ⅲa(8例),Ⅲb(3例),Ⅳa(1例)。对照组年龄32~79岁,平均(58.14±8.49)岁;病程1~5年,平均(2.82±1.34)年;分期为Ⅱb(13例),Ⅲa(10例),Ⅲb(2例),Ⅳa(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放射治疗 两组患者均给予放射治疗。采用热塑膜固定患者的体位,在放疗开始前患者需要排空膀胱。使用CT模拟机对患者进行扫描,并对肿瘤病灶进行定位。扫描定位的结果通过图像数字化传输、三维重建,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区体积(CTV,GTV外扩0.5cm)、计划靶区体积(PTV,CTV外扩1.0cm)。处方剂量为45~50Gy/25次,1.8~2.0Gy/次。若患者在放疗期间出现淋巴结肿大,则加量至60~70Gy/25次。2.2 中药保留灌肠 观察组在放疗后4d起,对患者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每周4~5次,直至放疗结束。

(1)灌肠前准备工作 在中药保留灌肠前嘱咐患者排空大小便,保持肠道清洁。在灌肠前安抚患者的紧张情绪,否则容易导致肛门括约肌收缩,灌肠难以进行。灌肠时嘱咐患者保持臀高头低位或左侧卧位。此外,灌肠前需要对灌肠导管进行润滑。

(2)灌肠操作 使用本院自制灌肠方剂(当归9g,生地黄12g,槐花12g,生牡蛎15g,仙鹤草30g,地榆12g,薏苡仁15g,败酱草15g,白头翁15g,木香9g)进行灌肠。上药水煎至130mL,保持药液温度为37~39℃。取一次性灌肠导管,轻插入患者肛门内15~18cm,以每分钟75~95滴的速度进行滴入灌肠。嘱咐患者在灌肠后保持灌肠体位20~30min,再变换其他体位。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在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对两组患者进行实时及跟踪检测,对患者出现的放射性直肠炎情况进行记录。依据Sherman分级标准[7]将其病变等级分为4级。Ⅰ级:直肠黏膜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充血水肿,可伴有血管扩张或渗血,但无溃疡形成;Ⅱ级:已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溃疡,边缘平坦,无周堤形成,表面附着灰白苔或坏死物,其周围可见血管扩张和出血;Ⅲ级:形成糜烂性溃疡,其周围可见血管扩张,伴有出血;Ⅳ级:在Ⅲ级基础上伴有瘘管形成。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比较 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3个月内,观察组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7.4%(2/27),对照组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59.3%(16/2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6.33,P<0.05),说明中药保留灌肠能够显著预防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

(2)等级评价比较 观察组中2例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均为Ⅰ级;对照组中有16例出现放射性直肠炎不良反应,其中Ⅰ级7例,Ⅱ级5例,Ⅲ级3例,Ⅳ级1例。从评级来看,对照组不仅有较高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而且在引起的放射性直肠炎中,症状表现较为严重。

4 讨论

宫颈癌的发病形势险峻,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是临床控制该疾病的关键因素。放射性治疗在该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尤其是晚期宫颈癌患者。此外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改进,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也愈发显著,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对于宫颈癌患者而言,其肿瘤病灶位置与直肠紧密相邻,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虽然放射线主要作用于宫颈癌肿瘤病灶,但是直肠不可避免地受到放射治疗的影响,因此在放疗过程中很容易损伤直肠,引发放射性直肠炎[8]。

放射性直肠炎为宫颈癌放射治疗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在患者接受的放射治疗总量达30Gy时可出现该不良反应。若放射总量达到50~70Gy,该不良反应发生率会达到70%[9]。发生该不良反应时,检测结果表明患者会出现肠黏膜充血水肿,引发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患者的体液渗入直肠肠腔,因此患者的直肠上皮细胞出现大面积坏死,吸收功能也急剧降低,水分、电解质及蛋白质等丢失严重,临床多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黏液便等[10-11]。放射性直肠炎属于一种物理因素引起的炎症疾病,因此西医一般在出现放射性直肠炎的症状后,再使用抗生素和/或激素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放射性治疗中的放射线属火毒之邪,对病灶作用有效,若作用于病灶之外的正常器官,则属于邪热入里。因此,中医将放疗引发的放射性直肠炎归入“泄泻”“腹痛”“肠癖”“便血”等范畴,主要病理过程为热毒交结、热伤脉络,患者此时处于本虚标实的状态,因此中医认为需要对放射性直肠炎“未病先防”。文献报道使用中医疗法对放射性直肠炎有较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如在放疗同时使用中医保留灌肠能显著降低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轻患者的痛苦[12],其防治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患者在放疗期间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患者在放疗期间血小板的活化,此外还能够促进肠腺上皮增殖等。本项研究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3个月内对宫颈癌患者发生放射性直肠炎的情况进行实时及跟踪检测,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和放射性直肠炎等级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医保留灌肠能够明显降低宫颈癌放疗期间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建议在临床上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放射性治疗的同时,施加中医保留灌肠以预防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灌肠放射性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系列性科普
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及肺功能指标评估
灌肠疗法在犬病诊疗中的应用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