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2019-01-06杨兰娣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联想古诗词想象

杨兰娣

摘  要: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声出于口而發于心,是吟诗读词的最高境界。激发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才能让声发于心,这是诗歌教学的起点,也是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提出相应策略,以帮助学生提升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古诗词;联想;想象;教学策略

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越丰富、越切至,就越容易进入诗词营造的意境之中,理解也就越深刻。可是,教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传统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擅长的是“听说读写+背记默考”,而不是“想”。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学生可能会无所适从。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古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策略。

一、借助经验,“绘”出画面

宋人徐俯的小诗《春游湖》明白如话,无半点艰深晦涩:“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学生品读这样一首浅浅的小诗,最大问题却是“以为自己完全读懂了”,孙绍振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位教师若“不能从其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再雄辩地揭示深刻的奥秘,让他们恍然大悟,就可能辜负了教师这个光荣称号”。为了让学生的想象进一步细化,笔者在“桃花”这个意象上再做挖掘:“‘蘸水就是沾着水,桃花不是柳条,枝条是不会下垂的,怎么可能浸在水里开放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不得不再次借助经验展开想象。不久,他们就凭借着出色的想象力“绘”出了画面:“春水上涨了,桃枝离水很近,乍一看,好像桃花在沾着水开放。”“成片的桃花倒映在湖中,湖里的倒影和岸上的桃花连成一片,分不清哪是倒影哪是桃花,让人感觉桃枝都伸到了水里。”“桃花看上去特别鲜艳水灵,给人感觉好像是沾了水。”初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黄厚江老师就曾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欣赏古诗尤其是初中同学欣赏古诗,你能从诗中读出画来,你就会欣赏啦。

二、替换字词,催发想象

古人吟诗作词重视锤炼字句,教师可以用替换法来催发学生的想象,从而达到赏析诗歌的目的。孙绍振教授曾说:“某一词语的好处从其原生状态来看并不十分清楚,用一个近义词替换一下,其妙处就比较突出地显示出来了。”笔者在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对诗歌的局部做了一些改动,让学生在比较中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情感。有了参照系,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原诗的精妙:“‘萧萧仅仅是拟声词,而‘怒号不仅有声音,而且告诉我们这是猛烈无情的狂风,我们仿佛能听到狂风的咆哮声。”展开想象方能比较出优劣,在品析“自叹息”这一处时,笔者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和时代背景展开想象,想诗人所想,叹诗人所叹,初步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当然,还可以通过替换标点来把握诗人情感。诗歌最后一个段落三个标点的替换,让学生意识到:这是诗人在极度痛苦中迸发出的呼喊,为着天下寒士而大声疾呼,这是不朽的呼喊!通过替换字词激发学生去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的心灵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就能够得到极大的审美享受。用字词替换法激发想象的最大意义在于,它能有效降低诗词赏析的难度,能让绝大多数学生想说、能说、说得好,尤其是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每一次发言都是在探寻诗词奥秘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

三、扣住细部,巧妙关联

诗词语言凝练含蓄,学生在赏析时很难体会表象之下隐藏的情绪与情感,因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一直都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大作家巴尔扎克的话启发了我们:“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联想时,要让学生从“一星半点的东西”“最有特点的细部”出发,一环接一环产生一连串的联想,进而直抵诗人思想的内核。学生品读韦庄的《菩萨蛮》时,很快就能感受到溢于楮墨之表的江南之美,但又很难更进一层体会出诗人心中深藏的乡愁。肖培东老师发现了有价值的几个点,巧妙关联,引导学生品出了潜伏在文字里的情感。肖老师抓住了一个关键的细部“垆边”,引导学生向两个方向联想:首先学生由“垆边人”联想到了“文君当垆”的典故,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将典故与现实关联,理解了词人写垆边人暗含的是对故乡的爱人的思念。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垆边”暗藏着的词人平时的行为,学生由“垆边”联想到“喝酒”,又由“喝酒”联想到词人“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心理。自然而巧妙的关联,让学生走进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满纸江南好,不过是一把思乡泪罢了。巧妙的关联有时还可以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学生在学习白居易的名篇《观刈麦》时,对“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两句理解得不够深刻,体会到的只是劳动的繁重和农民的勤劳。笔者让学生联系《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并将二者进行类比,一个是快要冻死却盼望天气更冷,一个是被烈日灼烤、精疲力竭却希望白日更长能干更多活,进而思考这种反常心态产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劳动人民在统治阶级的压榨下走投无路的生存状态。

四、发现空白,妙笔填补

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诗不患无言,而患言之尽,诗不患无景,而患景之繁”。所谓的“无言”之处,便是诗歌的空白。教师要善于发现诗词中的“空白”,发现“空白”与作者情感、文章主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想象去填补空白,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让学生体会词人范仲淹的处境与情感,笔者抓住《渔家傲·秋思》下阕中的“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问学生:“词人为何通宵不眠、老泪纵横?在这难眠之夜他会想些什么?”学生结合全词及创作背景展开想象:“词人太想念远在故乡的妻子儿女了,可又没法回去,感到很痛苦。”“词人在下阕用了‘燕然勒功这一典故,可见范仲淹希望自己也能够像窦宪那样建立不朽的功勋。”“我觉得‘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一句很重要,他晚上应该在想怎样打败敌人,不打败敌人决不回家。”“他流泪还因为宋朝当时的军事力量是比较弱的,他尽管很努力,但依然很难取胜,他感到无奈、痛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想象填补了词作的空白之处,体会到了词人复杂的情感和不变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2]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联想古诗词想象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快乐的想象
本期主题:莲
一生
猜诗词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