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配合针刺对颈椎曲度的影响

2019-01-07苏柏栓高雅飞王晓廷姚朋朋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1期
关键词:枕部胸锁乳突

苏柏栓,高雅飞,王晓廷,姚朋朋

(河南省义马市人民医院,河南 三门峡472300)

长时间低头使项部肌肉筋膜长期收缩、紧张,肌力增强,项部肌肉挛缩可引起颈椎移位,挤压牵拉相应的神经、血管组织,进而出现头疼、头晕、头重如裹,项强背痛、背部沉如负千斤,手部麻木、上肢疼痛感觉异常,胸闷、心悸、血压异常、胃肠道不适及全身下肢感觉异常等症状。临床将颈椎病分为软组织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脊髓型,轻者服用药物及应用针灸、按摩即可缓解,重者需采用针刀等治疗较长时间,症状可缓解,但颈椎的强直、反弓无明显改善,以往临床采用项部垫圆枕校正颈椎曲度,效果不甚理想,常反复发作。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经络经筋理论、《解剖列车》肌筋膜理论,并结合现代解剖肌肉起止点和肌肉功能特点,采用针刺配合手法调理肌肉的紧张度以改变肌肉状态,解除肌肉“闭锁延长”或“闭锁缩短”,调节颈椎相应节段的肌力平衡,使相应节段颈椎轻微向前移位,恢复颈椎的正常前凸曲度,消除不适症状。笔者观察1 000余例采用手法及针刺治疗的颈椎曲度异常患者,临床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义马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1 300余例软组织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脊髓型颈椎曲度异常患者中465例临床资料完整者进行研究,其中男218例,女247例;病程3~12年;仅曲度强直反弓,未见颈椎增生及项韧带钙化227例,伴增生及项韧带钙化238例;年龄<40岁136例,CR提示曲度强直反弓未见增生及钙化;40~60岁226例,CR提示曲度强直反弓未见增生及钙化91例,同时伴增生及项韧带钙化135例;60岁以上103例,CR提示曲度改变同时均伴增生及项韧带钙化。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以及《X线读片指南》颈椎曲度的检查测量方法制定[2]:一般从颈椎侧位片观察,A线为C2齿突后上缘到C7椎体后下缘连线;B线为颈椎各相邻椎体后缘相连形成的一条弧线;C线为B线的顶点到A线的距离,又称颈椎曲线弧弦距,曲线弧弦距正常为12 mm(±5 mm),小于7 mm属于变直,负数为反弓。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经常规药物、推拿、针灸、针刀、正骨复位等治疗后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或无缓解,经X线检查仍有明显颈椎曲度异常(强直或反弓)。

1.4 排除标准 并发重度骨质疏松及肿瘤占位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治疗 针具:选用0.35 mm×50 mm或0.35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取穴:颈部及第1~7胸椎夹脊穴、风池、枕下四穴(风府与完骨之间,紧贴枕骨缘,每侧2穴,共4穴)、大椎、肩井、天宗、后顶、人迎、胸透(腋前纹下1寸)、肩贞、秉风、外关等。针刺方法:夹脊穴每次取3~4对,向椎板和棘突间散刺;针刺肩井时用左手提起斜方肌,从后向前上方斜刺,刺至斜方肌出现局部轻微抽动;枕下在枕部上下项线之间,紧贴枕骨下缘直刺至项下线,针达骨膜下,针感较强;胸透从腋下前缘进针,左手提起胸大肌,平刺入胸大肌和胸小肌肌腹;针刺人迎时用左手中指将胸锁乳突肌和血管向外推,使其与气管分开,指尖下触及颈椎椎板,针沿指尖刺入,刺至椎体椎板捻转微滞针,不留针,出针后使用棉球按压针孔约1 min以防出血;其他穴位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连接低频电脉冲波(1~2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持续10 min后将频率调至10 Hz持续1 min,出针[3-5]。针刺疗程:第1周每日1次,此后每周2~3次。治疗2~3周。

2.2 手法治疗 体位:患者去枕取仰卧位。手法治疗疗程:初期每日1次,治疗10次后,病情稳定可减为每周2~3次,逐渐减为每周1次。

(1)放松胸锁乳突肌 医师站于患者右侧,右手虚握成拳,用掌指关节及掌骨背面紧贴右颈部侧面,向后上枕部方向推胸锁乳突肌中上段,同时让患者以颈部矢状轴为轴心主动向左侧旋转头部,手法宜慢,力度适中,下推过程中以患者无明显疼痛和不适为度,推5~6次;医者站于床的左侧,用左手虚握成拳推患者左侧颈部5~6次,操作同右侧;医者坐于床头,面向患者,一手扶患者头部,另一手用拇、食指轻轻揉弹一侧胸锁乳突肌5~6次,重复放松另一侧。

(2)放松斜方肌 医者一手抬起患者头部,另一手拇指从颈枕部乳突处向肩峰、肩胛冈处推动5~7次,提拿、捏、斜方肌配合患者头部缓慢左右转动5~7次;放松对侧斜方肌。

(3)放松棘突两侧及枕部肌肉 弯曲双手指关节,用指腹指尖着力,指腹紧贴皮肤,沿双侧竖脊肌从第3~4胸椎夹脊向上推摩至枕骨,指尖叩住枕骨向上拔伸10~20 s,指力应透达至椎板及小关节,操作重复6~7次后拿、捏、弹、拨,充分放松拉伸半棘肌、项韧带、颈夹肌等;托头拔伸颈部1~2 min,手指停留于枕部上下项线之间,指力尽量渗透至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及头上斜肌,嘱患者轻轻转动头部,弹抹枕部深层肌腱韧带。

(4)激活斜角肌、颈长肌、头长肌、前纵韧带 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在颈外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三角处,从胸锁乳突肌外缘轻轻挑起胸锁乳突肌使三指滑入胸锁乳突肌后,三指向内指腹可触及颈长肌、头长肌、前纵韧带,轻轻用指腹向枕部方向拉抹颈长肌、头长肌、前纵韧带5~6次;将无名指放于锁骨上缘三指,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进入胸锁乳突肌下,指腹可触及柱状条索即前中斜角肌,指腹轻轻地把斜角肌横向向外带,重复5~6次[6-9]。充分放松一侧后放松对侧,轻轻左右转动患者头部5~6次。整个过程手法宜轻,以患者无明显不适为度。最后患者翻身取俯卧位,医者揉、按、叩、打项背部,用手指疏散患者头部5~6次结束治疗。时间10~15 min。

2.3 自我运动锻炼 ①“米”字操:患者取坐位或站位,以头为中心向8个方向运动及左右旋转至最大角度,坚持30 s以上,每日2~3次。②仰卧蜷头:患者取仰卧位于床上向下蜷头,下颌最大程度触及胸骨上缘,从头、颈椎、胸椎向下蜷曲,腰以上可稍微离开床面2~3 c m,后颈部有明显拉伸感,持续30 s以上,恢复原位。每个动作重复3~5次,每日2~3次。初期若颈前部力量较弱,可抬高头部以减轻难度。③自我拔伸: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头颈用力向头的方向拔伸,同时轻轻转动头部,每次坚持2~3 min,每日早晚各1次,或仰卧蜷头后配合自我拔伸动作。④贴墙站立双手上举:身体贴墙站立,肘部半屈呈“投降式”双手逐渐贴墙上举至上臂伸直,上举过程中手、肘、肩胛始终紧贴墙壁,双侧肩胛骨尽量向脊柱靠拢,每次持续1 min,重复8~10次,坚持长期锻炼[4,8]。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1个月后重拍颈椎CR侧位片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1]。痊愈:曲度恢复,症状消失;改善:曲度基本恢复,偶尔仍有不适;无效:曲度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结果 465例患者中,痊愈367例,改善73例,无效25例。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大多缓解,患者不适感基本消失。

4 讨论

机体从侧面看有7个生理弯曲[10]:枕部向后凸、颈部向前凸、胸部向后凸、腰部向前凸、骶部向后凸、膝部微向前凸及足跟向后凸,其中向后凸的枕部、胸部、骶部及足跟是胎儿在母体内向前蜷缩所致,而向前凸的颈部、腰部及膝部弯曲则是后天由于重力及人的抬头站立行走活动逐渐形成。脊柱从侧面看有4个生理弯曲:颈曲向前、胸曲向后、腰曲向前及骶曲向后,形成与机体7个生理弯曲一致[6,8]。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是“动病”。《说文解字》云:“动,从力,重声。”是劳作、运动之类所致,是经筋“束骨而利机关”功能异常所致。不合生理的运动、劳作都会引起经筋损伤,长期反复损伤形成“横络”,卡压伏行于分肉(经筋)中的经脉,使经脉气血严重不通而为病。故颈部经筋反复损伤是颈椎病的致病之因,经络经筋痹阻是其病机。“大椎为诸阳之会”,诸阳经脉均汇聚于大椎,大椎配第1~7胸椎夹脊穴、风池、枕下四穴、肩井、天宗、后顶、人迎,以及临近腧穴胸透、肩贞、秉风、外关,可调节全身阳脉,通调全身阳气,散寒除痹,疏通颈部经脉,使颈部关节松动,关节椎骨复位[3,11]。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电针可松弛肌肉的紧张痉挛状态,增强肌力。低频电刺激可以解除肌肉紧张痉挛,使肌纤维放松延长,解除肌肉筋膜的“闭锁缩短”。采用1~2 Hz的低频电刺激持续刺激约10 min,再采用10 Hz的频率刺激1~2 min,可以激活神经肌肉,加强肌肉收缩力量,解除“闭锁延长”[4-5]。

长期单一静止的姿势易使机体前后拮抗的肌肉力量失衡,后面的肌肉长期收缩紧张亢进而增厚、缩短、易化“闭锁缩短”;前面的肌肉长期被拉长受到抑制而变弱、萎缩“闭锁延长”,超过“弹性限度”回缩能力减弱丧失,长时间易引起前后平衡失调,椎体后移,颈椎前凸减弱、消失甚至反弓。由于生理曲度改变导致血管神经受到挤压或牵压,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头痛、头晕、项强、项背部疼痛、上肢麻木疼痛或单一的肘痛、肩痛、胸痛、胸闷、胃肠道不适及其他一系列难以解释的症状。

笔者基于相应节段颈椎力学平衡失调,引起颈椎向后微小移位这一病理机制,制订了本套治疗方案。通过针刺和手法放松、拉伸抑制颈后部紧张的肌肉肌腱筋膜,消除炎性渗出,激活、加强前面的肌肉肌腱筋膜,解除肌肉“闭锁延长”或“闭锁缩短”;调节颈椎相应节段的肌力平衡,降低颈椎后部的肌紧张,增强前部肌张力,逐渐恢复原有肌力,则相应节段颈椎位置轻微前移,曲度恢复正常,神经血管的挤压牵拉解除,各种症状自然消失。针刺及手法治疗后配合主动功能锻炼,拉伸肌肉筋膜,缓解紧张的筋膜张力,加强弱化的肌肉筋膜力量,使头长肌、颈长肌、斜角肌及菱形肌肌力加强,项部肌群得到拉伸放松。颈部平衡恢复,坚持训练可预防复发,达根治的目的。本法与传统针灸推拿相比,治疗时间短,每次30~40 min,简便快捷,省时省力,治疗过程中患者基本无痛苦,更易于接受。

猜你喜欢

枕部胸锁乳突
自体延长乳突肌骨膜瓣及骨粉在乳突切除术后修复中应用的长期观察
右枕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术后复发1例
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病超声表现1例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超声诊断以肌肉萎缩合并胸锁关节肿大为表现的副神经损伤1例报道*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拆西墙补东墙”高质毛囊资源宝贵
两步缓解颈肩痛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