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让科学课堂绽放精彩
2019-01-06岳静梅徐缓
岳静梅 徐缓
摘 要:STEM课程使科学教学从单一走向综合,使科学课堂变得更加趣味盎然的,积极活跃,学生更善于思考,富有创意,也更乐于生活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今,我们的STEM课程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科学课堂也是特点鲜明:乐于合作,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再简单教授,注重思维的引导;讲究实践,注重问题的解决;融于生活,真正为未来服务。
关键词:STEM;生活化;创新思维;技术工程;科学创意
科学学科的教学,从以前的课堂探究,到后来的注重引导思维,再到如今的STEM课程研究,不断地发展。说到STEM,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S、T、E、M分别代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科学”是其中之一。何为“科学”?可以理解为利用科学知识理解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但STEM课程并不是单一地学习科学知识,也不是简单地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相加,而是注重将几种学科进行整合教学,把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真实问题当中,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将学生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犹如一颗棵树木,最终变成一片森林,变成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的整合课堂,让我感受到了科学课程改革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生活发现,生成创意的课堂。
STEM课堂看似各具特色,实有相似之处。首先课堂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小丑玩具跳起来》《放飞橡筋直升机》《玩转陀螺》,还是《建桥梁》……或来自生活发现,或与生活息息相关,更让我们感受到科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其次,教学设计都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意识,摈弃了一些科学课的传统模式,课堂更高效,也使学生更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更乐在其中。第三是准备材料简单有效,弹小丑玩具用的竹条,建桥梁用来连接牙签的胡萝卜块,搭建筑的吸管,制作陀螺的纸片和火柴棒等,既让我们科学课的材料准备环节更轻松,也让更方便了学生科学活动在课外的延续。给人感觉是:生活处处皆科学!
在《吹气球神奇》的一课中,老师让学生借助最简单地工具——一个塑料瓶来吹起一个气球,通过课堂的引导,促进学生思维。学生先想到在瓶盖上扎小孔,让空气能进入气球中;再想到在瓶身扎孔,能不断有空气进入瓶中;然后想到在瓶盖上用东西遮住,让空气只进不出,解决气体回流问题。通过这一节课,其实让学生明白了“单向阀”的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好地把科学、工程、技术结合了起来,解决了问题。
科学教学生活化,才能促进学生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二、问题引导,激发思维的碰撞。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说:“知识对于任何一种思维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知识,一个人无法思维;反之,没有思维,知识又是空洞的,是没有活力的”。思维的课堂更侧重于从学生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书本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真正培养学生思維的习惯。
科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对问题的科学思考。
在《小丑玩具跳起来》教学中,谈老师提供不同材料,先让学生思考“怎么跳起来”,再到“怎么跳得高”,学生从中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物体的弹力来解决问题。谢老师的《制作橡筋动力直升机》原本是劳科技制作课程,先让学生明白动力来源—橡筋,从“如何飞起来”,到“如何让直升机飞得更高”。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兴趣与思考。丁老师的《玩转小陀螺》也给大家带来了一节趣味十足的科学课。从“转起来”到“转更久”,学生的思维也在不断深入,学生的回答也在老师的引导下更体现思考性、科学性,如“平衡性”“重心下降”“减小摩擦”等等。这样的教学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在曾宝俊老师的展示课《一炷香能燃烧多长时间》中,设计了问题:如何用较短的时间测量出一柱香燃烧的时间。但短短的40分钟课堂,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让科学课堂变得高效呢?曾老师先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学生首先想到了多种常规的测量方法,如:点燃香的一头,计算整柱香燃烧的时间;或从两头点燃,再把时间乘以二得出总时间……这些方法虽然能解决问题,却是十分低效的。于是他又引导学生学生把科学和数学结合,学生随着老师的引导,也慢慢想到了高效的方法,如:计算其中的一厘米香燃烧的时间,看这一厘米占整柱香的几分之几;再如计时燃烧一分钟,看这一分钟占整柱香燃烧时间比例……
给学生提供一片思维的土壤,学生一定能还你意外的收获。有效的提问,引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才会有创新意识。“正如一股清泉洒过,才能遍地花开。”
三、反复尝试,解决问题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手脑并用,才能真正锻炼培养学生的能力。
《制作橡筋动力直升机》一课中,在拼装橡筋直升机的活动时,学生遇到了不少的难题,有小组一开始将机翼和橡筋装在了同一侧,老师提问:“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学生小组研究后发现这样做会对机翼造成破坏,也会使橡筋转动时会卡住,所以改变了原先的制作方式,懂得应该把橡筋装在机翼的另一侧,避免摩擦。有的小组制作的直升机试飞时抖动比较厉害,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之所在:或与机翼的位置有关,或与螺旋桨的平衡有关,或与橡筋安装有关。在一系列的调整试飞中,不断完善直升机,达到最佳性能。在“比高”环节中,围绕“怎么才能飞得高”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探究,谢老师也是通过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而丁老师的《玩转小陀螺》中,这样的探究贯穿了整节课,从设计——制作——测试——改进——测试……让学生科学思考后,以科学原理为依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法,并尝试着去解决这些难题,不断完善手中的小陀螺。
科学教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解决问题吗?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一定能受益匪浅。这样的课堂,才能让他们习惯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手脑并用,而不是一个只会读书做题的“书呆子”。
“科学的使命,是要造福社会,而不是造福个人。”STEM课程确实给予了我们科学老师和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启发。相信,STEM,一定能让科学课堂绽放精彩!