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抗病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985的选育及应用

2019-01-07张德文洪军汪婉琳张伟杨前进

中国稻米 2019年2期
关键词:秧龄原种父本

张德文洪军汪婉琳张伟杨前进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肥230031;2安徽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合肥230088;第一作者:zhangdewen0551@163.com)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主要产粮省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优质稻米倍受青睐、劣质稻米严重滞销”的问题,选育优质水稻新品种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以皖稻153为代表的徽两优系列水稻品种具有抗倒、适应性广的优势[1],2010年以来在全国的单季稻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但许多品种存在米质不优、千粒重较小等问题,因而在推广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2]。为改善徽两优系列品种的上述问题,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经过多年的研究,培育出了优质、抗倒、抗病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徽两优985。

1 选育经过

母本1892S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培矮64S的变异单株选育的中籼光温敏核不育系,2004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父本9Z007于2004年正季在合肥用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的D205材料与特优559父本进行有性杂交,2004年冬季在海南陵水又以F1为母本,以抗稻瘟病的恩恢5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当季收得三交种D205/559//恩恢58,后经6年11代的系统选育,至2009年正季筛选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生育期稍长的恢复系,并趋于稳定。2009年用1892S与9Z007进行配组育成微两优985,201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

徽两优985在合肥地区种植,5月上旬播种,正常年份,全生育期135 d左右,与Ⅱ优838相仿。株高125 cm左右,平均每丛有效穗数9.3个,每穗总粒数207.4粒,每穗实粒数176.2粒,结实率85.0%,长粒型,千粒重27.1 g左右。株型紧凑,剑叶挺直,叶色淡绿,叶鞘和颖尖紫色,熟相好。

2.2 产量表现

2013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品种比较试验,平均单产9 490.5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9.68%,居参试品种第2位。2014年参加安徽省中籼组区试,平均单产9 044.4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60%;2015年续试,平均单产9 524.4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85%,达显著水平。2016年参加安徽省水稻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693.9 kg/hm2,较对照增产9.33%。

2.3 稻米品质

徽两优985米质较优。2015年由安徽省种子管理站统一取样送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出糙率80.9%,精米率71.8%,整精米率52.8%,粒长6.9,长宽比3.1,垩白粒率11%,垩白度1.9%,透明度2级,碱消值5.3级,直链淀粉含量15.1%,胶稠度80 mm,蛋白质含量7.6%,综合米质符合部颁3等优质米品质标准。米饭柔软,晶莹透亮,口感较好。

2.4 抗性表现

2014—2015年由安徽省种子管理站统一取样,经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倒伏,抗病能力强,白叶枯病、稻瘟病、条纹叶枯病均达中抗以上,稻曲病达到抗级。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期播期

安徽中稻区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大田用种量15.0 kg/hm2,秧田播种量 225 kg/hm2,秧龄 26~30 d,株行距 16.5 cm×26.4 cm 或 16.5 cm×19.8 cm,每丛栽 1~2粒种苗。

3.2 科学施肥

每 hm2施复合肥(N∶P∶K=15∶15∶15)262.5 kg、尿素300 kg、氯化钾150 kg作基肥;移栽后7 d每hm2追施尿素150 kg作返青肥。

3.3 水分管理

浅水栽插,保持2~3 cm浅水层促分蘖,当全田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90%时及时落水搁田,抽穗前15~5 d和抽穗后5~15 d保持3 cm浅水层,在此前后,保持湿润和间歇灌水,干干湿湿到黄熟。成熟前7 d断水。

3.4 除草

用丁草胺或“野老”于移栽后7 d左右结合返青肥一起施用。

3.5 防治病虫害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加强秧田期病虫防治,做到带药下田;重点搞好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的病虫防治工作。

4 保持品种种性和种子生产的技术要点

4.1 亲本种性保持

1892S:每年通过选择单株种成穗行,严格筛选并生产原原种,用原原种通过严格的繁殖隔离条件和严防人为混杂等措施来生产原种并田间鉴定,将田间鉴定符合原种要求的原种入低温库保存,之后取原种繁殖生产用亲本。

9Z007:每年选标准株与不育系成对测交,保存原原种并繁殖原种。

4.2 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徽两优985的父本9Z007分蘖力强,播始历期适中,株型紧凑,繁茂性较好,花粉量大,花时较早;母本1892S柱头外露率高,柱头捕捉花粉的能力强,异交结实性好[3];该组合播差期20 d左右。

4.2.1 合理安排播差期

在安徽沿淮地区制种,父本分两期,Ⅰ、Ⅱ期相差10 d。Ⅰ期父本5月5日前后播种,8月11日前后始穗,播始历期约 96~100 d,主茎叶片数 15.0~16.0 叶;母本5月27日前后播种,8月10日左右始穗,播始历期约 73~77 d,主茎叶片数 14.0~14.5 叶;父母本时差 23±1 d,叶差 1.0~1.5 片。

4.2.2 做好大田精细管理

4.2.2.1 培育壮秧 湿润育秧,播种密度适宜,父本用种量3.75 kg/hm2,Ⅰ期父本秧龄35 d左右,Ⅱ期父本秧龄 25~28 d;母本用种量 30.0 kg/hm2,浸种 48 h,催芽至露白备播,秧龄20~25 d。父母本移栽时要求秧苗素质达到矮壮、带蘖、整齐[4-5]。

4.2.2.2 大田栽插与管理 父母本分厢式栽插,厢宽210.0 cm,父母本行比 2∶12[1]。父本双行栽插,Ⅰ、Ⅱ期父本各栽 1 行,行株距 16.7 cm×20.0 cm,2~3 本栽插。每 hm2栽父本 6.6 万丛左右;母本株行距 13.3 cm×13.3 cm[2],阳面距父本 20.0 cm,阴面距父本 26.7 cm,方便打药、去杂等作业时行走。双株栽插,每hm2栽56.3万丛左右,确保基本苗270万/hm2以上[6]。

4.2.2.3 肥力运筹 在多施农家肥的基础上,每hm2施复合肥(N、P、K 为 15∶15∶15)450.0 kg、尿素 300.0 kg 作基肥;父本栽后5 d,单施父本行,每hm2施尿素60.0 kg;母本栽后5 d父母本同时追肥,每hm2施尿素120.0 kg。

4.2.3 提高异交结实率

根据叶龄记载和田间多点剥查父母本幼穗发育进程,预测花期相遇情况,以母本提早抽穗为宜。早发现早调整。

4.2.3.1 科学使用激素 父母本主茎破口(即8期)每hm2用75.0 g“九二○”启动(父母本同喷);母本抽穗约15%时,父母本同时喷“九二○”,每 hm2用量 150.0 g,之后同浓度再多喷1遍父本;第3 d父母本同时喷“九二○”,每hm2用量150.0 g,同浓度再多喷1遍父本。

4.2.3.2 人工辅助授粉 父母本抽穗达20%前后开始人工赶粉。当日上午9∶00前,赶去母本行露水,将母本震苞,促进母本提早开颖,当日父本始花10 min后(约上午10∶30前后)开始赶粉,连赶3次,前2次间隔20 min,第3次与第2次间隔40 min。

4.2.4 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制种田在抓好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和纹枯病防治的同时,要重点防治稻粒黑粉病。

猜你喜欢

秧龄原种父本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微喷旱育不同秧龄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四特”晚籼稻系列组合适宜移栽秧龄和播种期探讨
不同秧龄和基蘖肥配比运筹对机插稻茎蘖动态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不同播量和不同秧龄钵苗机插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