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口服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9-01-07曲典付博李兰凤
曲典 付博 李兰凤
(哈尔滨二四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6)
脑梗死主要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破损情况,造成血小板大量的集聚在破损处,长此以往导致血栓的形成,因其动脉血管逐渐的变窄,最终发生脑梗死情况[1]。此疾病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2],为更好的进行治疗,本次研究选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口服丁苯酞治疗,该治疗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60例运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口服丁苯酞治疗,对照组60例运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2.36±3.95)岁;对照组患者,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3.76±4.54)岁。对两组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后,性别和年龄无差异(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运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本研究选择注射阿替普酶(爱通立)(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KG,Birkendorfer Strassr 65,88397 Biberach,Germany)50 mg和20 mg两个规格,用量按0.9 mg/kg体质量计算,最大剂量不超过90 mg,取总量的10%静脉推注,无不良反应将余量配置成200 mL溶液后静脉滴注,维持静点1 h。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口服丁苯酞治疗,本研究选择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口服,0.1 g×24 s,空腹服用,2粒/次(0.2 g),1日3次,20 d为1个疗程,观察连续治疗3个疗程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根据NIHSS评分量表来为神经功能受损做评判标准:该量表包含4个方面,总共15项,最高分为42分,评分分级: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分数:0~1分:正常或近乎正常;1~4分:轻度卒中/小卒中;5~15分:中度卒中;15~20分:中~重度卒中;21~42分:重度卒中。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两组神经功能受损前后对比,对照组60例,治疗前神经功能受损(12.34±4.69)分,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受损(8.12±3.07)分,治疗后2个月神经功能受损(6.42±1.97)分;观察组60例,治疗前神经功能受损(12.69±4.78)分,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受损(6.19±2.43)分,治疗后2个月神经功能受损(4.11±1.25)分;两组治疗前经功能受损对比结果(t=0.405,P=0.686)分。两组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受损对比结果(t=3.818,P=0.001)分,两组治疗后2个月神经功能受损对比结果(t=7.669,P=0.001)分。两组对比后,对照组治疗后的1个月、2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显然没有观察组效果好(P<0.05)。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该疾病发病较为突然,通常在较为安静的情况下起病,其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为头痛、眩晕、半身不遂,肢体不协调出现一侧肢体较重等情况,并伴随着吞咽困难、语笨等情况,严重影响着其正常的生活[3]。
对照组运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其属于血栓的溶解性药剂,其主要的成分包含糖蛋白、氨基酸等,通过赖氨酸残基和纤维蛋白的相互结合,其纤维蛋白亲和性很高,当和纤维蛋白结合后,本品被激活,使纤溶酶原逐渐转化为纤溶酶,溶解血块,但对整个凝血系统各组分的系统性作用很小,因此出血概率较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口服丁苯酞治疗,该药品与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主要为人工的消旋体,其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的损伤,促进其患者快速恢复,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上述所论,证明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运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口服丁苯酞治疗,有效改善其颅内血管的阻塞,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