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门螺杆菌耐药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019-01-07吕冠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1期
关键词:螺杆菌幽门胃炎

李 珂,吕冠华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11003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 ori,Hp)是弯曲螺旋且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1982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WARREN和MARSHALL成功地从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将其分离出来,直到1989年GOODWIN等才正式将其定名为Hp。Hp在我国感染人口超过7亿,我国Hp感染率高达42%~90%,成人达40%~60%[1],主要通过人与人进行传播。Hp是消化系统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黏膜相关淋巴瘤等疾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2]。Hp被认为是胃黏膜癌变的高危因素[3]。目前西医根除Hp的一线疗法为14 d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而14 d铋剂四联疗法则作为替代疗法,这种疗法效果虽好,但尚未达到理想标准,毒副反应较多,耐药率及复发率较高。中医药治疗Hp具有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根除率高等优势,是西药疗法的有益补充。目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制剂确有提高Hp根除率的作用[4-5]。本文将对中医药根除治疗Hp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概述。

1 中医病因病机

古代医家多认为脾胃虚弱为Hp发病之本。Hp感染属中医“湿热邪气”范畴,其病位在胃,病本在脾,病因为邪毒内犯,病机为本虚标实,升降失调。本病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本虚为脾胃虚弱,标实为“邪毒”导致的湿热、寒湿、气滞、血瘀、瘀热,“邪毒”这里指幽门螺杆菌。《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人体本身正气的强弱在Hp感染中至关重要,平素体虚易感,使Hp有机可乘,由表入里,进而损伤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医学真传》指出:“脏气不足,病在脏;腑气不足,病在腑;经脉不足,病在经脉。”进一步说明机体某一脏腑功能虚弱,致病因素易侵犯并损伤这一脏腑,进而引发疾病。

现代医家认为Hp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其中脾胃湿热是重要诱发因素。胃内炎热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为Hp感染提供温床,胃黏膜受损、充血和水肿、炎性物质分泌破坏胃的正常生理功能,气机瘀滞导致胃内炎症加剧,湿热、寒湿、瘀热等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严重破坏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为Hp感染提供机会。胡玲等[6]通过研究脾胃湿热型Hp感染发生的机制,发现胃镜下病变的胃黏膜显著充血肿大、渗出和溃烂,甚至在胃黏膜下找到活动期的炎性改变——出血斑,其表面大多覆盖黄苔,证实Hp感染归于中医湿热邪气类。向志平[7]通过探讨Hp感染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方,发现Hp持续性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脾胃气虚是其发病之本,病理因素为气滞血瘀,三者相互作用,对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产生极大影响。林海[8]通过对12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因生活习惯、情绪因素致病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因饮食及药物因素致病的患者。张照兰[9]将本病病因病机归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失调、药物伐中、外邪伤中、脾胃素虚6个方面。

2 中医药治疗进展

2.1 单味中药 大量研究表明,单味中药具有显著的体内抑制作用,甚至可杀死Hp,其中高度敏感的药物有黄连、黄芩、三七等;中度敏感药物有丹参、猪牙皂、延胡索、大黄、甘草、地黄等;低度敏感药物有鸡内金、陈皮、白及、白芍、知母、连翘等。黄衍强等[10]通过观察中药提取物对耐药幽门螺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发现大黄素、黄连素、苦参碱、黄芩苷对耐药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浓度<50%最低抑菌浓度(MIC)能明显抑制菌株生物膜形成。曲智威等[11]通过单味中药对Hp耐药株的体外抑菌实验,发现具有高度抑菌作用的黄连在实验中可提高Hp改变形态的速度,避免耐药的发生,且黄连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连素和巴马汀具有抗菌、抗炎、抗癌等药理活性,能有效抑制Hp感染。高承霞等[12]通过观察苦豆子生物碱对Hp耐药菌株的抑菌效果,发现苦豆子生物碱对Hp临床耐药菌株(甲硝唑)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高燕等[13]通过研究发现,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素对多种革兰氏细菌和病毒具有抑制、杀灭作用,并具有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药理活性作用,故其能有效降低Hp耐药率。薛雷[14]通过实验发现,大蒜素联合雷尼替丁可显著提高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周曾芬等[15]进行大蒜对Hp抑菌作用的实验,观察大黄和大蒜对Hp的体外抑菌效果,发现大蒜对Hp的抑制作用显著,而大黄对Hp的抑制作用属于中等强度,且两药的抑菌作用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其他单味中药也具有良好的抑杀Hp作用。如三七不仅杀菌作用强,且能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抑制胃酸分泌,改善炎症介质造成的黏膜损伤及黏膜损伤后出现的组织充血、肿胀及受压导致的缺血、缺氧;甘草、乌梅、石斛、沙参等滋阴药物有助于提高胃酸浓度,促进胃泌素充分分泌,达到调整体内环境、控制Hp繁殖的作用。

2.2 中药复方 中药复方具有减轻Hp毒性、直接抑制或杀灭Hp、提高远期疗效、减少复发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对降低Hp感染的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配合三联或四联疗法使用中药复方可达到显著提升Hp根除率的效果。

(1)经方 高建荣[16]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Hp相关性胃炎患者,其效果优于莫沙必利常规三联疗法。王海英[17]研究发现,运用半夏泻心汤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徐艺等[18]运用单味和复方中药对Hp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左金丸具有高度抑菌作用,而清幽养胃方、香连丸具有中度抑菌作用。梁海雄[19]运用经方左金丸治疗肝火犯胃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孙靖若[20]报道显示,黄连温胆汤治疗60例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效果显著。张智勇等[21]观察香砂六君子汤治疗Hp感染时,发现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江淦达等[22]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发现,葛根芩连汤联合诺氟沙星、头孢哌酮、氨苄西林等治疗可极大增强耐药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2)专方、自拟方 王小娟等[23]研究灭幽汤对湿热型Hp相关性胃炎模型小鼠TLRs/NF-κB65信号通路的影响时发现,灭幽汤在影响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的同时,还能抑制胃黏膜组织充血、水肿,从而达到降低Hp耐药的目的。王丙信等[24]采用灭幽丸治疗25例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总有效率为80.95%,根除率为76.19%。胡定政等[25]对23例Hp感染患者服用除幽汤,有效率为87.8%,表明除幽汤抗Hp效果显著。樊振等[26]采用自拟清幽解毒汤(制半夏、制黄连、竹茹、半枝莲、枳壳、海螵蛸等),可有效改善Hp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胃黏膜组织具有改善作用。

2.3 中成药制剂 中成药制剂常用剂型为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特点。目前临床治疗Hp感染的中成药制剂有双黄连口服液、清胃冲剂、麦门冬颗粒、荆花胃康胶丸、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蒋振明等[27]通过对中成药制剂作用于Hp实验,发现双黄连口服液与清胃冲剂对Hp均有抑菌作用。黄配宜[28]采用麦门冬颗粒治疗Hp相关性胃炎,发现方中药性多味酸者,可影响胃内酸性环境,从而改善胃黏膜分泌黏液状态。李娜[29]研究结果表明,荆花胃康胶丸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徐岩等[30]在临床实验中发现,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根除Hp效果明显,其中蒲公英、板蓝根、黄芩对Hp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并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3 讨论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注重补虚扶正、标本兼治,不仅能有效预防Hp感染,还能达到调整肠胃功能的目的,且其注重机体整体调节,使Hp与人体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注重辨证施治,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目前诸多临床试验及Hp体外抑菌实验表明,中医药具有良好的抗Hp感染作用,在提高根除率、降低西药不良反应等方面疗效突出。中西医联合治疗Hp感染能进一步提高Hp根除率,因此将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结合,临床疗效显著。但Hp的中医药研究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①多停留在自拟汤药或医家自身经验基础上;②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和分析尚不完善;③动物实验标准不统一,缺乏严格的科研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可信性;④中医辨证证型与组方不统一,疗效评定缺乏统一标准,且目前多为临床观察,病例数较少。为提高中西医抗Hp的疗效,应进一步明确中药抗Hp的显效成分,开展更多、更规范的临床试验,明确Hp的致病机制和中医药抗Hp机制,根据患者体质及各种症状,统一规范辨证,推出使广大患者服之有效且方便易从的中成药,相信中医药治疗Hp相关性胃病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猜你喜欢

螺杆菌幽门胃炎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幽门凿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