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治与预防
2019-01-07杨雅林
刘 俊,杨雅林
(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 太原030013)
小儿手足口病为临床多发急性传染性疾病,多发于3岁以下儿童。临床主要以手、足、口腔和臀部发生水疱疹为主要特征。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为最常见的病毒。无论感染何种病毒,多数患儿均可自愈,但部分患儿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继而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及肺水肿,有病情发展快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现主要分析其预防及诊治方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7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36例;年龄1~9岁,平均(4.12±1.14)岁;1~3岁38例,3~5岁17例,5~8岁12例。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的标准。所有患儿手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斑疹,多位于手掌、足掌;口腔黏膜也出现疱疹,主要分布于舌咽、颊黏膜,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呈阳性。
1.3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不愿参与本研究。
2 治疗方法
对常规患儿要强化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保持饮食清淡,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可服用银翘散。对高热及口腔、四肢疱疹稠密患儿可服用清瘟败毒饮;对咳嗽气喘、高热不退患儿可服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在疱疹位置可采用西瓜霜或冰硼散涂抹。
发热患儿要进行体温控制,也可采用退热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布洛芬5~10 mg/(kg·次),乙酰氨基酚10~15 mg/(kg·次),且要保证用药间隔时间最短为6 h。
惊厥患儿常用药物:首先采用咪达唑仑肌内注射,0.1~0.3 mg/(kg·次),体质量低于40 kg,最大剂量为5 mg/次;体质量高于40 kg,最大剂量为10 mg/次;地西泮注射液0.3~0.5 mg/(kg·次),最大剂量在10 mg/次以下,且注射速度低于2 mg/min。同时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呼吸支持准备。在治疗过程中时刻保护电解质平衡。
如有脑水肿、肺水肿和心功能衰竭的重症患儿则需要控制体液补充,生理需求在60~80 mL/(kg·d),注射时要保持速度均匀,保持血压稳定。休克患儿在采用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也可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次)进行体液复苏,随后可适当补液,避免发生短期大量扩容。对依然无法恢复体液的患儿可依照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进行补液,也可依据被动抬腿试验补充液体。
特别注意:治疗该疾病时一定要重视疫苗接种,对疑似病例要设立专门诊室。接诊时,严格执行预防标准,进行手部卫生,强化环境消毒,可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溴)消毒剂定期消毒。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2 d后疱疹缩小,患儿体温消退,并未出现溃疡和并发症;有效:治疗4 d后发热和疱疹逐步消退;无效:治疗5 d后体温并未下降,并出现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2 结果 67例患儿治疗后,显效42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50%。患者预后良好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4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为主。该疾病有分布地区广泛、无季节性的特点。病情严重患儿甚至会出现死亡,因此需要积极治疗,采用合适方式进行护理。
手足口病为埃可病毒、肠道病毒等在合适环境下生存和传播的疾病,此种病毒对乙醚及去氯胆酸盐不敏感,酒精无法将其灭活,且对紫外线不敏感。只有采用氧化剂、碘酒、甲醛才能将其灭活。同时致病菌也存在多变的特点,各临床症状也有区别,因此在诊断时要进行区别对待。柯萨奇病毒潜伏期可达5 d,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咽喉肿痛及皮肤疱疹。肠道病毒71型所引发的临床症状较多,患儿常会伴随迟缓性瘫痪及无菌性脑膜炎,治疗不当则会引发死亡[2]。由于在治疗中缺乏特异性高效抗病毒药,因此主要为对症治疗。同时也发现重症患儿和一般患儿相比治疗时间更长,且并发症更严重,因此可知该病一定要早治疗。
本病的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同时被污染的物品在接触后便会被病毒感染,因此一定要重视健康宣传。首先进对幼托所和医院、学校等场所多印刷宣传文件,为学生和其家长进行知识普及。同时保持教室和宿舍等公共场所的良好通风,对玩具和个人卫生用品及餐具要及时消毒。每日对门把手和扶梯、桌面等进行擦拭消毒。指导儿童和其家属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用肥皂水洗手,禁止喝生水,吃冷食;看护人员要勤为幼儿更换尿布、处理排泄物,在清理完后要洗手;患儿使用过的物品均要进行消毒[3]。在病情流行时不要带儿童去人群较为密集的场所,在发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避免出现病情持续性恶化。对已经患病的儿童要引导其进行身体锻炼,强化饮食健康,时刻注意卫生。
强化疫情管理。首先要充分了解疫情变化,主动向地方卫生院进行疫情报告。在诊治时做好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的区别,认真进行疾病的监测和调查。在疾病较为流行的地区则要强化晨检,发现病情立即隔离,也要对家庭实施隔离,指导病情直至痊愈[4]。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有传染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在预防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宣传,提升儿童和其家属对该病的重视。对疾病实施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避免出现病情持续性发展。治疗时要重视患儿实际病情,采用对症方式进行治疗,方可达到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