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5年临床研究进展*
2019-01-07张召弟苑秋鸣吴耀持
郭 晟 张召弟 苑秋鸣 吴耀持△
(1.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157011;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寰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1]。临床症状中以腰腿痛最常见,1/2~2/3的患者表现为先腰背痛后腿痛,1/10~1/3患者表现为腰痛和腿痛同时发生,1/6~1/4的患者先腿痛后腰背痛。国内本病发病率,目前尚无精确统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年龄为30~50 岁[2]。 临床上以 L4/5和 L5/S1椎间盘突出为最多见,约占 90%以上[3]。
临床研究表明[4],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起效快,镇痛效果维持时间长。相对于普通针刺和药物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鉴于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总结出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因此,笔者检索了近6年来 (2012年至2017年)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WF)相关文献,就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研究情况做如下综述。
1 艾段结合毫针的温针灸
艾段结合毫针进行温针的报道中[5-24],将整根艾条截取成艾段,将其插入针柄上进行温针的方法。艾条以清艾条为主。但艾条的规格在研究中鲜有提及。不同规格的艾条,虽截取长度相同,因直径不同,艾段的质量可相差很多。
易建良等于针刺组选取阿是穴、双侧肾俞等穴,留针30 min。温针组在夹脊穴及肾俞穴针柄上以长约2 cm艾段灸之,每穴2壮,艾条燃尽后取针。温度过高时予纸片覆盖皮肤,防止灼伤。10次为1疗程。温针组在提高JOA评分疗效上优于针刺组,在降低VAS评分方面优于针刺组[5]。袁锦波等在肾俞、夹脊穴针柄予2 cm艾段进行温针灸,用硬纸板格挡防止烫伤,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总有效率为93.8%[6]。高景昌等嘱患者健侧侧卧,膝部微微弯曲,腰部和大腿呈150°,针尖沿椎板横突间韧带外缘刺入,感觉落空停止进针,点燃3 cm艾段插入针柄处,坐骨神经线上选穴进行温针灸,留针30 min,10 d为1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91.02%,对照组为65.71%[7]。徐凯等于阿是穴进行温针灸,针柄上插入2 cm长艾段,点燃后留针20 min,连续15 d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温针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0%[8]。李峰彬等将长2.5 cm的艾段插于夹脊穴处针尾,皮肤与艾段之间隔厚纸板,留针30 min。5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1%,对照组为64.7%[9]。方云添等在夹脊穴针柄上套长约2 cm的艾段(从清艾条上截取)点燃,每穴2炷,留针时间为30 min,7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中成药组患者口服复方杜仲片,连续14 d为1疗程。西药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连续14 d为1疗程。3组观察时间均为2个疗程。温针灸组总有效率96.7%,中成药组总有效率76.7%,西药组组总有效率73.3%[10]。孙恒聪剪取2 cm左右艾段在突出节段夹脊穴进行温针,共3壮,留针30 min,15 d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每次30 min,10次为1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1.4%[11]。杨海涛等以腰夹脊穴为主穴,取长约5 cm的药艾条插入针柄2~3 cm,距离皮肤3 cm,皮肤表面覆盖隔热层,艾条燃尽约30 min,6次为1疗程。对照组予普通针刺,留针30 min,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为48%[12]。李伟等取肾俞、大肠俞等穴。将患者分为3组,毫针温针组,银针温针组,药物组,毫针与银质针组温针灸15~20 min,每周2次,治疗5周为1疗程。药物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每日2次,连续服药5周,银质针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13]。杞锦政等在实验组患者夹脊穴及肾俞穴针柄上套长2 cm艾段进行温针,艾条烧尽后取针,用纸片覆盖皮肤防止烫伤。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留针30 min。连续针刺10 d。实验组治疗后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4]。 陈珊[15]将 2 cm 长艾段插于腰夹脊穴、肾俞穴、委中穴等穴的针尾进行温针灸,垫硬纸片防灼伤。对照组行普通针刺。10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观察组为85%。李科[16]选取腰椎夹脊穴、肾俞、环跳等穴,将2 cm艾段插于腰椎夹脊穴针柄上行温针灸,皮肤垫纸板防止烧伤,每次治疗30 min。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7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VAS、JOA评分,改良指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吴爱军嘱患者腰与大腿呈150°角,确定突出椎间盘间隙,旁开2.5 cm进针,向外10°,出现落空感停止进针,不行手法,针柄上插入3 cm长艾段行温针灸,留针30 min,连续治疗1个月。对照组患者应用牵引床治疗,牵引30 min,连续牵引治疗20 d。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17]。马占君等应用2 cm艾段于肾俞、腰阳关、命门等穴位行温针灸,厚纸片隔离皮肤防止烫伤。每穴灸2壮,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估临床效果。对照组患者口服腰痛宁。温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64%[18]。朵雄等截取3 cm艾段,点燃后插在针柄上行温针灸,配以阿是穴、承山、等穴,留针30 min,15次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治疗2~3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19]。宋明霞等采用3 cm艾段于患侧大肠俞、关元俞、环跳等穴行温针灸,可垫纸板隔热。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电针组取穴同温针组,留针20 min。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均差别不大[20]。尚德峰应用2 cm艾段于腰夹脊穴处行温针,皮肤与艾段间垫硬纸片预防烫伤,艾段燃尽后留针30 min。对照组行普通针刺。两组均为6次1疗程,持续4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和ODI评分优于对照组[21]。叶肖萍予对照组患者口服独一味胶囊,7 d为1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2 cm艾段,在命门、腰阳关、肾俞穴位行温针治疗,垫硬纸片预防烫伤,烧2壮,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68.89%[22]。陈争争取2 cm长艾段插到腰椎夹脊穴针柄行温针灸,每次治疗30 min。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7次1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VAS和JOA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23]。陈晓勇剪取2~3 cm的艾段于突出节段的夹脊穴进行温针灸,留针30 min,10次为1疗程。对照组患者行牵引治疗,时间在0.5 h内,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4.81%,对照组为 83.02%[24]。
2 艾条结合毫针的温针灸
艾条结合毫针进行温针的临床报道中[25-26],是应用整根艾条插入或靠近针柄,以加热针体或对穴位进行温和灸的方法,操作时间大多为30 min。报道中未提及此种方法与艾段进行的温针相对比疗效如何,且相对于后者临床报道较少,比较耗费医务工作者的精力与时间。
胡建军等对腰夹脊穴行温针治疗,将点燃的艾条插入针柄约3 cm,与皮肤相距2~3 cm,用隔热垫保护皮肤,加热30 min,6次1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观察组总治愈率为91.4%,对照组为62.9%[25]。赵军采取腰夹脊穴进行温针,艾条插入针柄点燃,时间为0.5 h以上,艾条应距离皮肤2.5 cm以上。对照组采用口服甲钴胺片治疗,两组疗程相同。温针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92.5%和 80.0%[26]。
3 艾绒成型结合毫针的温针灸
艾绒成型结合毫针进行温针的临床报道中[27-28],是用散艾绒以手工制成艾炷套在针柄上点燃施灸的方法,此种方法比较接近古代温针灸的操作流程。
张春燕等将适量艾绒裹于环跳、肾俞、命门、大肠俞、秩边穴针柄上行温针灸,对照组为普通针刺。5次为1疗程,共4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86.54%,对照组为62%[27]。汤志锋等于电针组采用连续波刺激,频率 30~50 Hz,电流 2 mA,刺激 15 min。 隔日 1次,5次为1疗程。实验组在针尾插入艾绒 (枣核大小,共3壮)。2个疗程后,电针组总有效率为52.17%,温针组为 67.39%[28]。
4 艾灸盒结合毫针的温针灸
艾灸盒结合毫针进行温针灸的报道中[29],将几个艾段放置于艾灸盒内,取代艾段直接插到针柄上的方法,进行温灸。此种方法提高了温针灸的安全性。
黄秀兰等取腰椎间盘突出局部穴位,加环跳、秩边等穴。将4~5根2 cm艾段放入灸盒中点燃,置于腰夹脊穴,留针30 min。10次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牵引床牵引,持续牵引30 min。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1%,对照组为 90.8%[29]。
5 酒精棉球结合毫针的温针灸
酒精棉球结合毫针进行温针灸的报道中[4],是以止血钳加持点燃的酒精棉球加热针柄进行温针灸的操作,区别于传统温针灸的方法。报道中未提及防护措施,临床疗效接近于艾段温针的方法。
罗文才等设立毫针针刺组、艾条温针组和酒精温针组,3组取穴原则、主要穴位、针刺方法、留针时间相同。艾条温针组将12 mm×15 mm的艾段套入针柄上,从下端点燃,每穴1炷,艾段燃烧时间约4 min。酒精温针组用血管钳夹持酒精棉球,点燃后烧灼针柄,每穴约4 min。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治疗后,毫针针刺组、艾段温针组、酒精温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92.59%,92.59%[4]。
6 讨 论
温针灸法,又称温针、烧针柄、传热灸及针柄灸等,是艾灸与针刺相结合应用的一种针灸方法。温针之名首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明·高武《针灸聚英》载“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医学入门》云“冷风湿痹针环跳,阳陵三里烧针尾”。《备急千金要方·孔穴主对法》云“然灸之大法,但其孔穴与针无忌即下白针,若温针讫,乃灸之”。可见温针应用的历史悠久,主要用于风寒湿痹等寒性病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腿痛、下肢麻木、跛行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就医的主要目的为缓解、消除疼痛,疼痛得到解决,功能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恢复。在很多基础与临床研究中,温针灸可抑制软骨细胞的过度凋亡[30],可降低关节炎滑膜组织中异常活化的NF-κB活性[31],在腰突症模型大鼠中,温针可有效抑制炎症介质PGE2的释放,改善受压神经根的超微结构[32],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温针可以降低血清中P物质、IL-1α等炎症因子[33-34],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
通过分析近5年来的文献报道,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穴上,以奇穴和膀胱经经穴为主,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为突出椎间盘部位及上下节段椎体的夹脊穴。局部选穴能够疏通腰部气血,畅通经络,经络得通则症状自然缓解。在温针灸的操作中,分为艾段结合毫针、艾条结合毫针、艾绒成型结合毫针或酒精棉球烧灼毫针的方法等。大部分文献在温针灸操作过程中注意使用纸片以防止患者皮肤烫伤。艾段结合毫针的温针灸方法,对艾段的长度大多说得比较明确,但未说明艾段的直径,从而影响了艾段的质量,有研究报道指出[35],不同的灸质、灸量会产生不同的临床效果。艾段的规格影响了艾段的质量,从而影响了燃烧时热量的产生,热量沿着针体传递是温针灸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艾段结合毫针的温针灸的临床试验,需要更加明确艾段的质量(包括艾绒的年份),从而使临床研究更容易量化与规范化。相比之下,艾条结合温针灸的方法,从操作时间与温度的保持更具有优势,但操作起来比较耗时费力。艾绒成型进行温针灸的方法更好接近于古代的操作,但有些报道中虽然说明了艾炷的大小(如枣核大),但在制作过程,不能很好地保证艾炷质量的一致性,从而导致疗效的不确定性。酒精棉球烧灼毫针进行温针的方法危险系数比较高,临床上报道较少。从报道结果看[4],其效果与艾段结合毫针进行温针的疗效相同,还有待于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探讨。艾灸盒结合毫针进行温针的操作方法安全性较高,但艾段释放的热量能否更好地传入深层组织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进出研究来证实。
温针灸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艾炷的形制与规格是影响其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期待进一步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规范艾炷的规格与施灸的壮数,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