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风通络止痛汤联合卡马西平缓释片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2019-01-07夏黎黎于锟鹏
夏黎黎,段 艳,于锟鹏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山东 威海264200)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中老年人群多发,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该病的常用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药物治疗易发生毒副作用,患者耐受性差。手术治疗有一定风险,且创伤大。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属“面痹”“偏头风”等范畴,应秉持“搜风通络,通经止痛”的治疗法则。现采用息风通络止痛汤联合卡马西平缓释片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荣成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24±10.87)岁。
1.2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实用内科学》[1]中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2]中诊断标准。面部突然剧烈疼痛,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2 min,间歇期没有以上症状,发作时面部患侧有流涎、抽搐、流泪等症状;头颅CT显示无血管畸形、颅内肿瘤;疾病间歇期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以面颊、脸部位有放射样、烧灼样的抽挚疼痛为主症;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阻经型。
1.3 排除标准 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有精神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①所有患者均给予卡马西平缓释片(成都广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471,0.2 g/片)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次100 mg,每日2次,连续服用10 d;10 d后将剂量调整为每次100 mg,每日3次,连续服用28 d。②同时给予息风通络止痛汤治疗,方药组成:丹参、牡蛎(先煎)各15 g,钩藤(后下)、川芎、白芍、地龙、桃仁、红花各10 g,甘草片5 g,全蝎5只,蜈蚣l条。如患者牙龈肿胀,加生石膏、知母;如患者肝火旺盛,加龙胆草、黄芩片;如患者舌苔厚腻、胸胀闷,加生半夏、白术;如患者头胀恶风、项背强直,加白芷、防风。水煎服,每日1剂。7 d为1个疗程,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治疗3~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症状有所减轻,疼痛频次减少;无效:疼痛症状和疼痛频次均无改善或出现加重情况。显效率和有效率计为总有效率。
3.2 结果 42例患者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40/42)。随访6个月,有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7.14%。
4 体会
三叉神经痛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发作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面部抽搐或表情凝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卡马西平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其可对患者中脑网状结构内的丘脑系统发挥选择性作用,通过对患者三叉神经脊束至丘脑的病理性多元神经反射作用的抑制,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但远期疗效不理想[3]。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多因外邪、内伤或内外合邪,导致经脉痹阻,气血逆乱,上犯于头面而发病。风寒阻经型三叉神经痛多因外寒风邪侵入人体经络,气滞血凝,阻滞经络,导致“不通则痛”而发病。因此,中医治疗应以息风平肝、祛风活血为原则。息风通络止痛汤主要由丹参、牡蛎、钩藤、川芎、白芍、地龙、桃仁、红花、甘草、全蝎、蜈蚣等药物组成,其中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对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管扩张有显著作用,可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治疗目的;牡蛎平肝潜阳,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之功效;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川芎活血祛瘀,祛风止痛[4]。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川芎中的川芎哚成分镇痛作用显著;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可抑制中枢性疼痛;地龙清热息风、通经活络;桃仁活血祛瘀;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红花中含有黄酮类物质,抗氧化作用显著,对于损伤组织的修复有较好的疗效;甘草与白芍同用,能显著增强治疗挛急疼痛的疗效,甘草可作用于外周神经,对于神经性疼痛和痉挛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全蝎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蜈蚣息风止痉,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具有息风止痉、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另外,有研究发现,息风通络止痛汤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神经系统和机体内环境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耐受性,降低西药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5]。本研究中,42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24%;随访6个月后,复发率为7.14%。提示息风通络止痛汤联合卡马西平缓释片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临床可尝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